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的今天,那条“爆炸性”新闻,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

10月1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56年前的今天,位于中国新疆罗布泊的荒漠里,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消息传出,世界震惊。“东方巨响”产生的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更是举起的拳头,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天,也是一位物理学家51岁的生日。他就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钱三强原名钱秉穹。他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16岁,钱三强便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翌年,他通过公费留学考试。在卢沟桥的炮声响起之际,以报国之志远赴欧洲,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做研究。

1946年钱三强在巴黎居里实验室。

1947年,只有34岁的钱三强,晋升为法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导师。而学有所成、报效祖国,一直是他的心愿和志向。正处于科研研究巅峰的他,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离开居里实验室,回到中国!

1948年夏天,钱三强与妻子何泽慧抱着半岁的女儿乘船回国。此时,距离钱三强离开国土已经整整11年……


正如钱三强的老师约里奥·居里先生所说:“中国要反对原子弹,就必须先掌握原子弹。”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钱三强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6年11月,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钱三强任副部长;1960年,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钱三强担任了技术上的总负责人、总设计师。

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在钱三强的谋划和组织下开始起步。一大批科学家从国内外聚集起来,如赵忠尧、邓稼先、汪德昭、杨承宗等。

短短几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原子能研究所),就从建所初期的十几个人增加到了150多人,他们日后都成为新中国核科学的创业者和奠基人。

1951年近代物理研究所全体人员。前排左起:胡文琦、肖振熹、邓稼先、彭桓武 、赵忠尧、钱三强 、何泽慧、肖健、王素铭。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中国第一次核爆试验准备就绪,大家都在紧张等待着原子弹启爆的那一刻。

那个上午,一道道充满密语的电波在罗布泊与北京之间穿梭。

“8点钟,老邱住上房,开始梳辫子。”

“10点30分,梳完辫子。”

“11点30分

第一次检查完毕,结果正常。”

“老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代号,因为它长得像一个巨大的球。装原子弹的容器代号“梳妆台”,连接引爆雷管的密密麻麻的电缆线代号“辫子”,大家都在为最后的时刻忙碌着。

然而这一天,钱三强并没有去现场。而是如往常一样去二机部的办公室上班。原二机部部长刘杰回忆说。

16日上午,钱三强去了他的办公室。他对钱三强说,今天爆炸大概也有不成功的可能。这时候,钱三强眼里一下子涌上了泪,他说:一定会成功的!

9、8、7、6、5、4、3、2、1——

随着蘑菇云的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背后,是许许多多为核事业而奉献一生的英雄们。他们中,有号召全体留美同学“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人民”的朱光亚;还有以身许国,化名“王京”20年的王淦昌;还有飞机失事时,用身体保护核试验绝密文件的郭永怀……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才有了新中国的一步步强大。

56年过去,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但10月16日,这个沁入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却成为一座丰碑。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