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村”的蝶变与新生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日讯 走进莱西市夏格庄镇宁家庄村,放眼望去平坦的水泥路面干净宽阔,道路两边苗木郁郁葱葱、阵阵花香。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家家户户门前都主动挂上了国旗,全村大街小巷一路“飘红”,一幅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很难想象该村在几年前是当地有名的“问题村”,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公信力严重不足,就连最基本的环境卫生也是全镇的倒数。近年来,该村在党组织领导下,以德治为切入点,通过建立“道德积分”制度,不断完善“德治”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德润人心、崇善尚德的“德治”之路,“问题村”也逐渐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红旗村”。

据了解,该村以前村周围被垃圾包围着,房前屋后常年堆放柴草,家家户户院里院外养殖鸡鸭鹅,粪堆土堆随处可见。“每次组织人员进行清理,不久后问题继续反弹,为此村干部和村民没少发生矛盾。”回想起村庄之前的样貌,村党支部委员姜利峰叹着气说道。

“干部动手干,群众袖手看,背后再捣乱”成为阻碍村庄推进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最主要的一道坎。为此,宁家庄村成立“村民信用管理小组”“道德评议会”,将环境卫生作为道德评议的重要内容,组织村两委成员、妇联主席和村民代表组成10人的评比小组,村民代表由村民自愿报名,轮流做评委参与打分,让每一户村民都有机会充当“评判者”。评比小组挨家挨户打分,全村公布,督促整改,充分调动起了大多数村民参与卫生整治的积极性。

“现在全村每季度举行两次打分活动。以前少数不注重卫生的家庭,现在为了得一个高分,也早早起床收拾。” 宁家庄村村民李太军说。慢慢地,村民都养成了卫生习惯,保持着房前屋后的整洁。相较于之前,宁家庄村每年约需花费6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在仅需费用2000元,实现降费97%,真正用“小积分”解决了“大问题”

为进一步引导群众参与村庄治理,宁家庄村积极探索“德者有得”机制,将“道德评议”项目内容进行拓展,把群众参与志愿服务、主动化解矛盾、捐款献血等行为纳入道德评议项目,由“村民信用管理小组”负责统计并计入道德积分,群众可凭借该积分兑换米糖茶醋等生活用品,通过此项措施,有效地调动了群众参与村庄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保证兑换物品的充分供应,宁家庄村积极发展村级产业,一方面通过建设温室大棚进行租赁的方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余万元。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绿色银行”的方式,将群众房前屋后、道路两边种植苗圃,不仅有效避免了群众再次占用,又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形成了良性循环。

“积分”给村庄带来的变化,群众看在眼里。“引入道德积分后,村民你追我赶,相互‘不服气’。”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军说。有了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宁家庄村的环境不仅大变样,群众与党员干部之间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公信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除了“积分制”,为充分发挥群众在村庄治理中的作用,宁家庄村把村庄中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德高望重的老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五老话心室”,协助开展矛盾调解工作。

今年年初,为解决村中农机随意停放问题,宁家庄村计划利用废弃低洼地,打造农机集中停放场。刚开始,对于能否顺利改造这块地,刘成军心里没有把握,这片地是村里的卫生死角之一,二三十年来一直被几户村民零星占用着,且很容易积水、积垃圾。进行村容整治的重要一关,就是说服这几户村民退还占用的地块。在村内“五老”协助下,没想到,这些村民很配合。他们了解到村里的计划后,痛快地把使用多年的地块退还了。现在打造了1200余平方米的停车场,统一划好车位,让村里所有农机有序停放,村内环境卫生得到了整体的提升。今年以来,该村约有各类矛盾纠纷10余件,通过五老话心室全部实现了调解、化解,未形成信访事件。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跟村党员干部也没有矛盾了,周围的环境也整洁了,今天我们家也挂上了五星红旗,这不仅是对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幸福生活的感谢,也是对村两委干部工作的一种认可,我一直感觉党和国家就在我们身边。”老党员宁义民看着门前悬挂的国旗激动地说道。(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刘锟锋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