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垫怎么挑?专家支招:“胶水”床垫易造成甲醛超标,“排醛”很关键

近日,苏州一则椰棕床垫甲醛超标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关注。很多人纷纷拿起剪刀剪开自家棕垫一探究竟,生怕也买到“胶水”床垫。其实近年来,各地关于床垫监督抽查出现问题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那么棕垫为何会甲醛超标?应该如何辨别和选购床垫?观海新闻记者来到了岛城多家大型家具商场进行走访调查。

粘合剂差别大 有甲醛隐患

“普通棕、3E棕、3D棕、软棕……现在市面上棕垫名目这么多,价格从七八百元到五六千元都有,到底该怎么选?是不是越贵的越好?”在一家家居卖场,多位消费者表示很疑惑。记者走访多家商家了解到, 棕床垫的原材料主要分山棕和椰棕,粘合方式也有不同。其中,山棕的纤维比较粗、长,韧性强度都比较好,而椰棕的纤维则相对较短、脆,需要大量粘合剂粘合才可以成形,乳胶是天然的材料,但价格贵、成本高。一位商家透露,山棕和椰棕不仅原料有优劣,粘合剂也大有差别,好一点儿的是纤维胶,差些的则为化工胶。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使用回收的劣质棕片,用大量化工胶进行粘合,这些棕垫产品往往甲醛超标严重。而商家宣传的3E棕、3D棕则主要是粘合方式的差别,采用热压工艺平网铺设热压在一起,成立体结构,不容易撕开,但是价格高,跟一张实木床不相上下了。

走访中,记者在海博家居欢颜山棕床垫店铺看到所售床垫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和质量检测报告。该商家销售经理张丽告诉记者,目前床垫市场上确实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而这些质量不合格的床垫,不仅影响睡眠的舒适度,更重要的是会对健康造成不小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购买到质量合格、甲醛含量不超标的床垫呢?张经理透露,现在大多数床垫都在侧边设有拉链可以看到棕垫里面的内芯情况,可以仔细闻一闻气味,如果味道重散不掉,那就最好不要用了;再躺一躺或者坐下按压下床垫,如果是非常硬,而且没有弹性,最好不要选;最重要的是用手去捏一下内芯,优质的棕垫不是硬邦邦的,是偏软一些且有弹性的,里面的椰棕也有分层,垫子里还可见到白白的压缩后的纤维,是棉加椰丝高温压制而成,不含胶水。如果内部的棕丝无法拨开,那么多可以判断这是劣质的“胶水”床垫,里面用了大量的胶去粘合,因此甲醛含量高。

山棕椰棕重质检 需择优而选

记者查询了解到,2011年床垫行业第一个国家标准《软体家具棕纤维弹性床垫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专门针对国内棕纤维床垫企业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规定了棕纤维床垫的术语和定义、代号、产品分类等,并对面料外观、缝纫、阻燃性、耐久性等属性提出了12类44项要求。根据《软体家具棕纤维弹性床垫》国家标准,棕纤维床垫生产要“真料实心”,不能玩“包心”。棕纤维床垫芯料不应使用废旧材料及夹杂塑料编织材料、秸秆、刨花、纸屑、泥沙或金属等杂物。经过3万次耐久性试验后,内芯棕纤维应无明显破碎和碎屑产生,面料完好,无棕纤维刺出。

业内人士介绍,消费者购买棕垫时,最好通过正规商店购买产品名称、注册商标、制造公司名称、厂址、联系电话,合格证明和信誉卡等标识齐全的商品,并要求商家出示相关的质检报告。有条件的可以优选以山棕为原料的棕垫,山棕深褐色,而椰棕则呈浅黄色。椰棕中应优选采用纤维胶的,一般这种棕垫都会夹有白色层面,而如果采用化工胶粘合的话则整体都呈浅黄色,相对比较硬板。在同类棕垫中多对比、多观察,最好先查看棕垫内部的用材,再决定是否购买。最后,建议棕垫买回来后,可以多放在太阳下暴晒和通风再使用,加快甲醛挥发。

【延伸阅读】床垫选购教你“四招”

当前市场上还有很多消费者选择弹簧垫、乳胶垫或者许多国际一线的进口床垫,不少高价品牌在门店和网上旗舰店同样拥有许多粉丝。那么,价高的床垫就一定好吗?买贵的床垫才算是善待自己吗?

大自然床垫销售人员建议选购弹簧垫和乳胶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参考:一是承托性,这与弹簧等填充物有关。睡上去舒不舒服,除了软硬度之外,还与承托性有关。观海新闻记者看到,市面上有一些床垫根据人体曲线不同位置,如腰部、颈部可以实现不同的承托力,更好地缓释人体压力。承托性决定于弹簧、乳胶等填充物,弹簧提供了床垫的主要支撑力,而乳胶则更能够适合人体曲线,改善承托。二是透气性,天然材质更透气。如果床垫透气性差,睡觉时身体就容易觉得很“闷”,也不容易将人体排出的汗液等散发出去,更容易因潮湿而滋生螨虫细菌。天然乳胶被认为是透气性最佳的材料,还有如马鬃、马毛等材质,还有一些现代科技可以改善床垫的透气性。三是抗菌性,现在市面上多认为天然乳胶是抗菌性较好的材质,还有如蚕丝等材质。第四是干扰性,与弹簧的结构有关。例如夫妻两人使用同一张床,市面上一些床垫可以由两部分组合起来,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选择各自合适的软硬度和舒适度。还有带不干扰技术的弹簧结构,如独立筒弹簧等能减少因翻身给对方造成的干扰。

最后,床垫使用多久需要更换呢?业内人士指出,以弹簧床垫为例,一般来说,8年至10年的床垫弹簧已进入衰退期,再好的床垫,15年也该“退休”了。(青报全媒体记者 杨健)

责任编辑:焦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