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青岛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和《青岛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全面开启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新征程。作为青岛交通“双方案”战略体系,两个方案立足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近期着眼2025,远期谋划至2035,远景展望至2050,对未来30年我市综合交通发展进行了战略性布局规划,是指导未来一定时期内交通运输发展的总遵循。按照“双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35年,我市将初步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据了解,201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双纲要”顶层设计格局,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擘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其中,《强国纲要》是“总战略”,《规划纲要》是落实“总战略”、指导全国综合交通网络布局的“总规划”。
青岛出台的“双方案”,是“双纲要”在青岛的落地化和具体化。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交通强市的重要内容,交通强市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总体目标,两者相辅相成。在发展目标上,二者是协调统一的,立足长远、适度超前。其中,《交通强市实施方案》着眼于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侧重于横向上“做加法”,范围相对更广、与其他行业和部门关联更多,关注如何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轨道交通示范、多式联运服务、智慧交通建设等国家、省市交通试点任务为抓手,以点带面,带动枢纽网络、现代物流、城市出行、交通科技、绿色发展、安全保障、行业治理等七大领域发展。《国际性枢纽实施方案》侧重于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赋予青岛的定位和任务,侧重于纵向上“做深度”,关注如何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出了门户枢纽、通道线网、综合服务、枢纽示范、可持续发展五大发展任务。两者均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相结合,着力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推动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结合“双方案”所确定的重点任务体系,市交通运输局坚持“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相结合,进一步细化形成了38个在建、25个新开、28个前期、124个储备的项目,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两年前期、一年计划”梯次滚动推进的格局,确保实现到2035年构建起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目标。
为推进“双方案”实施,我市将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级综合交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和责任落实,形成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协调联动、专业机构支撑、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格局。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青岛综合交通建设与国土空间、产业布局、生态环境等规划、政策的一体衔接。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青岛市综合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强化建设用地、用海供给,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加强试点示范。发挥先行作用,完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保障机制,调动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区域特点和自身优势支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