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向前进——写在中共青岛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

2020年10月24日青岛日报05版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当时间的指针走过春夏指向金秋,2020年,这个注定不平常的年份,已经过去四分之三。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特别是10月中旬,青岛突发疫情,一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攻坚战随之打响。

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正乘势而上的青岛只有一种选择——直面问题挑战,在变化中抓住创造的机会,在承受中咬紧奋起的牙关,化危为机、危中寻机,风雨无阻向前进!特别是在近期的突发疫情处置中,青岛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抓住疫情处置“黄金窗口期”,果断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并全力救治确诊患者。120小时内完成10899145个核酸样本检测并均出结果,除之前公布的确诊病例外,无新增阳性样本,“未发生社区传播”的权威结论也一锤定音。

因难见巧,愈险愈奇,越是艰险越向前!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统筹处理好机遇与挑战、眼前与长远、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找准攻坚克难、乘势而上的路数和打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取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

善于取大势,才能成大事。

青岛最大的“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青岛的开放发展大势。

2018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岛,出席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和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两次发来贺信,对青岛提出“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赋予青岛建设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之重任,凸显了青岛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战略中的独特地位。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系列国家战略持续叠加,青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继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进一步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要求青岛提升核心城市的竞争力、发挥港口门户城市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是对青岛在新时代国家开放战略中的明确定位,是赋予青岛在开放大局中的国家责任。

使命在肩,责无旁贷。作为黄河流域经济的出海口,青岛需要充分发挥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成为带动黄河流域乃至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跳出青岛看青岛,站在未来看现在。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中找方向、找答案,准确把握当前发展的历史方位、承担的国家责任、面临的重大机遇,站在胶东半岛、山东、全国、全球等不同维度看青岛,树立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追求——

在胶东半岛,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在山东,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在全国,打造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新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全球,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向东联通日韩,向西沿黄河流域联通上合组织国家、中亚、西亚、欧洲,推动形成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新格局。

时来天地皆同力。今年以来,青岛加快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统筹开放资源,发挥平台优势,协同胶东、服务山东、辐射黄河。8月8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港口集团联合承办的2020·青岛·陆海联动研讨会在青岛举行。会上,沿黄九省(区)省会(首府)城市、胶东经济圈五市发起2020·青岛·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省港口集团携手青岛海关、济南海关、上海期货交易所、中铁济南局集团等单位共建企业合作机制……一曲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奏响。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拥有3200万人口、3万亿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占山东省的42%、占黄河流域九省区的13%,拥有完备、雄厚的产业体系,且具有极强的创新能力,具备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的潜质。

今年1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5月初,省委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会议,随后,潍坊、烟台、威海、日照4个城市的市委书记带领党政考察团来青岛考察,谋划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胶东经济圈文化旅游合作联盟、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联盟、体育协同发展联盟、工业设计产业联盟……短短几个月时间,胶东五市携手成立12个发展联盟,并在金融服务、行政审批等十多个领域签署合作协议,一个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正在隆起。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面对疫情这场全球的重大危机、全人类的共同战争,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10月中旬的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此次突发疫情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干杰先后来青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并主持召开专题会,部署疫情处置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来青,并调集国内顶尖专家指导流调、救治、防疫各项工作。

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青岛打响。5天基本完成全员核酸检测、72小时查清感染源和感染路径、“一人一策”“一人一案”精准救治患者……在国家和省的迅速决策和有力指导下,省市一体指挥、密切合作,抓住疫情处置“黄金窗口期”,从严从实、从快从细抓好疫情处置,目前疫情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大考如镜,照出了优势,也暴露了短板。

这次疫情处置,检验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展现了青岛市民理性包容、沉着冷静的心态,全市人民用行动表达“爱青岛,让青岛更美好”。同时也告诫我们:作为沿海开放和重要的口岸城市,青岛持续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峻形势,必须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实现防疫与发展“双胜利”。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

坚定不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抓住“双招双引”和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好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全力冲刺第四季度……10月17日举行的市委专题会议提出,要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大雪压身挺且直”的青岛努力拔节生长的声音依然铿锵作响!

明道:以更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今年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加速演变的世界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青岛新一轮纵深开放打开了“机遇之窗”。

开放是山东、青岛最大的机遇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委要求青岛做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7月1日至2日,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全力打造对外开放制度创新高地、高端产业融合发展高地、科技创新合作高地、国际地方经贸合作高地、人才集聚发展高地、区域协同开放高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构建起高水平扩大开放的“四梁八柱”。

开放是青岛城市发展的源头活水。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同时又是北方第三大城市和黄河流域九省区的经济出海口,青岛正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的“双节点”上,必定会对促进各类市场资源要素加速流动、循环、联通发挥独特枢纽作用。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审视开放,以全球胸襟拥抱开放,不断创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融入国家开放大局,抢占对外开放制高点。

——勇担国家开放重任,加快推进国家级示范区建设。

更高水平开放依赖更高能级的开放平台。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是中央赋予青岛的国之重任,是我市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大平台。

今年8月,上合示范区管委会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管委会发出选聘公告,针对中层正职、中层副职等“吃劲”岗位,面向全市公开选聘超过200位工作人员,其中具备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特质的特别受青睐。这是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强化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发展的生动缩影。

当前,随着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海洋合作“五大中心”建设有序推进,上合示范区正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据统计,自2018年6月至今年9月,上合示范区累计吸引境内外59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约945亿元,其中在建产业类项目24个,总投资约295亿元。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在山东自贸区三个片区中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8月31日,青岛片区迎来挂牌一周年。梳理一年来的发展成绩,这块“试验田”收获颇丰——

数据显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106项试点任务中已实施96项,实施率超过九成。吸引外资方面,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审批后,青岛片区新注册油品贸易企业152家;食品经营许可(仅限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后,新注册食品经营企业736户;在全国首创“一证(照)通”改革,59类办理高频行业率先纳入改革范围,行业申办材料减少35%,审批环节减少56%,承诺时限缩减32%……

制度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今年1至7月份,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冷链进口11万标箱、同比增长52%。

——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更广阔区域开放发展赋能。

青岛是青岛人民的青岛,是山东人民的青岛、全国人民的青岛。如何为全省、全国发展作出与青岛独特资源禀赋相匹配的贡献?如何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开放发展大局?“国际客厅”应运而生。

市委书记王清宪把“国际客厅”比作一个开放的“超级市场”——“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各国企业、商会以及有意对接国际的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提供翻译、法律、审计、会计、签证、生活等配套服务。”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际客厅”建设专题会议上,王清宪强调,要围绕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树立开放发展的大坐标,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更创新的方法,加快推进“国际客厅”和山东会客厅建设,推动全市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目标与现实的距离一步步拉近。从2019年“国际客厅”概念提出到2019年11月29日青岛中德“国际客厅”开门迎客,再到今年克服疫情影响,青岛德国“国际客厅”、青岛日本“国际客厅”、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青岛以色列“国际客厅”和山东会客厅开厅,“国际客厅”正成为各国企业融入中国市场的桥头堡,全球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多方资源要素,通过“国际客厅”在青岛互动耦合、实现价值倍增。

现代服务业具有更大的产业辐射力、更广阔的空间覆盖性和更强的整合配置资源能力。青岛要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必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上海的现代服务业处于全国乃至全球最前沿,2019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7月7日至8日,市委书记王清宪带领青岛市党政学习考察团,到上海考察学习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联络商会协会、拜访头部企业、举行对接会,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作用,以现代服务业赋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服务山东、黄河流域乃至更大区域发展。

此外,今年6月开始,青岛还选派两批204名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学习上海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寻求以现代服务业拓展开放格局的“金钥匙”,“申”“青”携手,推动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

——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面向全球寻找城市合伙人。

开放的本质就是在更大的市场空间里配置资源,通过在全球寻找资源、寻找合作者,引进新的发展元素,组成新的组合。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青岛的发展大势没有改变,企业家投资青岛的信心没有改变。年初,青岛向全球发出“青岛:我们在线等您”的招商邀请,积极开展线上洽谈、远程签约,上半年网上签约项目就有588个,总投资6608.8亿元。6月份开始,青岛发起抓项目促投资“百日攻坚”行动,下更大气力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高端项目。

数字最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0.1%,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实现了增速转正。1至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高于全国5.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新开工项目2193个,同比增加411个,增长23.1%。前三季度,进出口值4578.3亿元,增长6.4%,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4%。

——以产业开放带动全面开放,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城市的开放,最核心、最基础的是产业的开放。工业互联网,就是推动青岛开放的重要依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工业互联网,指出“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建设”。6月2日,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专门调研了海尔卡奥斯平台,对卡奥斯平台给予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支持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发展工业互联网,青岛具备良好的基础。今年以来,青岛抢抓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机遇,依托海尔卡奥斯和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等平台,全面开放应用场景,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领域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在青岛集聚、互动耦合,构建形成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芯片、传感器、区块链、产业数字金融、细分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技术等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全产业生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做中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实验场。

出台《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和中小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加快数字转型赋能的三年行动计划;梯次推进3000家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发布《上海·深圳·青岛生态共建联合宣言》……

一呼百应,应者云集。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互联网企业来到青岛,面向未来加快布局,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目标非常具有感召力”“竹云科技将以北方总部落户为契机,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打造国际数字身份产业园,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企业家们如是说。

优术:全面掀起创新改革新高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

3月17日,省委召开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上就是“改革攻坚年”,并从发起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流程再造、人才制度改革、科教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资源环境领域改革、企业改革、开放倒逼改革、优化法治环境等9个方面作出改革攻坚的部署,强调各级干部都要做改革的“实干家”“促进派”。

推动发展走在前列,必须在改革上敢领风气之先。今年以来,青岛深刻把握开放创新改革的内在逻辑,把改革作为推进和落实工作的“冲击钻”,在工作中找问题、在改革上找出路,全面深入系统谋划改革,协调有序推动各领域改革,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改革不是游离于各项工作之外的某一项工作,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今年以来,青岛坚持把15个攻势作为15组改革,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改革具有了更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15个攻势推进负总责;建立15个攻势推进例会制度和综合信息调度平台……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健全完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15个攻势工作机制的意见》,在公开答辩论证15个攻势作战方案基础上,健全完善指挥调度、推进执行、协同联动、督导问效等四个方面机制,构建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权责对等、协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改革是由问题产生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扫除阻挡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必须把市场化、法治化作为改革的核心,让市场化、法治化成为自觉和习惯。

设置市场配置促进处的部门从17个增加到21个,专门研究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政府更好认识、尊重、利用市场规律;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一次办好”改革,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掌上办、零材料、智能审”的城市,企业开办由7个环节压缩为1个环节,一部手机即可办完企业开办所有业务;深化法治青岛建设,聘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等4人为市委法律顾问,制定出台《关于依法推进公共政策兑现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开展“我爱青岛·我有不满·我要说话”民声倾听主题活动,听民声、用民意、解民忧、纾民怨、聚民智、暖民心……今年以来,青岛按照放权、精简、集成、共享的原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服务型、效率型“三化三型”政府。

青岛的这些变化,国内外的投资人、企业家有目共睹,并正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近青岛、牵手青岛、融入青岛。“最近圈儿里都在谈论青岛,所以我决定亲自来看看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5月30日,杉杉集团董事局主席、杉杉品牌创始人郑永刚在见到市委书记王清宪时这样说。

郑永刚的一番话,是不少企业家的共同心声。记者梳理发现,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来青岛考察的企业或企业考察团大幅增加,仅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专门安排会见的为计,有时一天就超过10波。

改革创新的关键在制度创新、核心在流程再造。9月18日上午,一场特别的座谈会在市级机关办公楼召开,市委书记王清宪主持会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张建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胡学东等发言,探讨如何把青岛海洋资源禀赋与清华大学海洋工程领域独特优势结合起来,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海洋工程研发平台,创新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模式。这是市委主要领导带头对企业创新创意、投资合作方案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的普通一例。

实行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既是机关流程再造,也是优化营商环境。“顶格”的关键在于由最终拍板的人直接负责,目的是解决行政机关决策层级太多、决策程序漫长的问题。从顶格为企业“站台”到顶格“双招双引”,如今,全市上下掀起顶格协调推进的热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成全企业发展就是成全城市发展。今年以来,王清宪在同企业家见面时多次为青岛“打call”——青岛是一座青春之岛,是一个正在创业的城市,是城市中的“独角兽”,鲜明提出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打造创意创新创造的企业成长的“热带雨林”。

所有的事业,最核心的要素是人。青岛把企业家、创业者、创业团队视为最宝贵的人才,把最优质的资源交给高品质的企业、高素质的人才去经营,想方设法汇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提出了建设创业城市的目标。

“我们建设创业城市,就是要汇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搞活青岛这座城,让各类创业主体共享青岛开放发展大势,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9月24日召开的建设创业城市座谈会上,王清宪阐释了建设创业城市的初衷,引发在座企业家、商协会负责人的强烈共鸣。

如今,青岛正朝着这个目标加速前进——转变人才政策制定逻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把政策拟定权、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单”;在人才安居上,“租、售、补”并举,筹建人才住房10万套,为4万余名大学生发放住房补贴4亿元,等等。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引进培育各类人才9.25万人,每万人拥有民营市场主体1714户,创业密度跃居副省级城市第三位,青岛正汇聚起新产业、新资本、新技术、新人才的大江大河。

“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开放型“三化一型”干部队伍,今年以来,青岛在全市干部队伍中开展“燃烧激情、建功青岛”主题实践活动,在攻山头、稳阵地中发现识别干部;畅通优秀的干部到基层去、优秀的干部从基层来的良性循环机制,选派100名优秀年轻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挂职,280名新录用公务员到一线锻炼;共选派四批607名干部赴深圳体悟实训、两批204名干部赴上海专业实训;强化组织力执行力建设,表彰60名“担当作为好处长”,建立了“不胜任工作人员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新时代呼唤砥砺奋进的智慧和勇气,更需要困境中稳步前行的担当与作为。面向未来,全市上下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不松劲不懈怠,在应对复杂变局中保持发展定力,拿出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乘风破浪、聚势而强,努力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步一步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成龙)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