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精神在身边 | ​科技赋能,胶东机场打造“智慧机场”新样板

胶东机场深入推进国内首个面向机场飞行区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测试系统开发应用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机场”新样板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民航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为民航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广阔空间。当前,青岛机场集团正积极推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立足省内首座民航最高运行等级4F级机场的资源禀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在国内智慧机场建设中走在前,就是青岛机场集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飞行区是为航空器提供各类保障的重要区域,各类保障车辆多、混合运行安全风险大、运行成本高。传统有人驾驶车辆与航空器冲突事件多发,如何提高飞行区保障车辆运行安全和效率,成为民航业关注的焦点。2021年10月,民航局印发了《机场无人驾驶设备应用路线图(2021-2025年)》,指出要充分利用无人驾驶新技术支撑机场安全高效运行。今年1月,青岛胶东机场启动飞行区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系统验证测试,这是国内首个面向机场飞行区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测试。

机场飞行区无人驾驶车辆运行的难点是解决与航空器的冲突问题。在项目负责人、青岛机场集团飞行区管理部副部长高占华和项目研发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在行业领先的科研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们下步要首先完成南垂直滑行道与服务车道交叉路口自动控制红绿灯系统建设。”记者采访时,正好遇到高占华与安全质量室经理刘天浩在交流下一步的重点工作。进入11月,距离“完成搭建路侧感知系统和车路协同云控平台并开展测试”的目标越来越近,高占华比以前更忙,待在单位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跟同事讨论方案、跟合作方对接细节……办公室的灯经常亮到凌晨。遇到需要研究解决的急活时,他经常连续几天都吃住在办公室。

高占华说,下一步,将分阶段引入无人接驳车、无人驱鸟车、无人割草机等车型。在测试区域分阶段实施验证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并依据科学的评测体系对机场无人驾驶涉及各场景进行综合评判,形成一套符合机场运营特点的无人驾驶应用管理机制以及标准化操作流程,为机场无人驾驶技术在胶东机场的规模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高占华和同事们合力推进的车载热成像辅助驾驶终端、无人机频谱侦测与机场电磁环境监测平台两项科研成果正在申报国家专利。其中,车载热成像辅助驾驶终端是针对低能见度运行开发的一种车载辅助驾驶系统,不受照明条件、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将外界场景的热辐射转换成电信号显示,具备航空器自动识别、冲突预警和动态地图辅助导航功能。无人机频谱侦测与机场电磁环境监测平台可有效监控机场周边的电磁环境,及时预警各类干扰,保障机场运行安全。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将对青岛胶东机场“走在前、开新局”,更好发挥行业示范引领、打造“四型机场”标杆具有重要意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