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快评 | 师恩如日月,照我们前行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今天是中秋佳节,也是全国第38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向老师们献上最诚挚的节日祝福。今天“双节”合一,也祝愿老师们有双倍的快乐。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积蓄传承了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开启了我国尊师重教新纪元。三十多年来,我国教师专业能力全面提升,地位待遇大幅提高,工作生活条件切实改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在信息和知识获取几乎已经没有门槛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好老师,更需要专业的老师,更需要具有开放胸怀的老师,来指引广大学生穿越重重迷雾,抵达智慧的彼岸。


如今的孩子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其中6至19岁网民规模达1.58亿。可以说,孩子们是喝着网络乳汁长大的。他们很早就接触各种信息,可以从网上得到“学习秘笈”,也可以搜到“作业答案”,难逃种种乱象与噪音的侵扰。与以往的学生相比,他们并不完全信任老师和家长,也很难轻易对老师言听计从。所以,如何避免一些错误观念先入为主,让学生在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正知正见,是家长们的痛点所在,也考验着广大老师的智慧。


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学思维的更新,老师们一直在积极应对。越来越多的老师精通网络,不断学习新知识,不再做“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心甘情愿把学生当成平辈、当成朋友来交流。老师们也不断拓展空间,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有的老师还成为学生眼中的网红。他们让课堂变得更生动、更精彩。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老师们应得的奖赏。


本质而言,新一代老师与过去那些呼吸着粉笔灰谆谆教诲,在灯影下佝偻着身子批改作业的老一辈老师们是一致的,也是一脉相承的。一代代老师薪火相传,只为让学生与时代挽手而行,共同进步。


不过,也应该看到,互联网虽有海量的知识,但从教授学习能力、立德树人等方面,学校教育和老师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他们是我们的教育最不可动摇的基石。


没有谁,比与学生亲密无间的老师,更明白如何因材施教;更没有谁,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更能起到育人的效果。而对每一个孩子而言,一位好的老师,就是他们直面这个丰富、喧嚣而又充满诱惑的世界时,心中最笃定的那个存在。        


对于那些辛勤工作的老师,再多掌声和礼赞都不为过。任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师恩永远铭刻在我们心头。老师如同白天的太阳和夜晚的月亮,为我们照亮前行之路。全社会也要一起努力,更加重视教育,更加尊重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全世界最令人羡慕的职业。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