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
关于我国古代的编织技艺,早就有迹可循。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就有不少这方面的描写:“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就记载来自民间的丫环莺儿学得一手线编的好手艺,“一柱香、朝天凳、柳叶”等多种花样的“络子”在她手里活灵活现,可见当时民间的编织技艺花样繁多。
如今,一场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编织艺术展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注入艺术与手造融合的新理念,赋予了编织艺术新生,让我们领略一针一线在手中交织穿插,变化成可代表万象万物的艺术作品的编织魅力。
正在青岛纺织博物馆呈现的纺织谷全国第一届编织展,汇聚了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潮汕等地500多名编织艺人的3000余件编织作品,与不同区域的编织传统、生活方式构建了一场对话。
本次全国首届编织艺术展内采用的是具有创造力的有序空间展陈方式,手工艺人为展览带来重磅编织艺术作品,去再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根据不同作品的大小和制式,调动整个空间中能够配合的因素,作品不单单是一件作品,它更是结合了色彩、光影和别出心裁的综合材料的大型装置。当手艺人把编织融入到现代生活里各种元素的时候,这种古老的手工艺焕发蓬勃生机,每一幅作品都在缓缓叙说着它的故事。
作为策展人,王晴不遗余力带领编织艺人走向更大的舞台,也是面向更多的手工艺人,给她们一个可以展示、交流、售卖的平台,建立联系,畅通渠道,解决手工艺人的产品产业化难题,建立起市场、手工艺人、群众的沟通载体。
在她看来,对于编织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展览的行为方式扩大影响力,让传统精粹绽放在大众视野。这也是策划这次展览的重要原因。
走过了漫漫历史长河的编织技艺,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织物的模式,各种技巧、各种手法、各种材质构成了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及表现手段,带给我们强大的震撼,至今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没有一种文化样式能像编织艺术这样源远流长。
传统与现代、浪漫与沉稳、工业文明与传统手工在此碰撞交融、生动演绎,这大抵就是编织艺术的魅力所在。(智慧青岛记者 徐琳倩 赵振宇)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