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千亿级”,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揭牌
是全市首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同日揭牌;总投资287.2亿元的31个虚拟现实项目签约
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青岛找到了一个突破口——虚拟现实。
9月22日,青岛浮山湾畔,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现场,来自虚拟现实行业的“最强大脑”们齐聚一堂,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元宇宙概念催化下,虚拟现实产业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全球权威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VR头戴式显示器年出货量正式突破了1000万台的行业拐点,今年一季度,VR头显全球出货量更是同比增长241.6%。
重点招商项目签约现场。邢志峰 摄
VR+制造、VR+教育、VR+医疗、VR+文娱……虚拟现实技术正通过赋能千行百业,不断催生新场景、新业态,也由此被视为下一代通用技术平台和互联网的入口、通往元宇宙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到省市、从行业龙头到初创小微,纷纷跑步入场,产业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青岛也不例外,在不久前发布的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中,明确提出突破发展虚拟现实等“十大新兴产业”,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跨代赶超。
今年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开会调度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并亲赴项目现场,对虚拟现实产业园建设顶格督导调研,强调要保持定力,坚持园区专业性,支持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大力招引产业链配套项目,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集群化发展。
同时,青岛积蓄了“领先一个身位”的先发优势——2016年,在这个被界定为虚拟现实元年的年份,青岛抢先发力,向着虚拟现实赛道发起冲刺。经过数年积淀,如今,青岛已坐拥全国虚拟现实科研力量的70%,成为国内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领跑者,此番布局亦是顺势而为。
全市首个新兴产业专业园区揭牌
变局是创新者的舞台。以新兴产业专业园区为核心支点,青岛正撬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青岛市委市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工作专题会议,对推进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作出顶格部署。会议强调,要高水平布局建设专业园区,以园区为平台创新产业链发展模式、机制和打法,加快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产业优质资源集聚地,塑造实体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
本次大会公布了新兴产业专业园区的建设成果,青岛市首个挂牌的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正式揭牌。
聚焦打造全球VR第一园,青岛为虚拟现实产业“量身打造”了一个广阔舞台。
规划布局方面,提出打造引领全球虚拟现实制造业的“新极核”、汇聚全国一流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构筑人产城融通发展的“活力城”三位一体的发展定位。
“新极核”即围绕硬件、内容等重点发展方向集中发力,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到2024年,园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8年前后,园区聚集产业项目200个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强磁场”即在园区内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赋能中心、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到2024年新增公共服务或产业赋能平台3个以上,各类技术创新机构10家以上,为区域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赋能服务100次以上。
“活力城”即强化场景应用,推进人、产、城融通发展。到2024年,打造30个行业应用场景,打造1-2个国际性赛会品牌与国际合作平台。到2028年,打造100个行业应用场景,形成10个成规模、可复制、可推广的“虚拟现实+”应用标杆。
建设实施方案方面,结合园区产业生态规划、城市设计规划,将园区划分为硬件区、内容区、科技创新中心片区、综合配套区及预留用地五部分,根据不同定位,按需招商。
其中,硬件区重点建设整机和光学模组一、二期等终端整机基地、引进关键器件等项目;内容区重点引进内容制作、工具及分发领域项目;科技创新中心片区重点建设国家级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虚拟现实检验检测平台、创新平台等项目;综合配套区重点建设虚拟现实创享中心,将打造集“VR体验、展示发布、论坛展会、科普实训、公共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园区综合配套中心。
做大规模、做强能级、做优生态
产业的做大做强,生态很关键。
会上,除园区载体的揭牌外,还揭牌了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发布了《山东省推动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若干措施》《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配套政策。
为提高虚拟现实产业市场配置资源效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局还联合崂山区政府,依托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了目标规模25亿元的虚拟现实产业引导基金,包括5亿元规模的种子基金、20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未来,这些基金将最大限度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聚焦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区创新创业项目,培育虚拟现实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加速培养产业新增长点。
在“真金白银”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为更好地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建设和园内企业发展,青岛还着力在产业人才培养、完善产业配套和优化营商环境等关键环节下功夫。
在由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培养主题论坛上,来自上海市虚拟现实产业协会、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航青岛研究院等行业领军单位的大咖们围绕虚拟现实产业主题,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化教育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研讨。依托今年5月成立的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未来五年,青岛将以延链、补链、强链的思维引才育才,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广泛吸引国家、省、市级虚拟现实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入,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人才吸引力、资源聚集力。
完善产业配套方面,坚持“园区也是公园”的设计理念,在创享中心东侧规划了虚拟现实产业园公园,推动虚拟现实创享中心与山体、城市、自然和产业的相互融合,打造国内一流的标志性建筑、景观和虚拟现实体验交互场景;前瞻性完善园区内部及周边的水、电、气、暖、路等基础配套,统筹地上地下两个空间,启动智慧化数字园区建设等工作,高标准规划新宏路、科苑经五路等重点路段打通工程等重点配套建设,积极打造青岛市产城融合示范区。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坚持“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围绕产业需求、企业需要,提供“一体化-组团式”服务。在虚拟现实产业园区里,崂山区将用“专班+管委会+平台公司”的工作机制,市场化开展园区运营管理;用“一次办好”“一网通办”等改革举措,助力园区企业发展提速。
总投资额达287.2亿元的31个项目签约
独行快,众行远。以会为媒,在虚拟现实的新赛道上,青岛还面向全球诚邀“合伙人”,携手共进、共创未来。
行业最前沿的领军者携最得意的项目,与青岛双向奔赴。
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来自深圳的积木易搭科技技术有限公司拟在崂山区设立区域总部,布局3D扫描仪、3D建模服务、3D云设计工具、全息/AR/VR互动的终端应用软件等3D定制化服务的研发、销售及生产业务。“崂山需要我,我也需要崂山,我们公司7年的耕耘都在为虚拟现实夯实基础。”积木易搭创始人、CEO孙剑峰说。
会上,人工智能语音交互服务商——标贝科技语音交互总部确定迁址崂山区。公司副总裁穆向禹表示,标贝科技拟依托其在图像、语音等领域的核心重点技术,在崂山区建立人工智能语音产业链生态,逐步引进核心算法人员,布局落地销售、产品研发、数据中心等板块,助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
本次大会,共迎来31个虚拟现实项目签约,总投资额287.2亿元,涉及虚拟现实硬件、内容生产等各个领域。
行业最前沿的领军者在这里洞悉虚拟现实的新风向。
观看人数破5000万、转发突破890万……2022年伊始,获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青睐的青岛电视塔跨年AR元宇宙灯光秀,其创作者就是青岛企业金东数创。“虚拟现实底层技术正逐步成熟,良品率渐次提升到规模化量产,待成本降至可C端普及,产业将迎来跃迁式发展。”金东数创相关负责人表示,大会搭建起与全球虚拟现实领域甚至元宇宙领域参与者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相关领域技术、标准、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发展。
创新为要,人才为先。行业最前沿的领军者同样在这里擎起产业发展的旗帜。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刘韵洁,中国工程院院士、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沁平,以及来自浙江大学、歌尔股份等与会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元宇宙、虚拟现实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典型场景应用等分享真知灼见,深挖具备潜在商业推广价值的创新应用。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撑,青岛市还通过本次大会,正式向多位院士专家发出邀约,担任特邀顾问。同时,聘请歌尔股份总裁姜龙等40余位行业顶尖人才担任虚拟现实产业园区首批专家。
牢牢把握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青岛,未来可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发布
三年投入超12亿元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园
9月22日上午,《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在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正式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市、区两级一体化支持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的专项政策,体现了青岛以专业园区为支点,撬动虚拟现实产业加快发展的决心。
今年,青岛将虚拟现实确定为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24条产业链之一,并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选址于崂山区。根据政策,青岛市、区两级财政将在今后三年拿出超过12亿元,用于支持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的园区建设和企业培育,以此打造丰盈的虚拟现实产业生态,助力青岛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产业研发制造高地。
以专业园区撬动“元宇宙”
“未来会有一个数字世界,每个人都可以用替身参与其中。”当科技界人士对未来“元宇宙”的构想正在加速照进现实,虚拟现实产业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入口,迎来了新一轮爆发期。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已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重点发展方向。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深化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拓展在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先后出台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确了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1+4+N”的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支持青岛打造全球领先的虚拟现实研发高地。
在行业周期和政策利好的双重机遇下,青岛全力谋划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并于今年5月发布了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虚拟现实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目标到2030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则是青岛实现产业发展蓝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园区所在的崂山区目前已集聚虚拟现实相关企业90余家,基本上建立起了“硬件-软件-内容-应用”的产业链条体系。其中,在硬件领域拥有歌尔声学、小鸟看看等虚拟现实行业龙头企业,小鸟看看VR一体机出货量在中国市场位居前茅;在软件和内容制作领域,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搭建起虚拟现实内容公共研发制作平台,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设计制作、研究开发、集群渲染等内容制作功能服务;应用端已在文化娱乐、商贸创意、教育培训、工业生产以及医疗健康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聚集了聚好看等一批在领域内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代表性企业。
政策的出台将更好引导产业优质资源汇聚,形成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的生态效应,构建起产业竞争优势。
突出系统谋划,含金量十足
《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包括12条具体扶持政策,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政策系统集成了园区建设、企业培育、项目招引、技术攻关、平台搭建、体验应用、人才集聚、要素保障、行业交流等一揽子支持措施,与我市人才强青、硕果计划、‘先进制造业18条’、‘会展10条’等重磅政策紧密衔接,为企业、项目从落地孵化到培育壮大提供全要素保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卞成介绍。
不仅如此,12条政策几乎条条拿出“真金白银”支持,诚意之足、力度之大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比如在园区建设上,政策提出由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支持;对于园区引进的补链强链产业项目,按照一定标准给予最高5000万元奖补。
瞄准园区内企业集聚发展,对企业发展关注的房租补贴、研发投入奖励、上规模奖励等支持额度均大幅提升,满足条件的企业可获得最长五年的房租补贴,新入驻园区的虚拟现实企业最高可获1200万元的研发专项补贴。
突出实效性,“精准滴灌”
政策制定过程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崂山区与园区管理机构、龙头企业进行了反复论证,深入了解园区发展诉求,使政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政策提出为园区内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提供普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务,就是基于虚拟现实对于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的考量。
虚拟现实作为下一代通用性技术平台和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离不开海量实时信息交互和沉浸式体验提升,这就需要以通信技术和计算能力持续提升作为基础。没有强大算力网络的有力支撑,元宇宙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实现。相关预测显示,按照元宇宙的构想,算力规模至少需要现在算力的10的6次方倍。政策将推动园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搭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扩展数据、算法和应用能力,降低创新应用成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三位一体”打造全球VR第一园
聚焦打造全球VR第一园,青岛为虚拟现实产业“量身打造”了一个广阔舞台。规划布局方面,提出打造引领全球虚拟现实制造业的“新极核”、汇聚全国一流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构筑人产城融通发展的“活力城”三位一体的发展定位。
“新极核”即围绕硬件、内容等重点发展方向集中发力,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聚。到2024年,园区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到2028年前后,园区聚集产业项目200个以上,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强磁场”即在园区内建立联合实验室、产业赋能中心、公共服务创新平台,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到2024年新增公共服务或产业赋能平台3个以上,各类技术创新机构10家以上,为区域企业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赋能服务100次以上。
“活力城”即强化场景应用,推进人、产、城融通发展。到2024年,打造30个行业应用场景,打造1-2个国际性赛会品牌与国际合作平台。到2028年,打造100个行业应用场景,形成10个成规模、可复制、可推广的“虚拟现实+”应用标杆。
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展示拆解开的VR头盔,显示了VR头盔由眼罩、电子主板的元件构造组成。邢志峰 摄
青岛日报2022年9月23日4版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