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封面版丨30年,历久弥新——写在“莱西会议”召开三十周年之际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12日封面版一

30年,历久弥新

——写在“莱西会议”召开三十周年之际

历史航程波澜壮阔,时代大潮奔腾不息。其间,有一条经验历经时代淬炼,日益发扬光大。这条经验,就是发源于青岛莱西的“莱西经验”。

时间倒回至三十多年前,在莱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组工干部、是村支书、是基层党员……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浪潮中,他们在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并探索了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问题,经过总结提炼,逐步形成了以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为主要内容的“莱西经验”。

1990年8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史称“莱西会议”,总结和推广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从理论、政策和制度上,确立了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三十年来,广袤的乡村大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也出现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而对于不同时代凸显出的问题,并未停下发展脚步的“莱西经验”,仍在各个时期显示出宝贵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发端于诸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莱西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等,在全国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希望山东增强进取意识,勇探新路。”这为新时代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12月18日,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周明金,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近年来,省委书记刘家义多次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提出要求。

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山东省委对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要求,结合发起的乡村振兴攻势、突破平度莱西攻势,青岛市委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不断继承发扬、深化拓展“莱西经验”。

时下,于实践中催生发展的“莱西经验”,正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为切入点,构建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工作体系,探索一条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贡献青岛力量。

“莱西经验”由此出发

1985年至1989年

莱西通过调研、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即“莱西经验”)。

1990年4月

中央有关部委组成多个考察组,专程到莱西听取汇报并实地考察,形成了一个总报告、四个子报告,肯定“莱西经验”。

1990年4月26日

中央组织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通知,确定在莱西县召开会议。

1990年8月5日至10日

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在莱西召开。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12日封面版二

田野里生长出“莱西经验”

“通过走访调研,我们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找准了根源,也发掘了很多源于基层群众首创的好经验、好做法。这些好的经验做法,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工作思路的形成。所以,也可以说是莱西74万党员群众创造了‘莱西经验’。”——“改革先锋”周明金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和实践的起点,我们的工作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

“莱西经验”的“星星之火”便兴起于莱西大地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莱西亦是如此。土地分配到户,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涨,第一年就迎来了大丰收。但丰收的同时,一些声音随之而来。

回忆当时,“莱西经验”亲历者、“改革先锋”周明金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在一次下乡的途中,他和一个正在田间放羊的大爷聊了起来,大爷告诉他,分地前,上工得用喇叭催,如今却是天不亮就忙开了。可这样下去,村干部都成了“摆设”。大爷的话触动了周明金,他又骑上车子跑了几个村,“包产到了户,还要不要党支部?”“分田到了户,再也不用村干部。”……一路下来,来自田地里的声音让周明金这位组工干部有些应接不暇。

周明金把这些问题反映给时任县委书记张成堂后,他们决定在全县农村搞一次大摸底、大调研,将从基层中浮现出的问题,落实到基层解决。

调研中,后庄扶村党支部抓集体经济促村庄发展的做法,让周明金为之一振。大包干后,后庄扶村党支部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带着村民筑水坝、打机井、修田渠,用集体经济提升村庄公共设施建设能级。同时,村党支部带领后庄扶村建起罐头厂、冷藏厂、养鸡场,后来又办起面粉厂,至今村集体经济还惠及家家户户。

调研期间,周明金跑了八百个村庄,谈话近万人次,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找准了根源,也发掘了很多源于基层群众首创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莱西总结了“三配套”经验: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村级民主政治配套建设;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

于田地中诞生的“莱西经验”,是乡土中国最真实的声音;于基层党组织经过实践探寻的方法,是最扎实的问题解决之道。

莱西农村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全国具有普遍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1990年8月,中组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莱西县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

“莱西会议”把确立村党支部在村级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当时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要不要党的领导”问题上,鲜明地提出了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建设的领导核心;在“如何实施党的领导”问题上,明确提出了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形式,是党领导下的自治;在“如何保障党的领导”问题上,强调提出了党支部要把发动和组织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商品生产,壮大农村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莱西经验”的产生,是对当时“时代之问”的有力回答。

不断创新发展的“莱西经验”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不断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三十多年过去了,农村的社会治理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对“莱西经验”的深化拓展需要回应时代需求。这就需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打造‘莱西经验’升级版。”——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魏丽莉

创新是青岛这座青春之岛的鲜明气质。一路走来,青岛从未停下过在各领域改革创新的脚步。步履不停的青岛,充满着干事创业的激情,也收获着奋斗探索带来的硕果。

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莱西经验”作为累累果实中最丰盈的那一个,三十年历久弥新,正是于传承中创新使然。

“莱西会议”之后,青岛市与时俱进对“三配套”经验进行深化拓展,山东省委、青岛市委采取召开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对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研究部署,为推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市沿着“莱西会议”确定的方向,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深入挖掘“三配套”经验的时代内涵。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谈到如何实现组织振兴时说:“乡村组织体系优化,本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组织振兴的着力点在镇,操作点在村庄,关键点在选好带头人。在这个过程中,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在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以推进村级组织优化调整为切入点,初步搭建乡村组织振兴的基础框架,使得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统筹资源的能力更强,更加胜任乡村振兴的使命。”

“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最大贡献。面对新形势,青岛市强化抱团和融合理念,坚持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进一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

“青岛市从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化了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延伸组织链条,扩大加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让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统筹有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伟如是说。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青岛市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深刻变革,农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益凸显。2019年数据显示,全市的行政村200户以下的占到了73%。

青岛市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全局,全域推进村级组织优化调整,以党组织融合全面推动村庄融合发展,全市村党组织由6009个调整为1170个,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后,面临着如何加强新村议事决策的问题。30年前,莱西市首创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与推进村级民主的深度融合。30年后,在村庄融合发展中,青岛市出台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的指导意见,创新推行党员议事代表制度,建立村党组织直接研究决定事项清单和村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提交村级相关组织表决的事项清单,强化党组织对村级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的把关定向。

“‘莱西会议’时,我们的着力点在村,现在来看,如果把着力点只是放在村这个层面,已经不符合乡村振兴的要求了,必须发挥镇这个层级的统筹作用,把镇抓起来。”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说。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村这一级的动员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由此,以“镇为着力点、以村为操作点”的抓镇促村工作机制更符合乡村振兴的需要。

为强化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青岛出台开展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在推进乡村振兴助力打造齐鲁样板中更好发挥镇(街道)作用的指导意见,下放161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沉6800多名干部,推进“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让镇街去整合资源、搞活村庄。选优配强镇街领导班子特别是党委书记,从市直部门和镇街选派48名优秀年轻干部上下交流任职,加大镇街编制倾斜力度,形成了优秀干部到基层去、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

针对农村基层区域内各类组织大量涌现的实际,青岛市通过在镇建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在村设立共建议事会,健全区域化议事协调机制,统筹整合区域各类组织和资源,推动事务共商、活动共办、资源共享,构建起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2019年以来,镇村召开联席会、议事会3200多次,协调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问题9000余个。

为顺应城乡融合发展的形势,青岛出台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的实施意见,组织城区30个街道党工委与平度市、莱西市30个镇街党(工)委联建共建,召开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建共建工作座谈会,确定40个联建共建项目,以党建统领城乡融合发展。

一个可喜的现象也由此凸显——通过区域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了村党组织带头人后继乏人、无人可选的问题,以往农村带头人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如今变成了“将军里面挑统帅”,通过打破地域、身份限制,在更大范围内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

不但如此,乡村还成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好去处。2019年,青岛在全省率先面向全市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类优秀党员,公开遴选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引来了2489人报名。在平度市田庄镇新张村,副局级干部姜勇扎根村庄当“村官”。村民说,从没见过这样的“大官”来为村庄谋划发展。而姜勇甫一到任,就为村庄带来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新张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此外,青岛市还选派121名乡村金融助理,确定43名商协会企业家会员到村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高质量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和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递进培养工程”,全市储备人才达1.2万名,已有三批10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宁波开展体悟实训。通过多元化、多渠道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人才往基层走、往镇村走”的导向正在树立,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职业化、专业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作答乡村振兴“时代命题”

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2019年,青岛市已建设5条10亿元农业产业链,培育114家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出口407亿元;全市建成234家庄户学院、田间学校,加大人才返乡创业激励力度,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享受着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青岛市农业大数据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乡村振兴,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方面提出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面对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青岛市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走出了“一统领三融合”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一幅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正在青岛大地上徐徐展开。

“村级组织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针对村集体经济增收难等问题,青岛通过优化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整合能力更强,强化党组织与村集体、农民的利益联结,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抓住了党建统领这个“牛鼻子”,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得以理顺,逐渐形成整合各类资源、激活发展潜能的平台。

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动力源”。即墨区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通过镇村联动、统筹资源,实施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培育了玫瑰基地、中药基地等10多个特色产业园,全区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68%,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胶州市洋河镇党委形成“党建统领、上下联动、内外统筹、合力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仅此一项就带动村集体收入每年从786万元增至2300万元。

正如同齿轮独自运转仅能形成微循环,而互相咬合则能产生大动力,“抱团发展”产生出“1+1>2”的效应。

金秋时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唐家庄、庙石、张家河三个社区共同打造的“标山田园综合体”,一片勃勃生机。三个社区抱团发展,目前均实现了集体可支配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目标。

据介绍,青岛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市、区(市)累计选派3500多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128个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组织4个区、30家市直大企业与平度市、莱西市的镇街结对帮扶,助力149个省定贫困村、231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

目前,青岛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其中超过50万元的村庄占到63%。城阳区村庄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了100万元,最高的达到了1.3亿元。

近年来,青岛市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内在逻辑,完善土地规模化经营、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发起乡村振兴、突破平度莱西攻势,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服务专业化、经营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记者看来,“抱团”发展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它为单打独斗的分散经营解决了实际利益问题,从而实现了共同富裕。

青岛市出台以党建统领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镇党委领办79家合作社联合社,推动抱团发展,打造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升级版”。平度市仁兆镇原有196家蔬菜经营主体,竞争激烈、互相压价。2018年,镇党委整合38家产业相近的合作社,成立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党委,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党委书记,通过党组织把经营主体拧成一股绳。去年,当地蔬菜增收3.5亿元。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重要创新。进入新时代,青岛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

莱西市根据乡村治理新特点,搭建起了“三会一约”治理平台。协商议事会由村“两委”围绕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事务管理和服务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确定议题,开展协商议事活动;道德评议会由新乡贤、道德模范们对陈规陋习和不文明、不道德行为进行评议;红白理事会主持办理红白事,对待客标准、消费支出等做出原则性要求。由此,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三治”融合机制,引导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据介绍,青岛市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作用,以网格党建统领网格治理,推行“多网融合、一网统筹”。通过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出台青岛市村务公开目录等措施,推进民主乡村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等措施,推进和谐乡村建设。通过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等措施,推进文明乡村建设。

“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经验”的实践探索。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教育、医疗等服务资源,是农民的期盼。

为让农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青岛市财政奖补资金15.6亿元,支持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和自然村党群服务站建设。将更多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及村庄,建立直办、代办清单,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望龙台村强化党组织统领作用,成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小组,逐步建起统一农业投入品购买、统一浇灌等“七统一”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整合农村服务资源,推动村民生活富裕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之路。

在青岛,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大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力度,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去年,青岛市出台全国首部农村社会工作规范。如今,全市已培育养老类、农事类、公益类农村社会服务组织3000多家,为87万户农民提供精准服务。

三十载探索不息,三十载砥砺前行。

三十年来,“莱西经验”在青岛大地不断继承发扬、深化拓展。从“三配套”到“一统领三融合”,青岛市走出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探索出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青岛打法”。青岛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 构建“一统领三融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系》案例,还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中30个最佳案例的第一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青岛将牢记总书记嘱托,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勇探“莱西经验”新路,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持续贡献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 晋)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12日封面版三

基层“三变”:开拓统领乡村振兴之路

莱西统筹推进农村组织体系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城乡融合发展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南墅镇街道焕然一新。马英歌  摄

南墅镇开展系列活动,强化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党建统领意识。

小雨滴志愿服务组织为贫困户送上生日的祝福。马英歌  摄

群雁高飞头雁领。聚焦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课题”,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表示,作为“莱西经验”的发源地,莱西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按照“一统领三融合”思路(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思维,抓镇促村、整镇推进、全域提升,把“人的文章”“钱的文章”“产业的文章”打通来做,统筹推进农村组织体系重构、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改革、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村民自治”向“多元共治”转变、“粗放服务”向“精准配置”转变,把群众参与主动性调动起来,让乡村发展紧贴群众需求,稳步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紧跟新时代乡村振兴步伐。

推动农村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转变

“以党支部为核心,搞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是‘莱西会议’的最大贡献。进入新时代,从深刻变动的农村经济结构、组织结构、社会结构出发,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惯性思维,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由单纯抓村级组织建设向全面统领区域内各类组织转变,把区域内人才、土地、资本、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把区域内各类组织有机联结起来,着力解决党组织选人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党员管理难等突出问题。”莱西市委副书记张升山对此感触颇深。

风景如画、古朴秀丽的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自然村,虽然靠近城区、毗邻产芝水库,但几年前村集体年收入还不足3万元。莱西市根据镇村实际,推行“街道党工委+平台公司+新村党委+合作社+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农户”的镇村联动发展模式,走抱团发展的新路子。新建组培中心,建设1200余亩高效农业园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发展特色旅游,打造“产芝老家”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乡村旅游景区。产芝村党支部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等入股,村民以劳动力、土地等入股。每逢周末、节假日,产芝自然村的“开心农场”、露天烧烤、采摘园、农家乐餐馆几乎家家爆满,村里110套闲置房屋、500多亩耕地一下子成了能分红的“宝贝疙瘩”,2019年产芝自然村集体收入增长到80多万元。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后,为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闲资源”变成“活资本”,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和获得感,党组织也更有凝聚力。

“村级组织带领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莱西会议”为村级组织确定的中心任务。莱西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打破小规模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更加有力地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由“各自为战”向“集群作战”转变;重构党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实现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

“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搞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是“莱西会议”的重要创新。进入新时代,农村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单纯依靠村民自治,已难以适应乡村治理的现实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有效整合各方治理力量,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乡村治理共同体,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由“村民自治”为主向“多元共治”转变。

莱西市马连庄镇仲格庄自然村近些年比较乱,党支部书记如走马灯似地更换。这样的村庄怎么办?马连庄镇实施基层党组织区域化重构,组建马连庄新村党委,崔格庄自然村“治村能人”于乐美走马上任党委书记。她从党员抓起,调动党员发挥先锋作用,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建设,立村规民约有序推动村庄自治法治德治,把这个出了名的“穷、乱、差”村庄,变成了“绿、富、美”的村庄。

“全市推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机制,把加强党的领导有关要求写入村民自治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相关组织章程,厘清政府管理权和村民自治权的边界,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推动村民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从而实现村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莱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崔坤山说。

如今,莱西在全市村庄完善了党组织领导的法治机制,健全了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集中开展《村规民约》修订活动,推进全市村庄“三会一约”全覆盖,构建起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三民善治”新格局,推动村庄由自治、法治向德治迈进。“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德治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莱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纪玉水对乡村德治信心满怀。

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

“搞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是“莱西会议”的实践探索。当前,农村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相对分散,这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不相适应。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权力下放,整合区域内各类服务资源和力量,构建“大服务”格局,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

“有的村庄党员全是支部书记的自家亲戚,有的村庄宗派争斗,服务群众意识淡薄。”有着15年基层工作经历的河头店镇党委书记崔旭升说,要真正把基层群众服务好,必须深化改革,建好村级党组织班子。

为强化干部为农服务宗旨意识,莱西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党组织的力量。莱西改革创新党组织设置,把861个自然村的党组织调整为142个新村党组织,织密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服务“互联网”,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及时选举产生新村“两委”,合理划分网格,建强网格党组织,确定党员中心户,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域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体系。

在莱西村庄,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格已被划定,所有涉及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的事项,都统一纳入网格服务管理内容,实现了乡村服务“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每名网格员只负责30-50户,他们既熟悉每户村民的情况,又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为民服务代理开展得有声有色。

莱西市沽河街道郭旺庄自然村,以强化党支部核心作用为目标,建立党员干部“街长制”,将全村划分为12条街巷,由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街长,包联所有普通群众、低保户、“五保”户、精准扶贫户。每个街长建立村民微信群,群众遇到问题,可以直接找街长,实现了“村民事、村民办,难事不难,事事好办”。

莱西有党组织统领的坚强有力服务体系,更有与之相配套的先进服务理念。“莱西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实施便民服务精准化,建好用好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庄党群服务站,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从政府的‘供给侧’向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侧’转变。”莱西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封芝宝介绍,聚焦流程再造,全市推出一系列“放管服套餐”,发挥农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区域化服务平台作用,将适合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庄党群服务站承接的服务事项全面下放,建立直办、代办和咨询事项清单,提高信息化建设和服务水平,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线上线下结合的党群服务平台,变“群众围着窗口转”为“窗口围着群众转”,政务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的同时,让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心。

据介绍,莱西市还积极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农村社会事务,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配套服务社会化,大力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注重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等方式,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莱西会议’走过了30年,今天的莱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基层党组织更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使资源在基层整合、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民心在基层汇聚。”庄增大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通讯员 程强  冯连营)

来自广袤大地的答案

——“莱西经验”实践创新者周明金谈“莱西经验”

“从解决‘要不要党支部’的问题到‘莱西会议’的召开再到‘一统领三融合’的提出,回溯从‘莱西经验’诞生到发扬光大的三十年,可以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以服务群众为理念,把农村党支部建在老百姓心上’的党员心路历程。”莱西市国土资源局原党组书记、莱西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改革先锋”周明金如是说。

周明金畅谈“莱西经验”产生过程。

深秋时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记者见到了67岁的周明金。在1个小时的访谈中,这位67岁的长者对经过了三十载岁月的“莱西经验”仍历历在目,回顾过去、思索当下,周明金“眼里有光”。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分配至农户后,农村还需不需要党支部?莱西迫切地需要一个答案。面对这个问题,周明金请示时任县委书记张成堂,带着“土地包产到户后,农村党支部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的疑问,他骑上自行车,去莱西大地寻找答案。

“当时,白天我和百姓们一起劳动,晚上坐在炕上和他们一起吃饭,走的时候还给他们交上1块钱作为一天的饭钱。我月工资才32块,调研下来一个月工资所剩无几,但是却换来了村民‘心贴心’的信任。”回忆那段时光,周明金说,村民乐意把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向他敞开心扉地倾诉,这也让他渐渐地找到了农村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走访800个村庄、谈话近万人的过程中,周明金于后庄扶村、李家疃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发展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牛溪埠村利用村民议事会制度进行村民自治等的成功案例中得到启发。

没有村集体经济,党支部就没有话语权,人心便涣散。通过党支部引领发展集体经济,人心也更加向党支部靠拢,这样便实现了良性循环。周明金和同事逐步理清科村级建设的基本思路,总结提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做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做好民主政治配套建设;以集体经济为依托,做好社会化服务配套建设”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法,并在全县实践,形成了“三配套”经验雏形。

1984年后,中国农村问题越来越多,到了1990年前后,农村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组织办不了事,使党的威信严重下降;农业投入下降,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坏;经济秩序混乱,大家对分配不公问题议论纷纷。

如何解决诸如此类的乡村问题成了亟须解决的时代难题。而莱西经验恰逢其时地回答了这一“时代之问”。

1990年8月,中央五部委在莱西联合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即“莱西会议”)。会议总结和推广了莱西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经验,从理论、政策和制度上确立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工作格局。

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是当时农村工作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密切党和政府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引导农民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保证农村乃至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基层党建紧跟时代潮流,这是我们广大基层干部心中一直萦绕不去的一个课题。”时下,已经退休的周明金,仍然关注“莱西经验”在新时代如何深化拓展。

周明金告诉记者,2019年12月,青岛市出台《关于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推进“一统领三融合”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推动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新时代下,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出现了基层党组织弱化、土地分散、乡村产业落后等新情况。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统领三融合”的提出是对“莱西经验”的升华,是切合时代发展的“题中之义”。以党的领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才能让人民群众拥有满满的获得感、稳稳的幸福感。

“近几年,我欣喜地看到,在农村的新形势下,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在各级党组织带领下,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在齐鲁大地上一个接一个的上演。”周明金认为,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发展思想,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组织振兴之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人民群众过好了,会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英歌)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12日封面版四

“莱西经验”:新时代的新探索

沟东新村:

组织融合推动村庄全面融合发展

“俺村2016年以前是贫困村,后来党支部带领全村种葡萄,大伙儿都富裕起来了,像我这样原先的贫困户一年也能收入两三万元。”莱西市日庄镇沟东新村脱贫户王人良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日庄镇沟东新村聚力发展葡萄产业。

沟东新村包括沟东、徐家寨、青峰岭、玉池、南埠5个自然村,有4个曾是库区搬迁村、省定贫困村,“吃饭靠天”的状况严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及村庄发展。

2019年村级组织优化调整后,5个自然村“抱团”成为沟东新村。新村树立“抱团”和“融合”理念,以组织融合推动村庄全面融合发展,实现了村合、人合、心合,走出了一条党建统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

新村党总支成立后,选配了政治素质好、遵纪尚德好、群众口碑好、担当精神强、带富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三好三强”新村班子,纵向构建起“新村党总支—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横向成立葡萄产业、乡村旅游、社会治理、乡风文明、老年协会5个功能型党小组,由支部委员担任党小组长,完成了党组织区域整合、党员分类管理。

为打破库区搬迁村人多地少、产业分散的瓶颈,新村党总支领办起了合作社,通过调研确定建设“葡萄产业示范村”的发展目标,流转土地800余亩建设高效农业葡萄大棚,建立无核葡萄基地1200亩,发展水肥一体化试验区4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形成了6000余亩的无核葡萄产业集群,实现葡萄产业规模化种植。

“如今新村葡萄产量达到100万公斤,合作社发展壮大到112户,几乎家家种葡萄,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沟东新村党总支书记高维玉告诉记者,2019年沟东新村村集体增收10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至2.08万元。村庄还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山东省美丽村居等称号。

龙泉湖新村:

党建统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莱西市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由12个自然村组成。近年来,新村党委坚持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走出了党建统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新路子,荣获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

龙泉湖党群服务中心。

说是“村”,但是龙泉湖新村无论从“外貌”还是“内里”,无疑是一个现代化社区。一排排楼房、建在居民区里的龙泉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村和城市社区外貌无二。随便进入一户人家,供暖、天然气等便捷的配套让住在这里的村民连连夸赞。值得一提的是,建在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让村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保险缴纳、补贴申领等服务事项。

王清香老人在新村住上了南北通透的套二房。而过去,作为库区居民,她长年居住在泥湾头村20平方米的老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在王清香看来,新房子有集中供暖、天然气、自来水,“非常理想”。而这些和城市无二的便利配套,也让她在国外工作的儿子对老人的养老问题放下心来。

在新村,莱西市小雨滴社会服务组织捐建了助老食堂,解决新村老人、贫困户的就餐问题,新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掏5元钱、贫困户每人掏2元钱,就可以享受4荤2素1汤的午餐,行动不便者由志愿者配送到家。

在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小雨滴社会服务组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 马英歌  摄

这是龙泉湖新村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幕。不但硬件够得上城市水平,龙泉湖新村的治理水平也“不一般”。新村健全党委领导的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党员议事代表制度,设立新村共建议事会,深化区域化党建工作,区域统筹让组织更有力。整合党员中心户、楼长、单元长、网格员等力量,建立“红色管家”队伍,以网格党建统领网格治理,多网合一让治理更和谐。培育小雨滴等社会公益组织,广泛开展助老、扶贫、关爱留守儿童等服务,守望相助让生活更温暖。

同时,新村党委领办合作社,依托镇级乡村振兴平台公司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0多万元。

庄扶新村:

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六千万

莱西市沽河街道庄扶新村是由原后庄扶村辐射带动周边7个村庄成立。新村党委下设8个网格党支部,确定72个党员中心户。2019年,新村集体经济收入820万元。

原后庄扶村与“莱西经验”充满“缘分”。“说庄扶,道庄扶,别看庄扶分田到了户,一步也离不开党支部。”当年后庄扶村探索的党支部抓集体经济促村庄发展的做法,对“莱西经验”的诞生有着重要启发。

村庄党建引领村企共建谋发展的作法,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2002年,村庄和九联集团携手迈出“村企合作、组织共建”的党建融合步伐。村庄对企业的土地、水电、服务,各类资源供给顺畅,全村更是85%的劳动力在企业就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企业也全力保障村庄乡村振兴,投入1.3亿元培育村集体产业,完善水、电、暖、排污、通讯,建成现代化老年公寓、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改造庄扶中学。村企合作,达到了共同发展的目的。

今年8月,一场特殊的农副产品推介座谈会在李沧区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举行——庄扶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带着庄扶新村特色农副产品,与世园街道上流佳苑社区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相互交流学习社区治理先进做法和经验。这种与城市社区党支部的联建,实现了两地资源共享,利客来超市、南王家上流社区等在推介会上提出了对庄扶新村雀巢、九联等企业产品的购买意向,新村可谓收获颇丰。

“我们新村党支部将进一步健全议事、决策、管理、服务等制度,推动乡村治理呈现新格局,实现新村生产生活、生态共同发展。”沽河街道庄扶新村党委书记王希科告诉记者,新村将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村级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党员议事代表制度,持续强化领导力和组织力。成立共建议事会,搭建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凝聚发展合力。

时下,新村正在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食品产业集聚、创意田园休闲3个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一二三产和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发展壮大新村集体经济。据介绍,到2022年,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6000万元。

南龙湾庄:

与时俱进提升组织力

由乱到治、由穷到富、由乡到城——这是莱西经济开发区南龙湾庄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而实现这“三变”的根本,则是其坚持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坚定不移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与时俱进提升组织力的成果。

位于莱西经济开发区的南龙湾庄党建文化馆。

回忆过去的南龙湾庄,村民告诉记者,这里人多地多,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集体时期一直是莱西先进典型,农业比较发达。然而,在某一段时期,却打架斗殴、好吃懒做、欺行霸市、乱搭乱建等成风,村干部说话也不灵了。

乱则思治。1990年10月,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首先理顺了村“两委”的工作运行架构,凝聚起以党支部为龙头、村委会和各类组织同步推进、共同发展的共识。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包括30多项规章制度,村民逐渐树立起“村兴我荣、村衰我耻”的集体观。

如今的南龙湾庄,面貌焕然一新。随着社会形势的新变化,南龙湾庄时下正着力做实区域化党建,整合村、社区、企业等不同领域的党组织、团组织和妇女群体资源,与辖区内的企业、社会组织等建立共建关系,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的全面有效融合,统筹设置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

村庄构建了“一核三轴六线”的组织架构。以村党委为领导核心,三个党支部为轴带辐射,六个党小组为工作分线,形成分级管理、逐级报告、全面覆盖的区域化党建管理体系。通过党员中心户就近包联3-4名党员和60多户群众,构建起“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六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网络。

同时,村两委引领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和鼓励村民创新创业,走出一条以集体带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众创空间,村民可以零负担入驻,签订两到三年的孵化协议。目前众创空间里有40多个创业主体入驻,已经孵化出的企业主体有60多个。

有了新模式,村集体账本越来越厚实。2019年,村集体收入达600多万元,集体总资产2亿多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李靖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