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乡土工匠│哪怕只有一个人,也要坚持手工制作“过门笺”的史龙江

“炼器者,匠也。” 新的时代赋予了“工匠”新的定义,“匠”不再局限于传统手工艺人以及狭隘的“工”的范畴。在藏龙卧虎的民间,在每一个或传统或新兴,或主流或陌生的行业领域,在每一个平凡无奇的工作岗位,都散落着不平凡的乡土灵魂匠人,以一心,尽一事,毕一生。 

  近日,我们走进日照过门笺手艺人史龙江。 

过门笺作品 

史龙江勾勒过门笺的草稿

史龙江和柳源小学的学生们

史龙江在认真构思过门笺的模板

史龙江在小学耐心指导小学生做过门笺

史龙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

史龙江在做过门笺 

做过门笺的那些家伙什

“过门笺”是汉族传统剪纸中的一个艺术种类,又叫挂钱、吊钱、斋牒等。在日照莒县以及鲁东南一带,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贴上五颜六色的“过门笺”,微风吹拂,“过门笺”随风飘舞,是正月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过年贴“过门笺”,已成为民间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

今年53岁的史龙江是过门笺手艺的传承人。史龙江介绍,自己的家乡——莒县阎庄镇大柏林村制作“过门笺”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八九十年代,全村200多户人家,有150多户从事这门手艺,每到冬闲季节,家家户户都会传出制作“过门笺”发出的叮叮当当的声音,而在村里的街道上,到处都铺满了制作“过门笺”而留下的花花绿绿的纸屑。

制作“过门笺”需要备纸、染色、裁纸、设计图案、制板、刻制等十几道工序。而刻制“过门笺”用的刻刀有40多把,形状各异,都是史龙江自己亲手打造的。

制作过门笺纸一般是有五种颜色,唯独莒县有六种。大红、粉红、黄、绿、蓝、紫,正是“五颜六色”的真实写照。每一门“过门笺”,都需要用牛皮纸绘图、制作模板。将模板与裁好的纸用纸钉固定,一场奇妙的艺术之旅就开始了。

史龙江用专用刻刀,娴熟的在五颜六色的纸上,精心刻制喜庆的图案,每一刀都是恰到好处,从不拖泥带水。

现在机械制作的“过门笺”都是用比较厚的纸制作,春节期间贴在门楣上,微风吹不起来,颜色、内容都过于单一,看上去没有“年味”,只是一种形式了。虽然机器制作的“过门笺”在艺术品质上与手工制作的“过门笺”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因为其生产成本低,市场价格低,迅速取代了传统手工“过门笺”。到目前,在莒县全县也只有两三个人在坚守着这门技艺。而阎庄镇,也只有他一人坚持在做了。

史龙江现在制作的“过门笺”都是订做了,如果大批量的制作,费时费力,没有市场优势。一般订做的都是用来收藏,或者用来装饰环境用。

史龙江还经常参加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但是他并没有把制作“过门笺”当成自己的主业。他是千千万万朴素的农民中的一员,而农闲的时候,他则在建筑队上打工,干泥瓦匠。

史龙江说,因为喜欢,也不愿让这门手失传,不管谁来向他学习,他都无偿教授。这两年,有很多大学生,从云南、济南等全国各地前来向他学习,无论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教他们学习。(大众网日照·海报新闻  刘源 孙元来 宋俪 孙瑜泽)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