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用好青少年模式,让暑假更加“清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暑假,是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时节。为给孩子营造安全健康的暑期环境,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近日启动“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网络游戏等平台,集中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

孩子们放暑假了,但家长没有暑假可放,短视频成为重要的陪伴。此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使用过短视频的未成年人有65.6%,20%的青少年“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这样的数据其实并不令人吃惊,因为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眼下短视频有着怎样的覆盖率。在这个网络时代,将孩子完全隔绝于短视频之外,几乎已经是不现实,也是不明智的。在今天,对于短视频还需辩证来看;优秀的短视频作品,可作为某种教育资源对青少年成长起到积极作用;而沉迷短视频则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专项行动可谓恰逢其时,既是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也是对平台的规范和督促。对于青少年的网络保护是一种国家责任,专项行动正是积极尽责的体现。此次行动中明确提出,严管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问题,把握关键环节,坚持综合施策,完善青少年模式,提升技术手段,探索机制创新等。在暑假这一关键时段开展专项行动,可以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效果。而通过对各大关平台规范和督促,加强源头治理,对相关问题进行摸排,有利于防患于未然。其中,视频号作为当前最大的短视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尤其需要遵循科技向善,落实好平台责任。长远来看,这也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模式是防网络沉迷的一大利器,要真正用好、用到位。应该说,青少年模式是经过严格内容遴选、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使用的有益方式。我国互联网行业探索青少年模式,前后已经历十余年。近年来,在相关部门和平台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模式也在逐步升级,对一些短板进行了完善。据报道,此前有测评发现,部分App进入青少年模式后,内容池缺乏年龄针对性,从而影响用户体验。而现在,一些短视频平台进行了完善,用户可自行设置年龄,比如,设置为6岁,会刷到各种幼儿动画和居家安全儿歌等;设置为16岁,被推荐篮球实用教程、板绘技巧、美食教程等内容。这种技术上的优化,可以大幅提高青少年模式的吸引力。

防网络沉迷,也需要广大家长尽到监护责任。一方面,要给孩子更多的爱和陪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尽量给他们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要知道,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暑期生活过于单调。手机不是保姆,家长不能把孩子丢给手机,自己当甩手掌柜。另一方面,要对孩子所观看的短视频内容做好遴选,确保其看到适合自己年龄段的优质作品。至少也要让手机进入青少年模式之后,再让孩子观看,而这也是一道底线。

防网络沉迷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的大背景之下,相信企业。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会更积极地承担防沉迷主体责任,孩子们的假期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朗”。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