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
7月12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邀请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同志等介绍“抓环保 促发展”百个典型案例情况。这100个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既用好行政和法治手段,也用好市场经济和技术手段的好案例。
做环保工作,法治手段很重要,必要的行政手段很重要,经济手段也非常关键。
就在上周,《价值1.26亿!河南“对赌”赢了,山东愉快给钱》的新闻引发大家广泛关注。这其中,生态补偿恰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手段、市场手段。
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创新做法,既提到在全国率先建立起的省际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也提到探索创新建立的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收缴返还机制。发布会上还明确,为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计划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指标引入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收缴返还政策,更好调动各市节能降碳工作积极性。
当前,经济手段的“工具包”内容越来越丰富。山东研究建立了“1+8”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机制,既推动政府间生态补偿,也探索开展市场化补偿实践。以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收缴返还为例,自2019年起,山东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收缴返还机制,把污染防治成效直接与调节资金上缴返还挂钩。政策实施以来,省级累计向各市清算收取调节资金91.03亿元,返还72.61亿元,并兑现生态补偿资金30.16亿元。各地还可以将返还资金与本地安排的节能环保资金整合,自主确定具体用途,统筹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比如,山东加快推进排污权市场化交易,推动东营、临沂2市开展排污权市场化交易试点,探索制定排污权交易政策措施。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去年推动320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企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配额管理。
以“1+8”生态奖补机制为代表的“经济招”,既强化正向激励,又加大反向约束,有效调动了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用于环保的经济政策工具主要有环境税、补贴、排污权交易和环境基金四大类,核心都是理顺激励机制,引导企业主动减排。抓好减污降碳,需要政府部门严格履行监管职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也需要多用善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手段、市场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得到有效调节,实现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让生态保护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注重经济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形成以市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山东将会有更多“抓环保 促发展”的典型案例涌现。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