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彰显出新动能澎湃的强大韧性。然而新动能是如何快速生长起来的?这其中不仅有适时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努力,还有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思路创新。
今天的《一线调研》,我们就来看一座老钢厂弃旧革新,焕发新动能的转型之路。
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铁腕”行动
在济南东郊的一座小区中行走,如果不注意门牌,可能不知不觉就走入了一家钢铁厂。与传统印象中烟囱林立、尘土横飞、机器轰鸣的场景不同,济南钢铁厂的这个园区绿树成荫、小河环绕,静谧地与周边小区和谐相融。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苗刚:这是一个老厂区,再早是我们生产铁矿石的一个,地下有35公里的巷道。原来我们生产的是和钢铁相关的矿石产品,从地下负400米采掘上来的,我们现在叫纵向提升,往空天信息来发展。
曾经铁矿石的检测线,如今已被这条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所替代,高精度、世界领先的技术,支撑着这里稳定、批量下线着卫星核心零部件。
新动能澎湃的背后,是企业走过的一次 “破旧立新”的转型之路。1958年建厂的济钢,鼎盛时期,年产钢达到了1200万吨,位列全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中。然而在发展中,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让企业不仅增速放缓,钢铁主业占比九成的单一产业结构,也让企业每逢遇到市场波动都感到深深不安。
而这样的发展之困,在当时,也是中国经济众多产业的共性,到了迫切需要调整结构、引擎切换的阶段,该怎么做?国家开启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
新旧动能如何转换?国家将山东定为综合试验区。济钢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试验场。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钢转型发展工作专班成员 史晓楠:我们省市两级共同引导济钢去产能,济钢当时有将近三百多亿的产值,关了它应该是壮士断腕。
关停钢铁主业,济钢产值从三百多亿断崖式下滑到六十几亿。2万多名济钢员工的职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员工 陈书超:你干了十几年的工作,突然就没有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
曾经的全国十大钢铁企业,如今却成为全国首家生产线整体关停的千万吨级城市钢厂,济钢的改革既彻底又突然。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济钢下一步该怎么办?
帮助济钢转型,济南市发改委成立了工作专班,进驻企业。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钢转型发展工作专班成员 史晓楠:共同制定了十四条的安置政策,谋求了当时的十大转型项目。还是在利用它原有传统产业的优势里去发展,当时我们是这么设想的。
纸面上的规划需要在现实中磨合。发展金属深加工、汽车拆解、出租车、环保新材料等项目,最初济钢围绕着企业的存续产业进行盘活。
济钢转型发展十大项目相关负责人 魏涛:我们最初还是希望通过类似于原来资源型一些项目,想解决先活过来(的问题)。
当政策和办法都应用尽用后,经济效益却一般,政府和企业都意识到,济钢还没有找到真正可以长久发展的动能。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济钢转型发展工作专班成员 史晓楠: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逐步认识到济钢这么大批量的转型发展,其实不光是在原有的一些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升级。
济钢转型发展十大项目相关负责人 魏涛:动能不足、效率不高、机制不活的这个痛点。爬坡过坎这个关键时刻,核心的动能所在是在创新这一块。二次创业重塑济钢。
新动能澎湃 济钢“无钢”胜“有钢”
经济生态的重塑,是最难的部分。腾笼后,换什么样的产业?走过“关停主业、存续发展”阶段的济钢,开启了二次创业,追求凤凰涅槃。
如今,济钢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一场这样的评审会,会上多个领域的专家针对济钢22个子公司和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目标任务的情况,进行“创新”和“价值”两个维度的量化评审。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苗刚:就是这个事儿,创造的点在哪?创新性的点在哪?创造的价值在哪?这个价值有时候能量化到具体的产值利润上,但是很多价值也体现在创新的思维,就是为了把大家创新的潜力充分地挖掘出来。这也是我们新动能的主要来源。
评审指挥棒的引领,让济钢对业务发展方向的判断,注重创造利润,同时也注重创新的突破。根据评审结果,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每个阶段发展的着力点。
在五年来的评审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变化。2018年,评审的类别之一是“主业培育”;2020年,这一项变为了考核“主业提升”,再到2021年重点评审子公司的“创新驱动”能力,而如今企业开始了聚集子公司“一企一业”创造的价值进行评判。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济钢新动能实现了从“无中生有”到“有中坐实”再到“实中做精”的优化发展。
新的模式,激励着不断探索。如今,济钢围绕着数字信息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三大产业领域聚焦发展。掌握了空间行波管制造等一批核心技术能力,产业结构实现了多元发展。2021年,济钢营业收入达到377亿元,较上年增长28.66%,产值超过了停产前的水平。
而让企业和政府更没有想到的是,涅槃重生的济钢成了济南市先进制造业的“种子孵化器”,作为空天信息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正带动着上百家上下游企业,焕发出更广大的新兴市场主体勃勃生机。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了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为598.8,比上年增长35.4%。而当我们看到济钢这个六十多年老钢厂焕发新动能的历程时,我们才真正明白,到底是什么主导和推动着所有的变化。用新的方式去重塑和构造传统经济动能,用新技术、新思维推动新发展。一个个微观市场主体,给我们转型中国的答案。(王琰 郭茜 宋建春 庞振 山东台 廖亮 济南台 周冠龙 王欣 李文裕)
责任编辑:王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