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档期“一展难求”!“深蹲”三年后,青岛会展发力“起跳”

春节档热映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为观众描述了一个人工智能聪明到拥有了自主意识的未来世界。而现在,ChatGPT似乎要把这个“未来世界”变成现实了。

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一款全新智能聊天机器人模型,它基于大量数据训练,可以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让全球看到了“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是什么样子——

展会主办方接连到访、展馆档期不断加密、企业参展意愿高涨……历经三年疫情,被迫“走走停停”的会展业,在这个春天“猛”地推开了复苏的大门。

“春节过后,忙得出乎意料!”这是青岛会展人的普遍感受,2023年开局是紧张的、忙碌的,更是暖心的、振奋的、值得期待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中国·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等三大展馆,目前签约及在谈展会面积已达350万平方米,这一数据超过了2019年青岛市全年办展面积的80%,远远高于疫情三年办展规模。今年还未出正月,青岛部分专业展馆的重点档期已出现“一展难求”的热度。

会展业高度聚合客流、物流、信息流,1:9的产业撬动效应能量巨大。

1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其中提出要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

2月份以来,国内会展市场陆续启动,青岛也闻讯而动,积极支持会展业迅速复工复展。

青岛会展业迅速起势,得益于更早的谋篇布局。

1月16日,《青岛市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印发,在优供给扩需求方面提出,发挥展会平台作用,对展览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的贸易类展会和2万平方米的消费类展会给予补助。

去年以来,青岛以加快国际会展名城建设为目标,从顶层设计破局,制定《青岛市会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从政策衔接入手,出台《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的10条政策》,顺应新形势要求,聚焦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优环境,用“真金白银”对产业发展进行激励引导。

于城市而言,会展业是了解一座城市最直观的窗口,折射出城市的活力、开放度与发展潜力。2023一开年,青岛会展业展现的欣欣向荣之势,稳定了今年城市整体经济运行向上向好的预期。

1

三年之变

三年疫情,会展活动反复被按下“暂停键”,会展业受到的冲击和影响是全方位的。

从对经济影响来看,主承办方对会展活动的筹备期较长,各个环节投入的服务成本,因暂停或取消,预期收益归零。

从对产业服务功能影响来看,会展属于服务业,会展活动具有鲜明的服务指向性,三年来行业被迫发生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服务功能的发挥。

从对企业生产管理方面影响来看,人流、物流受限,许多会展企业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一旦企业管理无法适应疫情的应急要求,企业生存空间必然压缩。

但从积极方面来看,疫情的出现,对会展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会展人深刻反思极端突发状况下的产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例如,不少会展企业探索线上办展,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开拓数字会展新空间。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会展业已告别快速增长阶段,但总体上仍将处于上升期。三年疫情进一步改变了会展业的生态,且这种改变是深远的、长期的。可以说,疫情完成了一次对会展业的洗牌。但能够存活下来的展会和企业,又都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会展业带动的是吃、住、行、游、娱、购整条消费链的发展,有助于城市经济总量的扩张。在行业全面复苏的当下,从中央到地方都把促进会展业重回正轨当作头等大事。

从中央层面看,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其中提出要推动国内线下展会恢复,支持企业出境参展。

从地方层面看,2月以来,多省市密集出台政策,推进会展产业加快复苏振兴。

2月5日,武汉市印发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支持会展业振兴发展,对新落户武汉的会展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2月6日,湖南省出台“稳增长20条”,提出对以会展服务为主营业务(不含工程类企业)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含)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2月7日,四川省出台《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到支持超100场重点国际性展会和经贸活动,对参加境内外国际性展会的企业给予支持。

青岛的行动更快一步。1月16日,《青岛市2023年“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第一批)》印发,在优供给扩需求方面提出,发挥展会平台作用,对展览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的贸易类展会和2万平方米的消费类展会给予补助。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围绕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目标,青岛市就开始积极探索会展新打法、新机制,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会展产业链发展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效能提升,强化精准服务,强化“筑巢引凤”。

在国内会展界率先破局,印发了《青岛市会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立足青岛实际,聚焦活动链、主体链、价值链、空间链,明确了产业链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形成了部门各负其责、协同推进的会展产业链发展格局。制定了覆盖广度和支持力度在国内领先的《青岛市促进会展业发展10条政策》等措施,为全市会展业健康、绿色、安全发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提前谋划、尽早落地的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组合拳”,正是这个春天青岛会展业回暖复苏的“加速器”。

2

加速回暖

“很久没在现场看表演了,真过瘾!”2月4日晚,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7号馆内青春肆意,五组摇滚乐队唱响了期待已久的新年第一首歌,在现场把狂欢指数拉满。这场2023青岛·海帆灯笼派对,是今年青岛重点展馆的开年首秀,“一票难求”的场面时隔三年后再现。

“这周连续接待了四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型展会的主办方,邀约看馆、预约档期的电话不断。”青岛国信会展酒店发展有限公司展馆运营公司总经理陶娟负责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两大场馆的运营,她强烈感受到青岛会展业正处于全面恢复阶段。国信会展旗下两大展馆今年储备展览、会议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随着青岛市重点会展节庆活动的进一步敲定,这一数据还将继续增长。

“目前,已签订合作协议的展会有40场,还有近20场因为档期冲突正在协调中。”青岛世博城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场馆运营分公司总经理李宏对今年展馆运营预期信心满满,他最近接连签约的制药机械设备展、肉类展、国际水大会&水展等展会规模在全国亦是名列前茅。“青岛世博城全年办展面积有望超越2019年,或将刷新开馆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更多“会展人”正奔跑在了对接客户、拉新订单的路上。山东美程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为青岛多家大型企业提供展会驻场服务。公司总经理李辉从正月初七上班之后,不断收到客户急迫的参展需求咨询。“以前农历二月二之后,我们才会进入正常的展会对接,今年这一安排提前了半个月。”她说,参加展会是企业展现品牌形象和实力最便捷的渠道之一。今年不少青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对参展表现出强烈意愿,特别是在上半年举办的国家级重要展会,企业的展位特装设计已提前进入策划阶段。

场馆运营和会展服务公司的反馈是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的春天,青岛会展业市场回暖的信号不断释放,昔日“满馆运行”的热闹情景回归在望。

3

打好“青岛牌”

新发展阶段,会展业是加快形成国际国内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于开放立市、兴市的青岛而言,更是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遭遇三年疫情冲击,会展业的复苏不会是报复性、井喷式增长,需要一个慢慢疗愈恢复的过程。”在陶娟看来,复苏要靠全行业的努力。“作为国有企业,国信会展将发挥国企担当,今年会推出一些优惠的定价策略,鼓励企业积极办展、扩大参展面积。”

李辉最近格外关注青岛会展“上合牌”。正月初九,进博会重要板块之一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在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了第六届论坛主题议题研讨会,李辉也在现场。“上合示范区建设是‘国之重任’。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去年启用,将成为举办面向上合组织双多边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如何服务‘一带一路’上的会展服务,是我们今年拓市场的新方向。”

“会展经济全国彰显特色”是青岛市贸促会定下的努力方向。“会展业作为青岛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应借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统一大市场等战略机遇,加快复苏进程。”青岛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刘大川表示,今年市贸促会将通过“四新”探索,进一步推动会展业与其他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会展经济助推产业、拉动消费的作用,助力青岛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品牌,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对标国际一流展会,汲取上合峰会等好的做法,通过搭建高质量会展平台,以实际行动践行“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

引进新项目,积极做大市场主体。积极争取服务国家经贸和外交战略的重大会展活动来青举办,引入优质会展资源;抓住一线城市会展项目外移的契机,通过市、区、场馆和会展公司四方联动,积极洽商引进知名会展公司来青发展。

探索新融合,积极推进产展互赋。配合各产业链牵头单位组织好相关产业会展项目的申办和筹备,提升办展质量,“办好一个展,搞活一条链”。推动各产业链向会展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实现以产兴展、以展促产、双向赋能。

培树新平台,大力夯实发展基座。对标先进、探索推进新会展经济产业园建设,力争打响山东省会展产业园建设“第一枪”。策划举办会展产业链大会,为青岛会展产业链问计寻策、招展引会、招贤纳智搭建机制化平台。组织代表团参加国内重大会展活动,加大营销宣传,提升青岛会展影响。

有业内专家预测,2023年全国会展业规模将恢复到2019年的80%-90%,但仍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复苏的进程中,冲锋在前的是会展业,又不仅仅是会展业,城市的影响力、竞争力、创造力都将随着会展活动的逐步恢复而不断释放。

我们有理由相信,青岛会展业将带着积蓄已久的能量从2023年的春日暖意中重启,催生发展新机遇,为城市注入更多发展新活力。

作者 | 刘兰星

责任编辑:王逸群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