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一份采样
“慢动作”背后是“青岛温度”
70分钟60个娃,采样到了两所学校“慢下来”
过去的两天时间,快速高效成为关键词,48小时完成423万多份核酸检测采样,平均一分钟1470多份,这是令人惊叹的“青岛速度”。70分钟60名孩子,3小时190名师生,平均一分钟一份采样,没有催促,只有耐心的安抚、细心的陪伴,这发生在青岛两所学校校园里的“慢动作”,彰显的是“青岛速度”下的“青岛温度”。
星星的孩子,我们慢慢来
60名孩子70分钟核检结束,40多名教职员工10分钟完成核检,这是13日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的核酸检测现场的情况。晨星实验学校是一所自闭症儿童专业学校,有近60名“星星的孩子”,不同于其他一些学校,核检工作在这里温柔地“慢下来”。
“12日下午我们学校联系对接核检事宜的同时,就通知班主任提前做计划,在各个班里开展主题教育。当天晚上,孩子回家的作业围绕核酸检测这一主题,要求家长再带着孩子复习,强化主题教育的内容。”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主任王骞告诉记者,对这群4到8岁的“星星的孩子”来说,这些前期工作有助于学生完成“情境”转换,从而顺利开展第二日核检工作。王骞向记者解释,对很多自闭症孩子来说,到了时间,直接统一组织排队检测,有些学生会心理焦虑,甚至有比较强烈的反应。
棉棒稍微往前一探,孩子下意识往后躲,老师、家长志愿者、核检工作人员柔声细语地劝着“没关系,没问题”,有些孩子仍然拼命躲……虽然前期已经做足了工作,但核检现场,仍然有孩子不能顺利配合。这时老师们就会上前,把孩子抱进怀里,半哄半劝让孩子开口。“还有的孩子更加不配合,怎么劝说都没用时,我们就几个老师一起,利用强化物让孩子张嘴,比如孩子们喜欢的海苔、膨化食品,一小点放在他的嘴边,趁着孩子张嘴的间隙,迅速做完核检。”王骞向记者透露,60名“星星的孩子”的核检工作,足足花费了70多分钟。
害怕白大褂,棒棒糖“撬”开嘴
平均1分钟完成一份核酸采样,这样的“慢动作”也出现在了青岛三江学校的核检现场。三江学校是一所特教学校,学生从一年级一直到职高,年龄跨度非常大,面对核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12日早上,我们作为第一批开展核酸检测的学校,顺利完成了学生、助教家长、教职员工等共计197人的核检工作。”青岛三江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老师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孩子对于白大褂普遍比较抵触和害怕,孩子们一恐惧,牙就会咬得特别紧,根本不张嘴。”为了让学生们接受核检,学校以班为单位,由助教家长和老师共同陪同学生,同时进行核酸检测。有的学生看着爸爸妈妈张嘴做核检,自己也会乖乖张开嘴;有的则需要一遍遍反复,一次次不成功后,家长和老师会把学生领到一边,先看看别人怎么做,缓和一下,然后再次尝试。
“对于那种总是不张嘴的孩子,我们就给他发棒棒糖,通过劝说先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引导他配合。”学校老师介绍,12日从10时30分到13时30分,90多名到校学生全部顺利完成了核检工作,100多名家长、教职员工也同时核检结束。
“舍近求远”,只为孩子更安心
13日上午,青岛市盲校黄岛区新校区里,178名视障学生和120名教职员工、陪读家长同样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工作。“很多学生怕在检测采样的过程中比较敏感。”盲校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们全程守护在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况和动态。
采访中,老师还提到一个片段。一名视障兼自闭的学生,家住市北区。青岛市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后,这名学生所在社区便开始最近组织核酸检测。但孩子的父母专门向单位请假,驱车近60公里来到盲校新校区给孩子进行检测。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觉得还是学校的环境更加安全放心,检测时老师可以帮助一起教孩子怎么配合医生。”(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王晓雨)
更多新闻:
凝聚志愿力量 传递城市温度
妈妈和儿子来了,抗疫夫妻档来了,退役军人来了……
“为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工作,现面向全区广大志愿服务组织、爱心企业招募志愿者……”10月12日14时,市南区发布志愿者招募令,仅仅十几分钟之后,邮箱里就开始陆续收到了报名邮件。截至10月13日17时,省内外热心朋友、爱心企业、志愿服务组织及居民群众报名达199人。
退伍不褪色
一包泡面,就是市南区八大峡街道西镇社区前海利群广场核酸检测采样点志愿者栾振城的午餐。为了尽量不给社区添麻烦,给共同战“疫”的“战友们”留下备用的食物,栾振城婉拒了社区给提供的午餐。
“昨天我从手机上看到志愿者招募信息后,就马上报名了。”栾振城告诉记者,13日清晨接到社区的通知后,9时他准点来到前海利群广场采样点。“负责检测的医护人员和社区的工作人员昨天晚上1点多才回家,早晨5点就来了,我跟他们比轻松多了,他们更辛苦。”栾振城笑着说。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采样点就像新战场。作为一名退伍军人,退伍不能褪色,有责任尽一份力;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在前面。”栾振城说。
夫妻档抗疫
“车辆要严格消毒,别忘了通风”“全体驾驶员一定要戴好口罩,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公交崂山巴士三分公司深圳路停车场内,党支部副书记刘吉岗正在指导场站内的日常消毒防疫工作。早高峰时段,更是亲自带着工作人员到附近的公交站点,叮嘱乘客全城佩戴口罩,维持乘车秩序,帮助乘客消毒后乘车。
刘吉岗的妻子赵峰是李沧区南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原本正在休假之中,得知全市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便连夜返回社区,到各居民区宣传检测事宜,连续几天吃住都在社区办公室。
母子同上阵
“请保持距离!谢谢配合!” 13日上午9时30分,在八大湖社区定点核酸检测采样点,随着前来参加检测的人员增加,来自公交隧道四分公司的6名志愿者边走边提醒排队市民。志愿者高鸿霖还特意带来了一次性水杯和暖瓶,为医护人员递上温开水。高鸿霖是隧道四分公司一名优秀党员、班组长,同时还是一名退伍老兵。
高鸿霖的母亲魏秀芳今年68岁,是金门路街道银川路社区的一名“雷锋岗”志愿者,当天,她也和儿子一样,在社区核酸检测点进行志愿服务,维持现场秩序。
手语者到位
12日下午,青岛市南区晓慧馨雨助残服务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一则核酸检测手语翻译志愿者招募贴格外引人注目,短短几小时,这个名为“核酸检测手语翻译群”里20多名手语志愿者和爱好者集结完毕。
晓慧馨雨助残服务中心主任贾晓慧说,通过与市级、区级聋协对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聋人朋友尤其是老年聋人朋友提供帮助。”她透露,志愿者翻译群集结完毕后,中心工作人员还紧急录制了6条核酸检测的常用视频,通过市南区社工群等微信群进行传播。“核检现场遇到聋人朋友,社工可以直接把视频放给他们看,降低彼此的沟通时间成本。”(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张琰 徐美中 王晓雨)
笔记本揣身上 信息容不得半点含糊
市立医院援鄂队员盖玉娟首次带队上阵 忙碌中也有温暖
“我刚从金隅和府的点出发,稍等一会儿才能到镇江路街道办事处。”10月13日下午4时许,记者电话联系市立医院援鄂队员、现任市立医院本部急诊科病房二病区护士长的盖玉娟时,她正在镇江路街道的8个检测点来回奔波:第一通电话她在体育街点,10分钟后的第二通电话,她人已在海泊河党建广场检测点。直到打了第三通电话约定地点,记者才在北仲路33号的镇江路街道办事处门前见到了盖玉娟。
“你现在到体育街这个点来支援,主要是对样本进行收集……”盖玉娟刚走下车,一位医护人员就来找她,询问现阶段的工作。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盖玉娟根据各检测点人员分配的情况,即刻为队员安排了任务,还亲自带队员到体育街检测点交代相关事宜。
记者看到,盖玉娟手里的本子已经写满了五六页纸。“需要记得东西很多,我就拿着一个孩子的作业本来记。”
盖玉娟告诉记者,这次是她第一次带队上阵,主要负责市北区镇江路街道的核酸检测工作。“我和街道的负责人一起,要根据表单的信息核对样本数量,反复确认无误后我会在笔记本上用红笔记下来,这样才放心做接下来的事。”盖玉娟说。
盖玉娟是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奋战了52天,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
“作为医护人员,这个时候就是应该挺身而出的。”通过两天的核酸采集,盖玉娟最大的感触是,居民的配合度很高。
“第一天,在检测点,有位大爷和我说,家中有行动不便的老伴,我们正想办法准备入户时,大爷跑来说,‘孩子你们太忙了,别给你们添麻烦。’我一看,大爷找了邻居用轮椅把老伴推下来了。”
盖玉娟还告诉记者,有一对老夫妇见队员们太辛苦了,专门送来了吃的。(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于波 )
“爱心马扎”
让市民排队不受累
在青深圳企业家自购百余个马扎分放四个社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地铁大厦入驻企业,老板是深圳人,爱人是武汉人。自筹资金购买了马扎,来到河西街道检测点奉献爱心。”13日,一则消息在朋友圈被热传。记者辗转联系上企业老板——青岛智慧地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振祺。
“我其实是青岛人,因为工作,2007年到了深圳,随后户口也落到了深圳。” 胡振祺告诉记者,去年与青岛地铁合作成立了公司,从今年六七月份开始就经常在青岛。12日上午去做核酸检测的时候,看到很多人排着队。“我爱人是湖北人,过年的时候被封在湖北,直到3月底才出来。在那段时间内,有很多人在帮助我们。”胡振祺说,想到这些,他就计划着为青岛做点事情,于是购置了百余个马扎,分放到了河西街道河西社区、台柳路社区,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和四方街道嘉善路社区。河西街道一位工作人员介绍,“爱心马扎”给居民带来了方便,也让特殊时期的青岛市民感受到了来自深圳人的温暖。(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梁超)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