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义
2022年第三季度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近日揭晓。这30人中,有帮助村民无怨无悔的人民教师,有献“熊猫血”累计达8800毫升的公交驾驶员,有48年风雨无阻的守岛人……他们以朴实而感人的事迹入选“文明市民”,也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贡献了榜样力量。
好人是最温暖的赞美诗,也最能彰显一座城市的文明气质。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故事由市民讲述。一座城市风骨如何,取决于市民有怎样的精神。青岛是一座“好人之城”,在这里,平凡人演绎的温暖故事比比皆是。在此次获评“文明市民”的30位市民身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实现了完美交融。他们用小爱凝聚大爱,让城市更加温暖和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关键在“典范”二字,而这30位“文明市民”就是全体市民中的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提供了引领,树立了标杆。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要持续放大好人效应,以榜样引领行动。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如何,不能只看有多少高楼大厦,更要看有多少默默奉献、为城市点亮“街灯”的好人。要让更多好人被社会看见,使做好人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而青岛正是这样做的,从党委政府到社会各界,都在为好人点赞,为文明助力。日前,在五四广场勇救轻生女的“五勇士”全部被找到,其中两人是本地小伙,其余三人刚刚来青工作,相关部门正为他们申报见义勇为事迹。近年来,青岛已连续三届在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榜上有名。截至目前,全市有历届全国道德模范4人、提名奖5人,全省道德模范42人、提名奖44人,中国好人103人,山东好人507人,青岛市文明市民1270人。他们让文明的阳光雨露滋润城市,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确保好人好报,在礼遇好人的过程中,传递榜样力量。让有“德”者有“得”,既是对好人的应有尊重,也是对他人的有效激励。一方面,要给予文明市民、道德模范充分的礼敬;另一方面,要主动为其托底,及时解决后顾之忧,让好人更有“底气”。比如,2020年6月3日,平度市的宋玉武因“扯被救人”被砸成重伤。事发后,相关部门单位及时对他展开救治救助,社会各界人士及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宋玉武本人先后被评为“平度好人”“青岛文明市民”“山东好人之星”“中国好人”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行动为宋玉武撑起一片天空,也让“好人好报”的朴素理想照进现实,照进人心,让城市更有勇气。
文明城市需要文明市民。只要人人见贤思齐,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道德的土壤就会变得更加丰沃,我们就能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责任编辑/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