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

开展海洋人才认定标准研究,摸清海洋人才家底;出台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激励海洋人才来青创业创新;加快编制《青岛市海洋领域高校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促进海洋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确对接——

青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

突出海洋特色、扩大开放优势,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青岛再“扬帆”。

9月6日,青岛召开新闻发布会,对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青岛最鲜明的特色优势。当前,我国各沿海城市均在大力汇聚以海洋人才为核心的海洋创新资源,青岛在着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迈向“活力海洋之都”的关键时间节点,密集部署海洋人才举措,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于海洋人才的渴求和重视。

围绕海洋领域识才、育才、聚才,青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面向未来的布局。开展海洋人才认定标准研究,摸清海洋人才家底;出台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激励海洋人才来青创业创新;加快编制《青岛市海洋领域高校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促进海洋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确对接…..青岛正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加快推进“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

识才:开展海洋人才标准认定

海洋事业是科学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海洋人才是发展海洋事业、塑造城市海洋竞争力的第一资源。在青岛,正是得益于涉海院所、高校以及企业的密布,广聚起了一批总量位于全国前列的各领域海洋人才,因此推动了青岛海洋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青岛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15.6%,高于全国8.9个百分点。2021年,同比增长17.1%,占GDP比重达30%以上。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1%,占GDP比重32.6%。整体来看,青岛海洋GDP总量长期居全国第三位。海洋,已经成为青岛的最大特色和优势。

众所周知,青岛聚集了全国30%的涉海院士、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50%的海洋领域国际领跑技术,海洋顶尖人才数量在全国占据绝对优势。近年来,青岛海洋人才的总量在持续增长,不过,人才数量的“比较优势”相对减弱,特别是与深圳等沿海城市相比在薪酬待遇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在此背景下,培养汇聚一支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更加合理的海洋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今年4月,青岛市委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重要枢纽平台,构建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青岛力量”。今年5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围绕扩大基数、高端引领、凸显特色、赋能发展四方面,制定了包括“海洋人才发展”在内的“十大计划”,并给出比较优势。例如,海洋领域急需紧缺专业的博士、硕士,在住房补贴标准方面,分别高于其他领域博士、硕士 25%和50%。

“引才、聚才、用才的前提是要做好精准识才,目前国内关于海洋人才认定标准和分类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摸清和掌握我市海洋人才资源‘家底’和流动情况略显支撑不足。”发布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殷世逸说,为此,青岛正在探索开展海洋人才标准认定相关工作。

据了解,在海洋人才领域,《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是我国第一个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该文件为我国海洋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并没有具化海洋人才的认定标准等。以《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的海洋人才内涵为基础,青岛日前举办了全国首个海洋人才认定标准专家研讨会。通过研讨,青岛进一步充实、明确了海洋人才定义、认定标准和统计方法,对于建立健全青岛海洋人才信息管理体系,形成海洋人才资源监测与评估常态化机制,促进海洋人才合理流动与资源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换言之,开展海洋人才标准认定,不仅将摸清青岛本土海洋人才“家底”,更好地识才、用人,而且还可以服务于外地人才招引,按照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招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海洋人才,在多个层面推动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

育才:重点激励两类海洋人才

摸清海洋人才“家底”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在此过程中,《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率先出台。《办法》共五章十六条,内容包括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的总则、评选范围和标准、评选方法和程序、待遇和服务、附则五部分。这是青岛出台的第一部精准激励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旨在激励海洋人才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整体来看,《办法》注重实效,将通过评选活动重点激励两类海洋人才:一是在青岛行政区域内,主营业务符合青岛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的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在一线从事海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创新活动的科技人才。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评选标准强调产业引领,要求其所在企业主营业务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新材料、海水淡化和现代渔业等符合青岛现代海洋产业重点支持发展方向。此外,还更加注重对“龙头”标准的考量:一是要求在行业细分领域排名全国前5位或全省前2位,或在相关细分产品市场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和市场份额,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5位或全省前2位。二是要求上年度涉海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涉海研发投入占涉海营业收入比例不低于3%或不低于1亿元;同时须拥有海洋领域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三是要求通过投资、项目(战略)合作、供应链、资源共享等方式关联带动10家及以上市内涉海企业生态发展。

而对于科研人才,评选标准突出结果导向,破除“四唯”评价,以人才的科技成果所取得的实际效益为唯一评选标准。同时,简化设置评选条件,只要研究方向契合青岛重点海洋产业链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的需求,成果切实推动了相关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了产业链竞争力,在青岛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或生态效益,就能参与评选。

殷世逸表示,通过对企业条件的设定,旨在引导激励经营管理人才带领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壮大之路,承接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大对科研人才支持,旨在充分激发驻青涉海高校院所和企业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支持引导科研人才加强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本地转化,促进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评选将每年举行一次,每次评选现代海洋英才不超过10人,其中前3名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第4名及以后名次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现代海洋英才将纳入青岛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在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编制、职称、岗位、薪酬、工商、税务、科研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

聚才: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如果说青岛开展海洋人才标准认定是识才工作,出台的《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是育才工作,那么围绕“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海洋人才中心城市”这一目标,青岛正在开展的诸多服务性、保障性工作,则是以此加快聚才,促进海洋人才近者悦远者来。

发布会上介绍,青岛正在实施海洋人才基础专题项目,委托智库机构面向青岛2000余家海洋经济活动单位开展调研工作,调研对象包括规模以上涉海企业、涉海高校院所和海洋领域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用人用才单位,调研内容包括单位海洋人才需求情况、培养情况和政策建议等。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掌握青岛重点涉海单位的海洋人才资源情况,了解海洋人才供需情况,明确海洋人才发展计划实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时,充分听取吸收涉海院校、企业等育人、用人单位对青岛海洋人才发展的建议和政策诉求,为后续研究制定更具效能的海洋人才发展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瞄准青年海洋人才,青岛正在加快编制《青岛市海洋领域高校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来青汇聚,让海洋产业用人需求与人才供给精确对接。据介绍,《目录》将坚持以服务海洋产业发展为导向,发布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技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专业目录,以此作为吸引和引导急需紧缺专业海洋人才来青就业创业的“邀请函”。

汇聚更多更广海洋人才,青岛还在用产业留人、环境留人。目前,青岛正在加快打造更多更高能级海洋平台,为海洋人才在青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例如,支持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加快发展,推进青岛、北京两处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打造人才集聚活跃、资源开放共享的平台;按照项目化方式、市场化运作机制,筹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汇聚海洋种业人才,争取突破三文鱼、南美白对虾等品种的种源关键核心技术;筹建中国首家蓝色金融研究院,研发更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海洋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我们还将加快推动海洋领域产才融合发展。通过完善海洋‘高校院所+企业’对接机制,定期举办海洋‘科技+企业+金融’对接活动,营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的良好生态。”殷世逸说。

在海洋强国的战略发展背景下,在中央赋予青岛“强化海洋功能和特色、带动形成一批现代海洋城市”的新使命下,青岛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势,不断推出新举措,打造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辈出之地、人才向往之地,把海洋人才优势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海洋强国建设,更快地推动海洋强市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