《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青岛位列全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第二梯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2日讯 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对《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进行现场发布。据了解,这是中国首份以现代海洋城市为主题的研究报告,也是首个反映全球海洋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现代海洋城市评价体系”。根据报告,青岛位列全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第二梯队,在科技创新策源、经贸活力与开放等指标上具备优势,属于中国北部海洋经济圈龙头。

《现代海洋城市研究报告(2021)》是为了评估我国重点海洋城市的发展水平、瞄准我国海洋城市的全球定位、优势与短板,从多个维度对全球40座样本海洋城市进行综合评估。报告指出,现代海洋城市是一个新近的概念,融合了“现代”和“海洋”两方面特征。城市的“海洋性”表现为,具有滨海的地理区位特征,同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以及由海洋带来的资源禀赋优势。城市的“现代性”则突出表现为商贸活动、制造业中心等等,体现城市功能从传统的以商贸、制造为主向金融、服务、创新转型的过程。

根据测评结果,伦敦、新加坡、东京、纽约、上海、香港位列全球现代海洋城市第一发展梯队,这六座城市海洋经济基础雄厚、海洋产业营商环境优越、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现代化治理能力强劲。第一梯队的城市均为世界经济与贸易的中心城市,吸引了各地的科技、资本和人才,主导全球海洋要素集聚。如,纽约是全球第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纽约都市圈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圈之一;新加坡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东京是亚洲第一大城市,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枢纽中心。

深圳、洛杉矶、汉堡、广州、休斯敦、奥斯陆、鹿特丹、青岛、悉尼、釜山则进入第二梯队,它们分别是亚太、北美、欧洲海洋经济圈内重要的现代海洋城市标杆。青岛在科技创新策源、经贸活力与开放等指标上具备优势,她拥有约占全国五分之一的涉海科研机构、三分之一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两院院士约占全国的30%,海洋科教优势明显。

樊纲在介绍报告结论时提出,全球层面来看,欧洲海洋经济圈是全球海洋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其发展对全球海洋经济影响举足轻重。北美海洋经济圈实力雄厚,城市排名整体靠前。亚太海洋经济圈发展迅速,新加坡、东京、上海和香港排名靠前,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报告指出,中国在海洋产业的多数领域都有很大的体量,包括港口、海运、养殖、油气等,但效率还有待提高,科技含量还待增加。建议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海洋高端产业作为突破口,配置国际资源、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探索跨国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吸引力。此外,与国际发达城市相比,我国海洋城市在经贸产业活力、科技创新策源两方面排名较前,而在海事资源配置、开放门户枢纽、城市治理等维度优势并不突出,尤其在与海事服务(涉海金融、法律仲裁)、国际交往、治理能力等相关的指标表现上不及欧美城市,需要加强发展。

2021年以来,青岛、天津、舟山、厦门、连云港、南通等城市相继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打造现代海洋城市的地方之一,去年以来,青岛相继发布《青岛市“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为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描绘蓝图。

在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赛道中,青岛要如何突围?樊纲建议,青岛可通过建设开放互联智慧港航体系、吸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布局海洋“创新经济”产业链等方式,打造经贸产业活力之都;通过增加基础教育中海洋元素比重、强化高校海洋基础科学建设、打造城市“海洋科学走廊”等方式,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通过举行具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交流活动、制作贴近大众的海洋公共传播产品、参与国际治理标准建设,打造高水平的门户开放枢纽;通过发展智慧航运服务、便利化的融资支持等全方位多层次海事服务,打造全球资源配置节点。樊纲还表示,海洋旅游是海洋领域的三大支柱型产业之一,我国在此方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青岛作为滨海名城,可加大滨海旅游、邮轮旅游发展,做大做强海洋旅游产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