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大获批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22日讯 日前,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点专项评审立项结果。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申报的“多自由度非接触三维光学扫描仪”“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CO₂驱油埋存强化体系与注采优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和“微米硅负极结构设计及高体积性能固态电池构建”4个项目获立项支持。

据悉,“多自由度非接触三维光学扫描仪”项目隶属于“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项目总经费3976万元,其中国拨经费1976万元,自筹经费20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学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于连栋。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复旦大学等九家单位,集成该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围绕受限空间中狭小腔体、狭长管体和叶片类典型零件的高精度检测难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部件国产化的多自由度非接触三维光学扫描仪,并在典型装备制造领域进行示范应用。项目的实施对解决高端装备核心关键部件几何特征测量难题,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大幅提升上述领域关键零部件的作用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与联合研究”项目隶属于“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经费499万元,项目负责人为石油工程学院教授杨永飞。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九家单位开展研究,研究内容涵盖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结构与分布模式、抗超高温超高盐高密度钻井液作用机理及流动调控、抗高温采油工作液作用机理及流动调控、原油定向裂解制化学品新技术、深层智能测控技术五个方面。着力解决复杂深层油气领域关键技术难题,促进中沙合作双方在石油能源领域全面的技术与经济合作,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CO₂驱油埋存强化体系与注采优化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隶属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经费2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石油工程学院教授袁彬。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等5家中美优势单位,进行关键技术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项目聚焦低渗油藏CO₂窜流严重、埋存效果差;多相界面作用强、剥离原油难;“注驱埋采”协同差等基础难题,研发CO₂驱油埋存强化(ECSOR)材料体系,建立基于机器学习加速的ECSOR强化CO₂驱油埋存过程多相渗流高效模拟方法,研发CO₂“注驱埋采”多目标实时优化调控与动态预测技术,促进中美合作双方碳减排利用技术国际合作,助力提升我国石油开采效率和减碳水平。

“微米硅负极结构设计及高体积性能固态电池构建”隶属于“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经费100万元,项目负责人为石大山能新能源学院教授孔德斌。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牵头,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进行关键技术国际合作与协同创新。项目基于膨胀/收缩硅碳界面提出动态“自适应”的离子/电子一体化传输网络构建方法,建立致密固相电极中微米硅膨胀负极“内动态、外稳定”界面的构建机制,从“基元结构-复合界面-电极结构”多尺度出发实现兼具高体积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原型器件开发,促进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合作双方在新能源领域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