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2,步入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23,我们团结奋斗再出发!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回望这一年,在威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势头,“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积极全面融入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威海新篇章。
以站位定准方向,以目标凝聚行动,以实干促进发展。“盘点2022·‘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成绩单”,全面展示威海过去一年的探索和亮点,鼓舞全市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再创2023新业绩!
2022年,威海再度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位列全国第42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也是“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威海制造,奋力突围——
这一年,威海市基本完成了新旧动能转换“五年突破”主要目标,6个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部入选省“雁阵形方队”,传统产业持续向品牌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向集群化、链条化跃升;
这一年,威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验被国务院推广,“独角兽”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专注赛道迈向“更精”;
这一年,威海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显著特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等结构效益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梯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2022年,全市上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奋楫笃行深化产业转型,推动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产业链持续做优做强做大,更具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威海再次挺进全国制造业百强榜
再次挺进全国制造业百强,这背后,是威海产业链供应链坚强稳定的支撑,是产业发展稳扎稳打、向着高水平自立自强迈出的坚实步伐。
亿和精密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组装打印机部件
一台打印机,折射威海制造“百强”实力。
在1.5公里的辐射半径内,120多家打印机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拥有6家世界500强和9个投资过亿美元的世界顶级配套项目,涵盖“激光+喷墨+热敏”全品类打印机。威海打印机产业链核心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过90%,被形象地称为“从公司的窗户就能看到产业链的上下游”“用手推车就可以完成产品配套”。
光威碳纤维生产车间,工人正有序生产
一束碳纤维,见证了威海产业朝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有力进击。
从做鱼竿到进军碳纤维,光威复材碳纤维做到了打破垄断、填补空白。探其原因,光威集团董事长陈亮说:“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每年对碳纤维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5%,用了15年的时间,实现高端碳纤维自主保障。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22年初春,正当企业家们踌躇满志准备在新一年施展拳脚时,稳预期强信心的政策,给广大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市委、市政府研究确定了《威海市2022年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精准推动企业培育壮大和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一年来,威海市动态推出3批政策包、109项政策措施,一系列帮扶政策落地落细,增强了广大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底气。
一年来,威海市坚持龙头引领、集群突破,持续聚焦产业、企业、项目,培育壮大七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链长+专班”推进机制,研究出台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等9个细分产业政策,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产业链供应链愈发稳固。
数据体现成效。6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全部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高新区(高技术转化应用)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总数达到4个,数量全省第一;办公自动化设备集群获评省特色产业集群,总数达到4个。“中硼硅玻璃+预灌封注射器”“碳纤维+航天装备”等强链延链路径,走出了集群发展的“威海模式”。
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1500米深海铺缆机器人成功测试,全套设备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海底挖沟、深海采矿、重力打捞……一台“深海3500米作业机器人”,上万个零件打破国外垄断,全部实现国产化,在2022年“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斩获企业组一等奖,实现了山东省历届参赛项目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一等奖零的突破。
提高产业竞争力,核心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2022年,威海市重点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有力。威海市成功创建省级高性能个性化房车制造业创新中心,全市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4家;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位列全省第一。
在威海产业现代化的征途上,“稳”是鲜明底色,“进”是昂扬旋律,中国式现代化的画卷在威海热土上徐徐铺展——
目前,威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生态基本形成,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283家,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至33.3%,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高新技术产值占比等结构效益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特征。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验获全国推广
日前,威海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做法被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推广。
中小企业好,经济才会好。2022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了增数量、提质量、扩体量——
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独角兽企业,实现了威海市产业发展史上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全市新培育国家级单项冠军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家,形成了独角兽企业强势崛起、单项冠军行业领衔、专精特新多点开花的喜人局面。
发展制造业,需要沉淀和积累,而培育专精特新,更需要“一米宽百米深”的专注与耐力。
威高新型预灌封注射器项目二期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生产预灌封注射器产品
成立18年,威高血液净化制品靠着研发、改进,再研发、再改进的不懈努力,从最初原材料靠进口,到成功实现国产替代,并最终领跑行业,引领标准。
20多年只专心做好风机这一件事,从单一风机生产到通风冷却系统集成,从工业民用风机领域转型到高端装备领域,克莱特风机用实打实的产品,回答了国家级单项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他们是威海众多专精特新企业进化的缩影。他们各显神通,或自主探索突破技术封锁,或产学研合作,或参与前沿技术开发,不断在锻造打磨中实现质的飞跃。
威海一直把企业和企业家放在发展的“C位”,聚焦产业链补链配套、创新链强链赋能、资金链通链引流,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方案》,在全省首创实体化运行的“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建立全市中小企业梯次成长培育库,用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启动“威海企业家日”,采取各种形式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单项冠军、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458家,其中国家级单项冠军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为省、市产业链配套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0%以上,逐步构建起“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梯队。
在威海,不仅有一颗颗专注赛道,迈向更高、更精的本土企业“明星”,也有一批冲着产业“生态圈”远道而来的“单项冠军”主动融入发展。
在马夸特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注塑设备
2022年4月11日,德国马夸特集团正式对外宣布,再投资4000万欧元,建设威海二期新工厂。接二连三投资我市,让这家德国老牌“单项冠军”与威海发展紧紧扣在了一起。“这将是马夸特全球生产网络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马夸特开关(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贝特霍尔德·阿伦茨说。新工厂的目标客户包括保时捷、奔驰、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可见从规划之日起,就已经站在了产业价值链高端。
中小企业朝气蓬勃,威海产业的生机与希望也因此清晰可见。
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为威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面,威海不遗余力,积极探索、走在前列。2022年12月20日,威海入围国家“千兆城市”行列,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家工信部通报表扬。
眼下,威海正加紧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威海力量。
作为数字新基建标志性工程,以5G和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不仅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还是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2年,威海市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提升“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为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夯实基础。
数字如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
魏桥科技工业园智能纺织工厂用两个数字作答:运用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线,用工减少80%以上,产品质量可追溯率却高达100%。
魏桥科技工业园智能纺织工厂现代化生产线上,用工减少80%以上
迪尚集团用一个服装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直观呈现:一网通天下,不仅提升了小批量、多批次生产快速反应能力,而且实现了工装、职业装和品牌销售方面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2022年,威海市启动智能制造引航工程,针对部分企业开展“智改数转”需求清单,组织华为、浪潮等国内一流集成服务商登门问诊,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改造方案200多套;针对部分行业存在的共性改造难题,采取“揭榜挂帅”的方式面向全国征集解决方案。
一年来,智能制造成果斐然。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全省4个),“食品·山东荣成”基地海洋食品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试点(全省4个),三角轮胎、天力电源分别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优秀场景,腾森橡胶轮胎获评全省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新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2家,全市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达到46个,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绿色发展,动能强劲。捕风捉“能”,以海上风电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加速推进;车间屋顶光伏发电,生产废气循环利用,企业的绿色低碳技术、绿色产品、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加快,减排降碳发力。到2022年底,全市省级以上绿色工厂总数达到30家,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威海市委十六届三次全体会议作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培育壮大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持续支持骨干企业冲击新目标,做优做强市场主体”的具体部署。刚刚结束的市“两会”又提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先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改造、服务型制造转型”。
“我们将以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威海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全市上下将勠力同心、勇毅前行,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威海经济大船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稳健前行。(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通讯员 宋高阳/文 孙大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