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是体育运动的新“光环”,从周冠宇“大难不死”说起……

中国车手周冠宇在上周末的F1大奖赛英国站比赛中死里逃生:受到一起多车相撞事故的牵连,周冠宇驾驶的赛车被撞翻后倒扣在地上飞速滑行,赛车在巨大惯性作用下径直飞出安全赛道、撞碎护栏,直到狠狠撞上看台墙壁才堪堪停了下来。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的传播,这起惨烈事故被无数次重放,现场惊心动魄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幸运的是,工作人员很快从被撞毁的车中营救出了周冠宇,经过紧急医疗评估,他的身体并无大碍。事后不久,周冠宇通过社交媒体向外界报平安,“今天Halo(光环)救了我。”他说道。

不起眼的“人字拖”却是救命神器

这大概是碧昂丝著名单曲《Halo》之后,我们短期内听到这个英文单词频率最高的一次。那么,对周冠宇有“救命之恩”的“光环”,到底是个何方神圣?

通过静态观看方程式赛车外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安装在车手头顶上方类似“人字拖”的一个安全装置,它就是由钛金属打造而成只有7公斤重的“光环”。由于方程式赛车采用开放式驾驶舱设计,车手的头部理论上只有一个头盔作为防护,“光环”的出现对车手的头颈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按照F1官方给出的数据,“光环”可以承受高达12吨的冲击力——这相当于一辆双层巴士的重量。想象一下,当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向迎面砸来,你却可以躲在Halo之下全身而退,是不是非常神奇?

相比于源远流长的方程式赛车运动,2018年才问世的“光环”还是新兴事物,但由于其强大的头颈部保护功能,已经被国际汽联视为方程式赛车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进行过数次升级换代。

根据国际汽联的模拟测试,在重大事故中,“光环”可以令车手的生还率提高17%。周冠宇之前,已经有汉密尔顿、格罗斯让、勒克莱尔等著名车手在比赛中得到过“光环”的庇护,2020年在F1巴林站逃过一劫的格罗斯让甚至认为,“Halo是最伟大的发明”。

救了周冠宇的不止有“光环”

作为极限运动的代表,平均时速超过200公里、直道最高时速接近400公里的F1,毫无疑问是“速度与激情”的代言人。

也正因如此,自诞生之日起,F1就在绝对速度与相对安全之间寻找平衡,确保这匹狂奔的“野马”不至于脱缰,将车手置于极度危险的境地。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左右互搏”:一边不断提升车速,让赛车不断突破速度极限,另一边则不断促进保护措施和装备改良,最大限度地保障车手的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70多年来,F1已推出了近20个大项数百个小项的安全改进,范围从头盔、赛车服的质地、单体壳、事故数据记录器的使用,到推行观众区护栏和危险弯道的改造,以及维修区限速、安全车和超级驾照规则的修订。

可以说,周冠宇能从这样一场惨烈的事故中全身而退,感谢的不应只有“光环”,还应该有各种安全技术和装置的不断改造升级,正是它们的“齐心协力”,才有了这次生命的奇迹。

高科技是体育运动的新“光环”

不仅仅是F1,作为现代体育最亲密的伙伴之一,高科技正作为一股无可替代的强大动力,在众多领域大显身手。

2000年悉尼奥运会,澳大利亚游泳名将伊恩·索普一人夺得三枚金牌,“鲨鱼皮”泳衣就此横空出世。在此后将近10年时间内,众多泳将身着这件高科技泳衣,频频游出惊人成绩,世界纪录“朝不保夕”,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更是成就史无前例的“八金王”。只是俗话说,人红是非多,作为高科技产物的“鲨鱼皮”也没能逃脱被针对的命运。由于造价过于昂贵(7000元左右)、使用寿命短(只能穿6次)以及大幅降低了水下阻力(3%),国际泳联最终在压力之下被迫于2010年禁止其使用,一代泳坛神器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另一项基础大项田径中,高科技同样如影随形。撑杆跳高的撑杆使用了更轻、弹性更好的玻璃纤维,短跑运动员普遍穿着风阻更小的紧身衣,电子计时、电子测距取代了传统的秒表和皮尺。江湖传闻,刘翔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时所穿的特制钉鞋仅重8克,相当于3个乒乓球的重量。尽管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顶级运动员所穿的跑鞋一直都走在追求“轻于鸿毛”“薄如蝉翼”的路上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世界上有迹可查的最轻钉鞋为单只135克,挪威名将瓦尔霍姆穿着它在2021年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男子400米栏冠军。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双钉鞋的主要设计方除了专业体育装备公司外,还出现了德国梅赛德斯公司的身影,他们将跑车的设计理念融入了这双钉鞋中,将对速度的极致追求拓展到了新的赛道之上。

2019年肯尼亚的基普乔格第一次将人类的马拉松成绩提高到2小时之内,他当时所穿的Vaporfly就是一家美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为其量身打造。据介绍,这双跑鞋具有稳定的碳纤维板楔形回能泡沫和位于前脚掌的一对充气囊,能将跑步的耗氧运输消耗降低4%,这节省的4%能量对于一名优秀的马拉松选手来说,可以提升2.5%-3.5%的跑步速度。基普乔格能突破人类极限,固然靠的是自身强大实力,但细究下来,与高科技的加持也密不可分。

除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呈现出的这些肉眼可见的装备升级,高科技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同样提供着不可思议的帮助。在今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的备战中,跳台滑雪队使用的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可以实时采集运动员的各项数据,包括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在拳击训练中,Hykso传感器内置的加速计和陀螺仪可以实现每秒1000次的全3D追踪,并将捕捉到的数据发送至智能手机应用中,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挥拳状态;阿迪达斯足球鞋在智能足球鞋的左脚处设计了一个芯片槽,放置专用的感应芯片,帮助记录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冲刺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这些数据都可以传输至电脑端,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为球员、教练甚至队医提供参考……

毫无疑问,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正在深刻改变体育运动的原有面貌。在人类不断突破极限、追求卓越的竞技之路上,高科技已经成为新的“光环”,绚烂夺目。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羽

责任编辑:陈海芹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