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四新经济”,学制1-2年!青岛大学打造复合交叉“微专业”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4日讯 日前,青岛大学公布首批6个微专业建设名单,其中包括数字智慧医学、社会机器人、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标准化与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和智能金融。据悉,青岛大学本次开设的微专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优势学科专业,由院士、教授、行业专家领衔,按照“学科交叉、协同育人、需求导向”的原则建设。在本科专业划分过细,已经让学生“吃不饱”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多样化的专业选择。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到来,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往高校学科专业细分的人才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推动下,微专业应际而生,因其具有“小学分、精课程、高聚焦、跨学科”的鲜明特征,已成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途径。

青岛大学立项建设的6个微专业,均包含6-10门核心课程,共计20学分左右,学制为1-2年,学生完成微专业培养方案学习要求,可取得微专业证书。微专业的开设,旨在以快速、集中培养的方式,实现对学生主专业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复合交叉,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智慧医学和智能金融微专业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高新技术背景下开设的医-工、文-工结合微专业。数字智慧医学以智能技术服务临床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联合医学、工学和企业背景导师开展“医、研、企”联合的特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立足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思路和实践能力,面向大健康产业培养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智能金融微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编程技能、熟练运用金融科技方法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的智能金融人才。

人工智能微专业依托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由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办,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微专业培养方案,开发以培养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型人才为主导的课程和实践体系。人工智能微专业以python作为入门语言,以人工智能基础作为导论,重点学习常用的数据挖掘与数据处理方法和常用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开发框架。学生在掌握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理论、应用方法与实践技能,毕业生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知识解决与主修专业相关的人工智能问题。

社会机器人、知识产权管理与实务和标准化与社会治理三个微专业,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设立。面向数字化、知识化、智能化、网络化背景下的时代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旨在培养具有坚实而宽泛的原学科专业背景,并兼具微专业知识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为硕士点培养优秀的后备生源。标准化与社会治理微专业还与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合作,学生修读完设置的课程后,可报名参加标准编审职业技能全国统一考试,通过后可获得经教育部备案的《“1+X”标准编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