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示国赛决赛结果,经过激烈角逐,青岛大学项目团队最终获得国赛银奖2项、铜奖3项,较往年实现新的突破。
国赛风采:
万番琢磨终成器,在“干”上见行见效
自大赛启动以来,创新创业学院与校团委协同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响应,各院师生积极参与,报名项目达4439个,参赛学生超2.2万人次,参赛项目数量和学生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备战的日子里,参赛师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战。历经校赛、省赛,获得省赛金奖7项、银奖6项、铜奖13项。其中,5个项目团队走上国赛大舞台,与各路高手比拼。
(校赛)
(省赛)
无人的教学楼、凌晨的青大路、深夜的7-11,见证了师生们不忘初心的执着,闯关夺隘的勇气,爬坡过坎的坚韧和矢志追梦的炽热。
百尺竿头更进步,在“促”上落深落实
为了更好地提升项目质量,青大组织了宣讲会、系列讲座、训练营、专题辅导等活动200多场。项目团队全力以赴备战,从清晨微露到星光夜幕,每一场项目指导打磨会、每一场实战演练,场场入心。这是思维模式的一次创新突破,是自我能力的一次飞跃提升,也是师生教学相长的一次密切互动,师生践行并体悟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竞赛育人目的。
关于“以赛促学” :
采访:见“微”“智”柱——智能全可视化脊柱内镜手术系统
负责人张豪:“此次备赛让我对于项目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明晰学科交叉研发的方向,目前我已邀请电磁与计算机专业的几位小伙伴们加盟,共同探索脊柱内镜电磁导航系统的研发。”
采访:“骼”故鼎新——工人动作视觉感知技术的先行者
负责人张杰宁:“从PPT的制作到商业计划书的修改,从开了几十场腾讯会议到专家辅导,从PPT的讲稿到自如应对答辩环节,我们从备赛过程中学到了专业知识、商业知识、答辩技巧及与人相处的能力。”
采访:“匠染织梦”——齐鲁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践行者项目
指导老师彭卫丽:“我意识到,作为教师需要建立“专创融合”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科研、素质教育等各项工作中。同时,要持续学习,提高自我修养,不仅停留在思考理论方面,还要身践力行带动学生,培养过程陪伴化,培养方式翻转化。”
关于“以赛促教” :
采访:“DNA”纤维——并列双组份螺旋纤维长丝
们不仅取得了更好的比赛结果,更是明白了多一份付出,就会多一份回报。比赛还在进行时,而我们已经整装待发,时刻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旅程,展望未来,我们团队将一往无前,再创佳绩!”团队负责人赵银桃这样说。
关于“以赛促创”:
采访:“青颜悦色”——为传统纺织印染加工插上科技的翅膀
负责人王小艳:“互联网大赛是展现实力,吸引投资的一个重要舞台。我和小伙伴成立了公司,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308万元和意向订单900万元,还获得了好几家投资机构的助力,用于研发和生产设备投入,加速了在江苏与山东落地发展。”
润泽桃李细无声,在“辅“上尽心尽力
最强的智是众智,最大的力是合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校领导的指导、鼓励,离不开各部门、各学院的通力合作,离不开学生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
会议室中低沉坚定的讨论声,设备前紧张忙碌的身影,背后满怀期许的师长,远方时常挂念的亲友,以及携手并肩奋斗的队友,都是坚强的依靠,也是团队一次次突破自我的底气来源。
青大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彩云为参加国赛决赛的项目团队加油鼓劲
医学部党委副书记刘学多次参与项目指导打磨
“骼”故鼎新项目计晓斐老师指导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来自青岛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校院学生会科创部等学生组织的志愿者们,用耐心、细心、真心服务赛事,为大赛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当看到自己所服务的团队斩获佳绩,仿佛自己也赢得了胜利,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幕后➝台前
本届参赛之旅虽然结束,但我们的双创精彩仍在继续。
日后,青岛大学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整合资源、精准发力,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竞赛为抓手,不断优化“教训赛孵战”递进式培育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生力军,积极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来源/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文案/张函叶 刘闻择 田远航 通讯员/郭书君)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