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要再造一个城,以汽车的名义。
近日,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青岛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以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为基础,建设青岛国际汽车城,为青岛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提供强支撑。
青岛国际汽车城空间范围
当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趋势的推动下,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区域间汽车产业的比拼和较量,某种意义上也迎来了一次全新的起跑。在汽车产业上的布局发展,成为区域改写竞争格局、塑造竞争优势的新机会。
经过十几年的“补课式”发展,青岛汽车产业规模已经迈过千亿大关,行至由大到强的重要路口,亟需新的战略指引。
《规划》是在借鉴斯图加特汽车城、上海汽车城、成都汽车城等国际国内先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理念基础上,又经过长达半年多的公开征求意见,最终审慎修改后拿出的一部汽车产业发展顶层规划。其意义在于,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壮大青岛实体经济,推动汽车产业突围进阶,实现“质”上的升级与蝶变。
《规划》明确了青岛汽车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到2025年,汽车城完成汽车产业链布局,实现汽车产业营业收入2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100万辆,整车产量突破130万辆;
到2030年,产城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实现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120万辆,整车产量突破160万辆;
到2035年,国际化汽车城总体成型,实现汽车产业营业收入5000亿元,整车产能突破160万辆,整车产量达到200万辆。
从产业大项目纷纷落地,到科学的顶层规划出台,从“造出来”到“强起来”,青岛正把汽车产业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政策供给,加快建设一流产业生态,集聚更多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打造具有更强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1、产业突围进阶亟需新指引
汽车,是上下游覆盖面极广的重工业。众所周知,汽车产业链条长、产值大、对经济拉动力强,不少城市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抓住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劲风口,夯实了城市制造业的坚实根基。
今天,汽车产业的地位有增无减,被称为互联网后的下一个风口。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合力推动下,汽车的属性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成为具有无限商业想象空间的移动终端,对城市间的竞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产业是青岛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板块。回溯本世纪初,青岛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车一家车企。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慢了”的青岛奋起直追,一方面通过招引一汽-大众等产业大项目落地加快补短板,一方面借助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赛道“换道超车”,显著缩小了与前排城市的距离,在某些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甚至取得领先优势。
2020年,青岛共生产整车120.02万辆,汽车产业跻身千亿级产业之列。经过多年“补课式”发展,青岛的汽车产业已经由曾经的短板跃升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成为青岛制造业的重要支柱。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青岛汽车产业的“丰收年”,也是产业深度布局的“蓄力年”,从年初到岁尾,大动作不断:
1月17日,华人运通正式与青岛市签署合作协议,将在青岛设立中国总部,打造面向全球的世界级研发技术中心,并成立高合汽车销售服务总公司,填补了青岛缺乏高端汽车总部企业的空白;
同月,作为首个落户青岛的汽车总部企业,北汽制造青岛基地竣工投产。10月18日,北汽制造旗下的首款中大型MPV——王牌正式下线。11月5日,皮卡车“卡路里”下线。截至目前,基地陆续下线了多款新车型,累计产量达到15.6万台,实现产值63.5亿元;
11月18日,奇瑞青岛工厂建成投产。这座“超级工厂”可同时实现多款常规动力和新能源乘用车的混线生产,年产20万台,可实现年产值380亿元,是奇瑞探索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工厂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
日前,在“2022中国·广州汽车产业大会”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致辞时表示,随着传统车企转型速度加快、跨国车企入局力度加大,国内汽车产业格局将加速重构。
青岛要想在格局重构中把握先机、实现目标,需要的不单是一个个龙头大项目落地,更需要串珠成链、聚点成面的全盘统筹、科学部署。
2、南北联动,让“1+1>2”
青岛国际汽车城空间分布格局
赶在2022年岁末出台的《规划》正是青岛汽车产业突围进阶的重要指引。
和其他产业相比,汽车产业显然更受益于集聚发展。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蔡蔚告诉观象君,汽车产业链条长,从上游材料端、中游核心装置部件,再到下游整车端,极其考验供应链。汽车关键零部件庞杂多样,供应商多元,保证这些零部件顺利抵达产业链,并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损耗,是车企着力解决的难题,也是汽车下半场竞逐的焦点之一。
因此,零部件的本地化率越高,意味着车企的采购成本越低,市场竞争力越强。
目前,青岛已经形成即墨和莱西为主的两大汽车产业集聚区。
在即墨,青岛汽车产业新城已聚集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四大整车龙头项目在内的重点项目200余个,涉及总投资750亿元,产品主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改装车、底盘系统、汽车座椅、汽车冲压件等多个方面,汽车产业成为全省25个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正在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在莱西,拥有北汽制造、华人运通2家整车制造企业,集聚了国轩电池、耐克森轮胎、蓝齐柳机等50余家上下游零部件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以整车生产为主导,以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为支撑的汽车产业链条,获评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和省级特色小镇。
近年来,两大产业集聚区以整车龙头为引领,“链式”招商、“链式”发展,各自茁壮成长。但从整体来看,目前青岛汽车产业的产业要素布局仍较分散、区域发展协同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个产业大而不强。
青岛亟需进一步明晰发展思路,在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上下大力气,引导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发展,形成集群竞争力。
根据《规划》,青岛国际汽车城总体规划范围为212平方公里,相当于市南区面积的7倍。其中,即墨片区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莱西片区规划面积105平方公里,两大片区将实现南北呼应、联动发展。
换言之,青岛国际汽车城将打通目前青岛两大汽车产业集聚区的空间阻隔,有效破解现有生产要素布局分散,规模效应发挥不充分,南北区域之间缺乏有效联动等问题。
从汽车城总体规划功能分区来看,两大片区在产业发展上也有不同侧重。南部即墨片区定位为汽车产业优化提升区,依托已有150余个汽车制造项目,瞄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不断升级;北部莱西片区定位智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区,重点承载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零部件项目及汽车后市场服务项目,以及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新经济”。
也就是说,两大片区将通过差异化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产业协同,提升产业价值链,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3、做长汽车制造,实现“1+1>N”
高水平的产业集聚离不开丰盈的产业生态。打造国际汽车城,提升汽车产业集聚发展水平,青岛具有天然生态优势。
青岛是首批23个国家物流枢纽之一,拥有我国第二个外贸亿吨吞吐大港青岛港。即墨、莱西等地一小时即可抵达青岛港内,能够大大压缩汽车生产厂商的物流等成本。
青岛获批建设上合示范区以来,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为汽车产业打造了“40分钟汽车物流圈”。
这还远远不够。丰盈汽车产业生态,打造完整汽车产业生态圈,青岛还要出实招、下硬功夫,让汽车城聚焦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一方面做长汽车制造这一长板,另一方面补齐短板,大力发展研发以及服务业板块。
根据《规划》,制造板块将继续发力整车以及零部件制造。青岛将利用整车龙头企业的吸附作用,拉动上下游产业聚集,同时加大优质整车项目招引力度。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传统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重点引进高潜力的汽车零配件制造项目。
必须承认,目前汽车研发中心的核心“大脑”大多不在青岛。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告诉观象君,随着汽车行业加速迈向新“四化”,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车企不仅要造车,还要形成“芯片+数据+算法”闭环赋能汽车,不断训练、升级和更新系统。要提高产业链价值水平,就需要在汽车产业链中最有税收潜力、最有技术含量的研发环节上下功夫。
《规划》给出破题路径,即研发板块将以专用技术、共性技术、基础技术为研发生态目标导向,鼓励一汽解放、北汽制造扩大提升研发能力,支持奇瑞汽车等新引进项目研发生产并举;推动并支持重点零部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鼓励大型企业与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和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等有意愿提升汽车学科的高等院校及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等相关院所机构协同创新。
供应链协作水平、工厂规模制造能力及品牌溢价能力是车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青岛汽车产业破题“大而不强”的关键。
在《规划》中,服务业板块围绕汽车物流业、汽车商贸业、汽车文旅产业、汽车人才教育培训产业等方面展开规划布局。同时,提出开展金融、保险、融资、法律、资产评估等汽车服务业,并推动企业设立辐射青岛及胶东五市的乘用车、商用车销售中心,拉长汽车产业链条,实现“1+1>N”的产业效果。
在由“大”到“强”的征程上,青岛的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图景愈发清晰,发展势头愈发向好,发展动能愈加强劲。相信随着青岛国际汽车城的建设,青岛汽车产业将加速驶入成长的快车道。
(作者:长亭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