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从今天起,观海新闻、青岛日报理论评论部联合推出“青春献礼二十大”栏目。透过年轻人的视角,以身边的故事、鲜活的题材、生动的笔触,展现在党的领导下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举世瞩目的成就。凝聚青春向党的力量,激昂不负韶华的奋斗。
文/宋沁妍
二十大的脚步临近,今年,中国共产党也101岁了。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那些年开天辟地,那些年浴血奋战,那些年曲折探索,那些年星火燎原……是一位位先辈用青春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上蔓延,盛开成绚丽的花朵。近日,我重温了为庆贺建党百年所拍摄的“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系列视频,看毕,眼泪在眼眶里不住地打转。百感交集间,故作此篇,以记吾感、以彰吾志。
视频中,第一眼看到的,是面容慈祥可亲、脖间缠着鲜红色围巾的爷爷奶奶。他们就坐在那里,带着浅浅的笑,还未启唇,饱经沧桑的脸庞已在诉说着岁月的往事。他们之中,有为了送重要文件,用自行车三天骑了500里路的曲乃孔爷爷;有不记得自己生日,却牢记入党日期的孙桂香奶奶;有为了参军虚报年龄,12岁便进入一线救死扶伤的周宝瑄爷爷……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将炽热芳华在战火中燃烧的刘德新奶奶。如今已95岁高龄的刘德新奶奶,是真正的女中豪杰。在被日军包围时,她牢记连长命令,为了紧跟部队,背着六七十斤重的物资赤脚攀登,脚上伤痕累累。闷头拔刺的她不喊疼不流泪,却心疼得连长泪沾巾。在与我现在相同的年纪,刘德新奶奶已经奋战在一线,为八路军制作土炸弹,在一次爆炸中身负重伤……当时,她才是个仅仅18岁的姑娘啊!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一阵阵心疼,难受得几乎听不下去——但奶奶,从容沉静地叙述着。或许,正是因为经历过,所以无惧吧。
我想起了一个人——我的外曾祖父。作为共产党员的他,18岁投笔从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抗美援朝,直面了那段炮火纷飞的岁月,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多次英勇负伤,从少年时为保家卫国扛起枪,到战火中逐渐成长为一线战斗指挥员……他是一位革命干部,一位被誉为“勇敢,勇敢,再勇敢”的人——漫漫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像外曾祖父一样的英雄。他们那一代人生于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年代,长于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扛起枪为国而战是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把青春与一生奉献给祖国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不论处于如何艰难的情况,他们都有誓死保卫国家的决心和无私奉献的胸怀,更有最终会获得胜利的坚定信念。那些为祖国发展而默默贡献力量的先辈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换来的是子孙后代长久的安宁生活,是令世界瞩目的强大祖国。此时此刻,中国正在飞速发展中。
倘若我问你:“什么是精彩?”你会怎样回答?战争年代踊跃参军,还是新时代投身建设?对,它们都是精彩。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彩,每个时代也造就了不同的精彩,但无论怎样,精彩总是与青春紧紧相连。梁启超曾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我明白了为什么举国上下无数青年,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每个人都将爱国主义的情怀、勇敢无畏的精神融入了自己的血液。如今,我们这一辈逐渐成长起来,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比父辈优越了很多,同时,责任和希望也要由我们来担当起来。我知道我要提醒自己,从现在开始,我要勇于承担这份责任,加强知识的学习和意志品质的修养,在新形势、新环境下,继承祖辈的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正直清白的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鲁迅先生在《热风》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要做那道光,就像他们一样。(作者系青岛大学学生)
欢迎广大青年朋友投稿,优秀作品将刊登并发放稿酬。
投稿邮箱:3416093200@qq.com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