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评说 | 对玩疯的“羊了个羊”,该提高警惕吗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几天,如同一阵莫名其妙的风吹过,朋友圈尽是“羊了个羊”。万千网友为此上头,彻夜不眠,只为了打通那几乎不可能通过的第二关。

1

“羊了个羊”是一款“闯关消除类”游戏小程序,如果你没玩,可能永远无法理解玩家的疯狂。这款游戏不用下载,无需安装,打开微信小程序就能玩。整体也只有两关:“第一关永远不会输,第二关永远不会赢”。就是这样一款小游戏,中秋假期,突然冲上微博热搜话题第一。同时,游戏小程序也在各微信群疯转,当日微信指数狂飙6022.98%。截至目前,“羊了个羊”登上热搜话题已达十余次。

“羊了个羊”爆火密码在哪里?一款简单游戏火到如此程度,自然有偶然性,但在偶然之外,却也有自身的逻辑。其一,低智、零门槛,具有普及的可能性。只要有智能手机,几乎谁都能玩。其二,看似无任何成本,却让玩家付出最高的成本——时间。有人总结,这款游戏从无感到上头只需要三步:点开游戏;秒赢首关;输掉第二关然后开始看广告,于是沉没成本产生,想再玩几盘作为弥补,而胜负心被激起来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其三,社交裂变。无论是分享小程序复活、使用道具,还是可查看朋友圈好友排行等,都显现了很强的社交属性。而一旦具备了强社交属性,游戏便如病毒般传播。


2

看似温良无害的“羊了个羊”,实际仍是一条“披着羊皮的狼”。跟不少网络游戏一样,它也在处心积虑“算计”你。当然,不是说这款游戏有多么“恶”,毕竟把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早已过去,没有人强迫你玩,选择权仍然在自己手中。“杀时间”几乎是所有网络游戏的通病,但在有的人看来这就是一种娱乐,比如那些因超长通勤而在地铁上无聊发呆的人。鼓励大家争分夺秒学习知识当然是正确的,可究竟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不过,也必须重视“羊了个羊”的上瘾性,尤其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不可不防。通常而言,学生是没有手机的,让家长管好自己的手机,要求并不算高。

看广告通关的方式,也让“羊了个羊”饱受诟病。这款游戏的第二关难度极大,官方称通关率不到0.1%。而有数学达人分析,“每10万局游戏里只有一次可以通关”。按说,难易程度不该引来指责,自己闯不过去怪谁呢?但是,“羊了个羊”让玩家失败后,必须看广告才能复活再玩,这一点引发争议。一方面,这款游戏不收费,广告是其变现方式,玩家看广告等于利益交换,在市场规则之内,相关部门不应过度监管。但另一方面,不能强迫用户看广告,也不能让广告时间过长,更不能让游戏中嵌入的广告内容里出现违法元素。在这些方面,监管部门应该睁大眼睛,随时注意维护消费者权益。

3

对“羊了个羊”之类小游戏,不必过于担忧。争议之下,“羊了个羊”的开发公司逐渐浮出水面,该游戏开发团队只有3人,此前曾开发出爆款小游戏“海盗来了”。该公司开发的小游戏多以体积小、碎片化、设置容易让人上瘾关卡为规律。“羊了个羊”爆火之后,一张“流量主数据日报”截图在网上流传。其中显示,半天内“羊了个羊”收入就达468万元,月收入高达2564万元。这一截图很快被开发公司否认。但从用户动辄几百到上千的复活次数计算,其广告收益不可低估。

按照以往的规律,像“羊了个羊”这种游戏会骤热骤凉,流行时间不会太长,留给它的时间或许已经不多。但无论如何,这波爆火都会给全国的游戏公司一种激励,希望能在严守法律底线的前提下,生产出更多优秀游戏。

责任编辑/王学义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