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晒鱼忙 房前屋顶成了“晒鱼场”

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进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垛石村,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鱼腥味。此时,家家户户房前屋顶都成了“晒鱼场”。整齐摆放的鱼片,迎着太阳呈现出诱人的色泽,构成一幅别样的渔家景象。

“现在正是甜晒鱼片销售的旺季,每天要加工1000多斤。”57岁的村民孙成谭从事甜晒鱼加工已经40多年了。他介绍,进入冬季以后,越到天晴低温的天气越忙碌,一天有10多个小时都在加工甜晒鱼。

鳌山卫街道垛石村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因村西小山顶上岩石堆成垛状,取村名为垛石。就是这样一个依山而建的村庄,却孕育出了远近闻名的晒鱼片产业。

爬上村民的屋顶,放眼望去,村民家的院子里、屋顶上,到处是宽约3米、长约5米的晒鱼架,晒鱼架上摆着整整齐齐的鱼,鲅鱼、鳗鱼、鼓眼鱼、青板鱼、蛤蟆鱼……大大小小有40余种。每年9月1日到来年5月1日是晒鱼佳期,整个村庄一年大约能加工300万斤鱼片。

“这几天趁着天气好,村民们起早贪黑忙着晾晒鱼片。”鳌山卫街道垛石村党支部书记孙克恕说,这种传统晾晒鱼片的方法是祖辈传下来的,每到秋末冬初,家里都会把从海里打的鱼清洗干净,经过处理后挂在支架上,或摊铺在网布上晾晒,作为冬季的储备。

村民孙成杰、冯桂梅夫妻俩从事甜晒鱼加工已有30个年头,这几天他们正忙着加工一批客户的订单。冯桂梅边翻晒着鲅鱼片边说道:“客户定了300多斤鲅鱼,其他就是面包鱼,还有咱们本地的鳗鳞鱼、鮟鱇鱼,等晒干了就给他们发货。”

村民在晾晒鱼片

垛石村的甜晒鱼片既保存着海洋赋予的“鲜香”,也有阳光晾晒留下的“醇香”。“鲜香”与“醇香”的完美结合,离不开在垛石村流传多年的纯手工晒制技艺——先将鱼的表面简单冲洗,将鱼肚剖开剔除内脏,均匀地搓上适量食盐;待鲜鱼腌渍好后,再用山泉水洗净并开始晾晒。为了能快速晾干,每个架子都是朝着太阳方向倾斜摆放。经过几天的晾晒,一条条鲜美的晒鱼片便完成了。凭借这门手艺,孙成杰夫妻俩每年收入60多万元。

孙可恕介绍,现在村庄有60多户村民从事晒鱼行业,晒好的鱼片主要销往北京、天津、上海、辽宁等20多个省市。为了帮助村民拓宽销路,村庄还成立了甜晒鱼加工合作社,并注册了商标,将甜晒鱼打造成村庄的产业名片。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还专门报道过垛石村甜晒鲅鱼片的美味。

如今,渔民利用线上直播平台,开拓了销路。年晒鱼片约300万斤,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成为青岛闻名的甜晒鱼片专业村。(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方茜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