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学者”让老行业焕发新生机

中国纺联科技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青岛大学教授房宽峻:

“桑麻学者”让老行业焕发新生机

■房宽峻(左)指导研究生做实验。

学校虽然还在放寒假,但是青岛大学教授、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房宽峻从正月初七就开始忙碌起来,因为纺织企业开工了。一年里头,他有一半的时间“泡”在企业研发一线,许多“重磅”科研成果也是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生成和转化的。

中国不仅是传统纺织大国,也是纺织强国。这背后,是科研力量的持续赋能,而60岁的房宽峻正是我国纺织领域科研人员中的一名佼佼者。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就在2022年底,他又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称号,该奖项用以表彰在纺织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和对推动纺织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让发展成熟的传统行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正是房宽峻一直努力的方向。

让人们穿得更“美”且更环保

衣食住行,“衣”字居首,由此可见纺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各种面料、花色、功能的服饰让人目不暇接,这其中就“藏”着纺织技术的持续创新。以印染为例,经过20多年的攻关,房宽峻带领团队创新研究了数字化印染技术,建成全球首条高精度圆网印花和“喷墨+圆网”复合高速印花生产线,产业化推广应用成效显著。简单来说,这种新技术不但让纺织品印染图案更加鲜艳、逼真,而且更加节约和环保。打个比方,以前的印染就好比用滚子去刷墙,属于“粗放型”操作;而新技术是把点状墨滴喷到纺织品上,属于高精度操作。房宽峻介绍,点状墨滴的体积最小可以达到皮升级,肉眼看不到,这样一来,印染的色彩表达能力提高50%以上,化学品用量却不到传统印花的20%。

传统印染“最头疼”的问题是废水难处理。房宽峻带领团队发明了活性染料连续无盐清洁染色成套工艺技术和装备,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约化学品约60%,减少废水排放约30%。他还创新研究了印染废水源头减量与水再生利用技术,建成首条废水近零排放示范线,废水再利用率达95%以上,有效助力了纺织业的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

人造血管“织”出来

2020年初,房宽峻带领团队攻关人造血管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大动物实验,马上就要进入临床实验阶段。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用人造血管替换病变血管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临床使用的人造血管全部依赖进口。为了破解这个局面,房宽峻团队从“0”开始攻关。

房宽峻告诉记者,研制人造血管,最难的是编织和解决生物相容性难题。首先人造血管必须非常细密,要具有抗渗透性;同时要有弹性,以及伴随人体活动发生形变的顺应性。而为了避免人体排异反应,团队又寻找合适的生物涂层,让血液流经人造血管的时候,细胞组织能够攀附和生长,实现快速内皮化,让人造血管和人体血管融为一体。如今,这些难题都已解决,并且经对比发现,房宽峻团队研发的人造血管各项技术指标均不输于最优质的进口产品。“希望患者早日用上物美价优的国产人造血管。”房宽峻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沐源)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