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2日讯 今天下午,由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青岛星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
为加快建设“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促进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健康发展,本次论坛邀请了来自上海市虚拟现实产业协会、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航青岛研究院、上海木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专家学者、技术大咖和企业代表聚焦并围绕虚拟现实产业、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和职业化教育开展深度研讨。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为论坛致辞,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卢阳,崂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奎旺,崂山区有关部门负责人,青岛市虚拟现实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负责人参会。
上海市虚拟现实产业会会长刘诗雅主持会议,崂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胡苗苗为在场嘉宾讲解青岛市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接下来,四位与会专家分享了自己对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培养的见解,不但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也为虚拟现实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学术研究与促进沟通的平台。
今年5月16日,崂山区召开区委人才工作会暨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会上成立了“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在上午的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崂山区正式揭牌成立“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虚拟现实人才联盟和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的成立,是崂山区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山东省委“大力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和青岛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崂山区坚持以党建链、人才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工作思路,创新产才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布出台“汇智崂山·十大工程”人才新政,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优质生态,为加快建设“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奋力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示范窗口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人才“建链”,实现产业无中生有。崂山区从2015年开始深耕虚拟现实产业,重点发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并厚植人才发展的土壤。崂山区当选中国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单位并获批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汇集虚拟现实高端研发机构11家,培养了虚拟现实专业研究生、博士生近200人,全国高校科研院所领域70%的虚拟现实科研力量的成果转化团队落户崂山。
产业“延链”,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经过近7年的发展,崂山聚集虚拟现实相关企业90余家,拥有歌尔科技、聚好看、Pico等行业领先龙头企业,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2022年,崂山区虚拟现实产业规模预计将突破100亿,成为山东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的“中心”引擎。
产业人才联盟“补链”,助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2022年3月,山东省发布了《推动虚拟现实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青岛在全省虚拟现实产业的中心地位。2022年5月16日,产业链人才联盟的成立,实现了领军人才和龙头企业的“串珠成链”,一方面增强了人才和产业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省内产业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也让崂山区全面了解了省内虚拟现实产业的短板,重点在VR显示芯片设计领域引进领军企业和服务平台,青岛“芯谷”和中科院EDA中心先后在崂山落地,让产业链实现“补齐短板、做强长板”。
产业联盟“强链”,强化政产学研凝聚力。在2022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上,崂山区正式揭牌成立“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联盟”。聚焦打造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生态,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全区优质的政务资源、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共同服务于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壮大,合力打造开放包容、多元集聚的枢纽型产业交流服务平台,促进形成人才和产业双集聚的“强磁场”。
未来五年,山东省虚拟现实产业链人才联盟将以延链、补链、强链的思维引才育才,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广泛吸引国家、省、市级虚拟现实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入,不断扩大行业影响力、人才吸引力、资源聚集力。下一步,崂山区将聚焦崂山人工智能、现代金融等7条重点产业链,按照“党建+人才+产业”工作思路,逐一建强联盟,继续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人才受益、产业腾飞”的人才发展生态,为推动“中国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落地落实贡献崂山力量。(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衣涛)
责任编辑: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