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这个国庆假期,老城区吸引了太多目光。10月1日,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高密路开街仪式举行,30余家新业态的店铺鳞次栉比,店铺间人流熙攘,咖啡店、酒吧、文化沙龙、科技馆、手作体验店等一系列新业态让这个老商业区焕发新生。
在国庆节逛老城区,对很多市民来说是一大乐事。新生高密路,连同新“打开”的太平路、新亮相的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一起,给人一种历史与现代交融的感觉,既能触摸到历史,也能感悟到新生,这是一种厚重与轻盈的结合,让人心中百感交集。
笔者曾在老城区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十七年前,笔者刚刚来到青岛,租住的第一处房子就在高密路上的一栋二层小楼上。那是一座木质小楼,楼梯和地板全部是木头的,很有历史感,每天醒来,都能听到轮船汽笛的声音,提醒确实来到了一座海滨城市。但无法忽略的是,小楼确实太旧了,地板已经有了破洞,隐隐能看到楼下的房间,走在上面颤巍巍,心里很忐忑。尤其不方便的是,整栋楼共用一个卫生间,每家分一把钥匙,早上需要排队,卫生间还容易堵……这些苦恼,是没有在老木头房子里生活过的人所无法体会的。你不能远远站在外面,单纯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老房子,因为它们首要的功能是居住。
笔者也喜欢沿着太平路海边以及中山路走,在无数个夜晚,独自在回澜阁看月亮。太平路变慢行街,无疑是一件好事。以往从中山路去海边,明明大海就在眼前,却不得不从地下通道绕行。而地下通道里的业态又比较乱,有一股刺鼻的咸鱼味道。那感觉就像是明知道胜利在眼前,却要先低头认一回输,实在煞风景。当然,这里面有交通安全的考虑,现在太平路部分变成慢行街,问题迎刃而解,令人豁然开朗。中山路的一口气,畅畅快快地打通了。
这些年,中山路逐步迎来蝶变。作为青岛的百年商脉所在,这是老城区复兴的关键所在。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中山路的整个气质在发生变化,年轻人又多起来,重新热闹起来。近年来,大鲍岛的更新备受关注。按照市北区的规划,今后将加速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北区的规划建设速度并尽快开街,与高密路“南北呼应”,不断导入新兴业态、落地新消费场景,努力实现“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记忆”,让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再度成为消费、活力集聚的城市街区。这无疑令人期待。
高密路上原本有一家“学苑书店”,那曾经是青岛著名的独立书店。多年以前,笔者也曾跟诸多朋友一起,在高密路度过这家书店的最后一个夜晚。大家一起弹琴唱歌喝酒,守望一个更好的明天到来。如今,我们抚摸历史,感悟新生,一个美好的未来已经不远。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