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区: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勇闯新蓝海

实体经济振兴

市北区: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勇闯新蓝海

■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先导区将引入“智慧车间”。春光里供图

在青岛重点发展的24条产业链中,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要突破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链之一。今年以来,市北区聚力“腾笼换金鸟”,联合优质平台、头部企业,优化产业链布局打造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在做强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将为患者用药带来诸多实惠。

■布局

“三区”联动深耕健康产业“蓝海”

今年1月份,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以下简称医疗创新体)启动仪式在市北区馆陶路1号的春光里创投生态综合体举办,市北区联动“城市合伙人”,迈出深耕医疗健康产业“蓝海”的新步伐。近日,该医疗创新体的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医疗创新体整体布局是‘三区、三平台、一IP’,‘三区’为先导区、聚集区、智造区,其中前二者布局在市北区。‘三平台’即在RCEP医疗健康框架下,搭建贸易与服务平台、产业资本平台和大数据平台。‘一IP’即RCEP医疗健康贸易峰会。我们计划在3-5年内实现创新体的全部功能。”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创始人杨守彬介绍,该项目由青岛市政府、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给予政策支持和产业引导,由市北区政府、胶州市政府给予园区基地和应用场地支持,由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做产业招引、基金配套和运营服务。

纵观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医疗创新体项目正逢其时。

从外部环境看,今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全球体量最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落地,在降低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方面带来重大利好,具备医疗健康、医疗器械出口优势的日、韩及东南亚国家将为青岛带来更广阔的资源。

从内部环境看,青岛的医疗健康产业基础相对较好。目前,全市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就有1.1万余家,医疗器械使用单位有6500家。华大基因、康复大学等重量级平台纷纷落子,海洋医药、海洋生物等领域科研机构众多,大健康产业优势突出。

“从地缘角度看,青岛肩负着‘面向日韩的桥头堡’的国家使命。市北区作为最早布局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的先头兵,在承担使命上首当其冲。”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市北区政府党组成员、市北区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锡涛介绍,正是出于这个考量,市北区将打造RCEP医疗健康产业创新体作为试验基地的一个重要接口,通过建圈强链,发力医疗健康产业。“医疗创新体项目将在带动面向东北亚的物流、资本流、技术流方面发挥绝对优势,未来一批国内外健康产业创新成果将以此为依托向青岛聚集,提升青岛、半岛城市群乃至整个山东的大健康产业发展,并推动中国医药走向世界,承接世界战略。”

在张锡涛看来,市北区入局大健康产业,是“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一脉相承的抉择。“市北区人口密集、老龄化程度较高,这意味着基层社区诊疗、康复疗养等产业有着巨大的需求。另外,市北拥有10家三甲医院,医疗资源比较集中。这些都是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内生动力。”但他也表示,目前全市医疗企业较分散,缺少一个能代表青岛市的重量级产业集聚地,为此,医疗创新体将在市北区建设先导区、聚集区,在胶州市建设智造区,未来两个城区将加强联动,共同打造中国医疗产业示范基地,构建青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自研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产品。企业供图

■破局

“创新体”模式:产业+基金+数据+园区

在位于南京路393号的青岛科技创新园内,三栋现代感十足的高层写字楼巍然挺立,各个工程队正按照计划紧张有序地施工。园区3号楼将作为医疗创新体的先导区。

“这里将集成医疗产业总部基地、交易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中小医疗企业培育基地,本地头部医疗企业聚集中心、国内外医疗头部企业、医疗设备研发中心、RCEP特效药试点中心、医疗器械交易中心将依托先导区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杨守彬说。

据了解,先导区商办面积2.7万平方米,将在今年下半年交付使用。眼下,医疗创新体团队正在市北区千亩大健康园区寻找200亩的合适地块作为聚集区,将聚集医疗器械中心龙头企业的配套产业,涵盖研发办公区、医疗实验室、洁净车间、软硬件服务平台等。而智造区则在胶州市临空经济区选址,总规模500亩,建筑面积约83万平方米,涵盖标准化生产中心、合规化仓储中心等,将承接先导区和聚集区的外延生产制造功能。

据悉,医疗创新体采用“产业+基金+数据+园区”运营模式,一方面落实政府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锚定企业痛点,打出开拓市场的“组合拳”。

“我们建立了‘政府+平台+社会资本+头部企业’的运作机制,将政府规划、平台开发、社会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优势互补,实现产业聚集、技术服务、金融投资、成果转化等全方位一体化链接。”青岛科技创新园园区负责人迟敬伟介绍。据了解,针对医疗创新体,市北区除“2+6”产业体系扶持政策外,还将推出由核心政策和普惠政策组成的“金9条”政策包,推动项目内企业快速壮大。

在创新生态联动方面,青岛市科学技术局、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将积极为企业提供医疗行业同类产品数据、创新性确定、项目审批政策、医疗器械注册政策、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方面的政策解答、信息收集与共享等服务支持,夯实后续招引项目落地、产业孵化的基础。

杨守彬表示,医疗创新体是结合城市战略做的产业谋划,可以为青岛市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先行经验。“过去的招商主要依赖土地、税收优惠,而如今,资本投资、应用场景开放则成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新引力。”据介绍,医疗创新体会为入驻企业提供“资本+空间+基地+政策包”,走的是“贸易+加工+技术”的路子,先帮助企业把贸易体量做大,打通内外循环,再带动生产制造、研发,形成产业链的“贯通打法”,建立陪伴医疗健康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模式。

为帮助企业克服融资难、营销成本高昂两大发展难题,在医疗创新体的规划中,“资本搭台”贯穿始终,共享员工、共享实验室等创新举措也列入日程。

据悉,春光里联合融汇集团发起设立总规模10亿元的产业基金,同时联合蓝海股权交易中心、百洋医药、深创投、康桥资本等各方,通过打造基金矩阵、资本联盟,为入驻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资本市场运作咨询指导等服务,为高发展潜力的进驻企业注入资金活水。

这种“组合红利”模式很快吸引了行业内大咖们的目光。“青岛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希望能早日促成一个面向基层的康复一体化项目。”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赫表示。傅利叶智能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凭借拥有多轴力传感器、柔性关节、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复杂医疗级交互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等产品,来满足康复患者需求。在与医疗创新体项目对接之后,该公司意向在先导区落地北方区域总部和AI康复机器人生产研发中心。

■医疗创新体先导区施工现场。 张亚楠 摄

■对局

让更多患者用得起好药

今年年初,全球生物创新药赛道的领跑者——赛尔基因成为医疗创新体首批“伙伴计划”签约企业之一。眼下,他们的科研团队正在攻关针对肿瘤治疗的创新型细胞治疗药物。

“通俗来讲,患者一般是首选手术及放化疗的方式治疗肿瘤,复发率很高,而细胞治疗是利用人体自身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来对抗癌变细胞,是最有希望治愈肿瘤的新技术。”赛尔基因总经理朱博士透露,目前新药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通过全新的技术平台、完全国产化的方式在上市后告别一针百万元的“天价”,让更多患者用得起。

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副总裁兼董事长助理柳永介绍,目前,主打肺癌仿制药、攻关“国家1类抗肿瘤生物新药”的国内龙头企业,和深耕血液透析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等正在先导区选址,即将落户。“这些企业主攻小分子药、生物创新药、细胞靶向药,加盟医疗创新体项目后,成果将加速在青岛转化并投放市场。”他介绍,医疗创新体提供的贸易与服务平台,将大幅度降低这些企业的研发成本、市场营销成本、用工成本,从而拉低药品价格,给患者带来福音。

据悉,医疗创新体已对接了200多家合作伙伴,储备了48个在谈项目。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云平台的予同智能科技、深耕睡眠与精神心理专科领域的中宜安忻医疗、共享实验室行业的龙腾天科技、医疗健康领域专业媒体服务商世易医健等10余家头部企业已达成签约意向,加入医疗创新体“伙伴计划”。医疗创新体今年还计划主办中日韩多边国际贸易(RCEP)云展会,再招引100家以上的国内企业和80家以上的日韩企业,将市场范围扩大到医养、康复、美妆、宠物、日常消费等领域。(曹现梅 刘笑言)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