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将公益性岗位打造成可持续民生工程

为进一步促进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群体就业,市南区按照省市要求,以体系化建设全面开展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率先在全市发布招聘公告,目前已开发招募公益性岗位2535个,率先在全市发放6月份岗位补贴,共计约258万元。公益性岗位在疫情防控、网格管理、残疾人帮扶、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已成为市南区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增收、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民生工程。

一是建立“协同联动”推进体系,推进公益岗工作实现“三快”。全区发力,实现动员部署快。市南区按照省市要求,迅速组织召开专题调研会、政府常务会,出台《市南区城镇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分批开展招募,在全区层面全面推进工作开展。协同联动,实现开发岗位快。将街道社区作为开发重点,共开发社区公共服务岗2020个。对于残疾人等重点帮扶群体,开发了帮富帮扶残疾人公益岗;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开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公益性岗位;同时开发了学校护导岗、专项公共服务岗;通过因人设岗的形式多点开发岗位。深挖资源,实现信息摸排快。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摸排:一是省系统筛选,二是通过街道社区网格员摸排,三是职能部门对特殊群体摸排,通过快速摸排,及时掌握符合条件人员总量,对定人发动、推进上岗程序奠定基础。

二是打造“人岗直联”上岗模式,拓展公益岗通道实现“三联”。点对点宣传发动,第一时间实现政策和需求直连。在全市率先发布招聘公告,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宣传发动:一是通过市南政务网、市南人才网和各街道社区公众号发布;二是进行点对点拨打电话动员报名,累计拨打电话3万余个;三是依托核酸检测日开展宣传。通过点对点发动,全力把需要就业的困难群众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上。面对面匹配岗位,靶向指导实现人员和岗位直连。组织招聘部门开展现场报名,指导报名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岗位,全力推进家门口就业。

在香港中路街道,有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叫郭志群,多年来生活重心都主要放在照顾家庭上,在报名公益性岗位后,相对灵活的就业时间让她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心贴心解决问题,分门别类实现诉求和服务直连。在推进过程中涉及政策范围,资格认证、补贴年限累计计算、退休等多项问题,市南区人社局积极向上沟通汇报,及时解决问题。对于涉及困难认定、退社保医保、退失业金等问题,印制明白纸,分门别类指导人员到哪个部门、哪个地点处理问题,让公益岗人员少跑腿。

三是推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增强公益岗人员“三感” 。严格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公益岗从业安全感。委托5家培训机构,系统讲授区情区况、服务、安全、消防、卫生防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培训结束后,各培训机构组织全体参训学员参加理论考试,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切实提升安置对象就业能力,确保人岗相适。全面规范岗位管理,强化公益岗职业荣誉感。出台《市南区城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从招录、考勤、补贴发放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坚持动态管理,储备一批符合条件人员,对于退出的人员,及时进行补充,确保能够持续帮扶有需求的困难群体就业。深度融合社区建设,增强公益岗人员归属感。鼓励公益岗人员家门口就业,深入参与社区建设,营造公益性岗位人员“住在社区 热爱社区 建设社区”的氛围。如八大湖街道办事处成立了“丝丝阳光”爱心理发队,到社区内失能、半失能的独居和空巢老人以及残障人士家中服务,“理发师”精致的手艺,亲切的服务,暖心的问候,让孤独的老人们倍感舒心。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