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的市民已经查到了自己的核酸检测信息,但还有不少市民的绿码显示“暂无数据”。虽然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除已确诊病例外,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很明确,但要把每个人的数据录入到系统当中,仍然是一项琐碎、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单据数量大、录入任务急,青岛市紧急调配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志愿者、高校学生等组成工作队,正在加快信息录入。
10月18日早晨6点,邹子超来到台东六路街道办。在这里,十几个和她一样的志愿者与工作人员一起录入核酸检测信息。这已经是邹子超“起早贪黑”的第6天,作为志愿者,她在核酸检测点登记信息、挨家挨户动员检测、录入信息。6天来,她几乎参与了核酸检测每个岗位的志愿服务。“我多做一点,青岛全城的检测进度就会快一点。”邹子超说。据了解,自全民核酸检测方案启动以来,共青团市北区委共招募三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信息录入、入户摸排、商户摸排等工作。
走进台东六路街道办,密集的键盘敲击声、拨打电话核对信息的声音此起彼伏。对照着现场登记的居民信息,录入员需要把它们一个个敲进电脑。为了确保信息准确,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得电话核实一遍,顺便了解对方家人是否全部参加了检测,如果有遗漏,告知对方固定检测点,或者帮助预约上门服务。起初,邹子超想带着自己用惯的笔记本电脑来工作,但因涉及信息保密,她只能用街道办的电脑。做了3天录入员,她和自己面前的电脑键盘“磨合”得不错,一条信息录入加上电话核实,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每一叠登记信息录入电脑之后,分发到志愿者手里的纸质版本就会被销毁。
中午12点半,邹子超和同伴们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开始午饭。只有这个空档,她才有空和记者聊几句。“工作时候要全神贯注,不然容易敲错了数字,所以我们都把手机放在包里,没空看。”扒了几口饭,活动活动酸疼的手腕,邹子超说起了自己的故事。
12日,邹子超在李沧区参加了社区核酸检测。“那是全市核酸检测的第一天,很多居民排队。我们排到中午,检测点告诉大家,没有试剂了,大家只好下午重新排。”邹子超说,等待中,人群没有抱怨。眼看着检测人员全程无休,一刻不停地工作,她和小伙伴们萌生了做志愿者,为检测“提速”的想法。当天检测完,邹子超就找到志愿者组织报名。13日,她被分配到台东六路街道检测点。“我的工作比较杂,哪个岗位有需要,我就顶到哪里。”集中检测点上,她为居民登记信息,帮着医护人员在采样瓶上贴编号,维持秩序……集中检测之后,她又开始“扫楼”式排查,一户一户走访,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预约上门检测。从16日开始,邹子超又成了信息录入员。“我是潍坊人,在青岛上的大学,理应为青岛出一份力。”据了解,信息录入这几天,他们晚上11点下班都是常态。除了检测机构和社区志愿者,高校学子也参与了信息录入工作。10月15日,青岛理工大学组织了200余名学生参与协助录入数据。学校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堂重要的思政教育课。学生们放弃个人休息时间,两天内完成了十万余条数据的录入。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生王怿铭在自己的工作批次录入结束后,仍然坚守岗位,尽全力录入更多数据,“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就是要与时间赛跑,要让整个任务提前一点结束,让更多市民安心。” (青报全媒体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