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祖孙俩拿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首张入场券,娃才6岁!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央视接连3天播出的 《中秋诗会》成为了不少人的收视选择,节目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诗词知识问答、现场专家巧妙讲解中秋民俗民谚等为主要内容,完成了一次对于中秋佳节公共娱乐的诗词重塑与价值倡导。尤为亮眼的是,节目中来自青岛的 “知否”组合——奶奶何霞与孙子王恒屹搭档夺得桂冠,并拿到了明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的首张入场券,这名在诗词中长大的小男孩又一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王恒屹的名字对于许多喜爱诗词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从3岁起就经常在媒体和综艺节目中露面,比如尼格买提主持的《开门大吉》、央视的《挑战不可能》以及第五季的 《中国诗词大会》等,落落大方、聪明伶俐的小恒屹有着丰厚的诗词储备,这让著名学者康震都深感震惊,称他是“中华小诗库”。

王恒屹到底能背多少首诗词呢?在《中秋诗会》的节目现场,6岁的王恒屹给出的答案是800多首。但这个数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刻苦攻读。

有人曾说过,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比你聪明的人比你更努力。之于王恒屹而言也是如此,这个天生聪颖的小孩并没有伤仲永般止步不前:王恒屹4岁时,参加综艺节目《开门大吉》时,一句“我是我奶奶的孙子”,逗得场上一片欢笑,当时他在自我介绍时说,能够背下一百七八十首诗词;到了2019年参加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时,小恒屹就已经能背“300多首唐诗,100多首宋词”;而在第五季 《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不到6岁的小恒屹骄傲地宣称,能背580多首诗词了。这样的诗词储备量,在儿童里面实属佼佼者。但是王恒屹努力学诗词的进程仍在继续,今年8月份,赴央视参加 “2020中秋诗词大会”录制时,这名不到7岁的小孩已经能够背诵800多首诗词,可谓进步神速。据奶奶何霞透露,现如今王恒屹已经将少儿版的唐诗宋词全都背完了,案头图书换成了中华书局版的 《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除了诗词,王恒屹还极为喜欢历史,中国历史朝代歌张口即来,历史故事、名人小传也是他津津乐道的话题,通常是奶奶做家务,小恒屹一边跟着奶奶转来转去,一边提问各种历史知识。 “远水不救近火”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故事,你知道吗?”“你知道晏子使楚受到了哪些刁难吗?”……“知不知道”的游戏成为了祖孙之间最好的互动,这也是两人“知否”组合的得名缘由。

虽然酷爱唐宋诗词,但是王恒屹背诵诗词并非不求甚解地囫囵吞枣。何霞告诉记者,在王恒屹1岁的时候,他的妈妈就给他念一些古诗词,有时候最后一个字说得慢了些,小恒屹就会把这个字脱口而出,这让妈妈觉得小恒屹在诗词记忆上很有些天赋,便慢慢地引导他背一些诗词。不仅是妈妈,奶奶何霞也注重培养小恒屹对古诗词的热爱,为了让他打好基础,给他买了简单的诗词卡片,平时拿出来让小恒屹读一读,就是这样有意无意的记忆,却让小恒屹变成了“诗词小达人”。

现如今,诵读诗词已经成为了王恒屹的一种习惯,每天都要背上几首诗词才肯罢休,“我们从来没有强制他去背诵,每天背诵的时间和内容都由他自己决定。疫情期间,小恒屹每天用在古诗词或是其他阅读上的时间将近两小时。”何霞告诉记者,因为识字多,小恒屹通常是把古诗词的释义读完之后再做决定,遇到喜欢的诗词就会背下来,不太喜欢的诗词就略过去,而非像其他小孩子那样 “硬背”,“有时候,小恒屹也会偷懒,看到诗词中有着自己比较熟悉的句子,就更爱背一些。 ”

理解式的记忆让王恒屹收获多多,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中,曾有这样一道题难倒了百人团的20多位高手,这是一道划去错误项的题,共有两个选项:A.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B.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这首李白五律《送友人》,以浮云来比作将离去的游子,用一直伴随着他的落日,比作故人的深厚友情。题目也是名句,只是很多人都没理解“班马鸣”的意思,书写时也往往写成了斑马,认为是斑马在叫。当时5岁的王恒屹却轻松过关,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这里的“班马”表示的是离群之马。汉语中的“班”,其实是一个会意字,中间表示一把刀、两边是玉的意思,用刀把玉分开这就是班,所以“班”一直就有分开、分离的意思。

再比如在本次《中秋诗会》的“画中有诗”环节,康震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一缕烟,还有落日,一些房子,一艘小船停在水面上。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王恒屹却毫不犹豫地抢答出了正确答案:“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两句诗,出自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显然不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得有名,这不仅仅考量的是选手的诗词储备量,更是理解力、辨析力的综合。

对这样一名 “别人家的孩子”,王恒屹从小就在大家的关注中成长,奶奶何霞直言,最担心孙子太过于争强好胜,难以接受失败,而从这次《中秋诗会》的表现来看,小恒屹从胆怯哭场到气定神闲,从在乎输赢到看淡胜负,小恒屹“成熟”了。“从最初接到参赛的邀请,到三轮比赛的现场,我一直都会跟小恒屹说,‘我们就是来打酱油的。’其实,这也是实情,其他两组参赛选手,不论是诗词储备量,还是人生阅历、答题经验,都要好过于我们这一老一小,输赢并不重要,而是通过比赛看到自己的不足。 ”何霞说,自己很高兴地看到小恒屹把这些话听了进去,也因此有了总决赛时与主持人龙洋的一段对话。

主持人龙洋问小恒屹:“你觉得今天能进到最后一关‘组合飞花令’吗?”

王恒屹很老练地回答:“我觉得今天总冠军之位,应该不是属于我的。 ”

龙洋:“哦,为什么呢? ”

小恒屹:“他们也很厉害。 ”

王恒屹不再像以往上节目,太过看重输赢。既自信又自知,这不仅仅是年龄上的成长,也是心态上的进步。而王恒屹在比赛过程中与80后警察陈曦骏的飞花令比拼更是堪称 “神仙打架”,你来我往30多个回合才决出胜负,王恒屹淡定且沉稳的台风让他又圈了一波粉丝,这也是王恒屹家人们最爱看到的“诗词外的成长”。

现如今,即将7岁的王恒屹已经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刚刚入学,成绩也看不出好坏,但是喜欢阅读的习惯却让家人省心不少。 ”何霞说,由于平时爱阅读、识字多,所以小恒屹写作业不用家长读题,所有的题目都能自己看得懂。当然了,这名“诗词小达人”入学后也遇到了自己的烦心事,“虽然认得很多字,平常也爱在家里的白板上写写画画,但是笔画不规范,田字格里的书写也不好看,最近花了很多的时间练习书写。 ”

王恒屹参加《中秋诗会》现场答题。生活中的王恒屹充满自信。王恒屹平时喜欢读书。

幕后

古诗词并非小恒屹唯一爱好

王恒屹的爸爸王羽沫告诉记者,诗词对于孩子是很好的熏陶。

据悉,王恒屹在古诗词方面表现突出,一方面是孩子有一定的天赋;另一方面,自己本身也对古诗文有很大兴趣。中国的诗词能够激发起学习热情,更热爱生活。学会欣赏古人高雅的风范,也会陶冶情操。“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内在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国的古典诗歌是最好的摇篮曲,是孩子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 ”王羽沫说。

不过,古诗词并非王恒屹唯一的乐趣,美术、英语、钢琴……这些兴趣爱好同样给王恒屹的成长带来丰富的色彩。“刚来画班学美术时王恒屹3岁,是全画班里最小的学生,虽然基础还不牢固,但能根据老师制定的主题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个性。”王恒屹的美术老师段笑菡告诉记者,美术和古诗文触类旁通,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孩子自然领悟到诗词的神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心灵深处。再以画面的形式体现出来,丰富了另一种特长也巩固了古诗文的运用。

王羽沫告诉记者:“有些孩子好动,有些孩子好静,王恒屹平常接触古诗词多,所以我们也希望他能像其他男孩子一样,多接触体育运动多方面发展,为未来更好地学习打牢基础。 ”

声音

读诗能提升孩子品德智慧

青岛青少年成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石卉告诉记者:“学古诗的意义不在眼前,既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比赛得奖。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有丰富的精神养料,通过读诗能提升孩子的品德、智慧,开发孩子的才艺、情趣,拓展孩子的格局、视野,提高文化修养、净化灵魂、开阔心胸,特别是通过诗情、诗趣能帮助孩子优化性格,在浮躁中恪守心灵的宁静。 ”

在生活中发现学习乐趣

节目中,王恒屹和奶奶何霞在飞花令环节中表现出色。180秒的时间内,他和奶奶说出15句对联,令现场嘉宾蒙曼老师鼓掌叫好,康震老师也为孩子的表现赞叹不已。

这样默契的配合离不开两人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去读去背去学习,是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更容易唤起孩子的兴趣,也会让双方都有很强的成就感。”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孙法柏告诉记者,“家长和老师经常给孩子开展诗词学习,像飞花令等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文字基础。更重要的是,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哲理和审美,能够培养孩子爱家爱国爱自然的情怀,提升孩子素养,成就孩子高尚人格。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钟尚蕾)

责任编辑:单蓓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