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前,青岛日报“爱心陪伴”志愿者探望抗美援朝老战士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0月24日讯 今年重阳节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在这个特殊日子即将来临之际,青岛日报“爱心陪伴”志愿者来到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家中,听他们讲述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共同展望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

特殊的敬礼

“敬礼!”一声口令,青岛公交文旅集团三位退伍兵志愿者一齐向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敬起了军礼。这位被晚辈们致以崇高敬意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也慢慢举起了右手回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是23日发生在抗美援朝老战士刘明聪家中的一幕。

刘明聪老人出生于1931年,抗美援朝时期是1011部队独立队的一名机械兵、副班长。老人现在虽然听力下降、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但身体还算硬朗。看到志愿者们前来看望自己,老人十分开心,特意让女儿拿出了刚刚收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给大家看,嘴里喃喃自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志愿者们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时,老人说“这是我们当年的歌,我年纪大了,好多事记不清了,就记得抗美援朝打仗的时候,好多战友在我眼前牺牲了,我没有办法去救他们,我能活着回来真是命大。”

志愿者中,孟令永、盛锐和马成立是三位退伍军人驾驶员,也是公交文旅集团主动请缨去一线参加疫情防控的首批驾驶员,从今年2月份起在机场连续执行防疫运输任务一百多天。聆听了老人的英雄事迹,大家纷纷感叹艰苦岁月锻造不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弥足珍贵。如今祖国繁荣昌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这都是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继承和发扬。

临走时,三位退伍兵一齐向这位老英雄、老班长致以军人最高的礼节——敬礼。老人也颤颤巍巍举起右手,眼中含着幸福的泪水向晚辈们敬礼。

“那段峥嵘岁月永生难忘”

10月23日,公交市南巴士公司“一路相伴-蒲公英”团队志愿者和大名路社区党员一起来到了结对陪伴多年的87岁孟庆贤老人家中。70年前,年仅17岁的孟庆贤,为保卫祖国和平,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美援朝伟大战争中。70年后,他与社区及公交志愿者一起追忆历史、感叹今朝、展望未来。

孟庆贤生于1933年,16岁参军,17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了志愿军第38军的一名步兵。“整个战争,作战条件之艰苦,难以想象。” 孟庆贤回忆,朝鲜的冬天极冷,仅白天的气温就能达到零下二十几度,晚上则更甚。但对志愿军而言,他们必须要顶风冒雪地前进。“为了防止冻伤,我们都会在腿脚上涂豆油。在老百姓家里烙的饼,第二天拿出来吃的时候冻得跟石头一样硬,吃炒面的时候只能一口炒面一口雪。”

除了天寒地冻的自然环境,志愿军面对的还有时刻威胁生命的炮火。受装备条件限制,志愿军经常受到飞机的轰炸,大部分情况下只能选择夜间作战。“我们根本没有大炮坦克,因为担心暴露目标,也不能随便打飞机。大家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地形复杂,我们就迂回着打,想办法诱敌深入,就算是冒着炮火前进,也一定要打赢!”

1950年1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孟庆贤参与其中,这场战役让他永生难忘。

“为达成战役的突然性,该战役在1950年的除夕发起。当时,我们的心情很复杂,一边是喜庆的除夕,一边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孟庆贤说,强烈的对比下,他的心中生出一种豪气激荡之感,“我相信,我们的奉献与付出,是为了祖国的同胞们今后能度过每一个和平快乐的新年!”带着无与伦比的勇气,孟庆贤与战友们在战场奋力搏杀。“教导员牺牲了连长继续指挥战斗,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没了还有班长。” 孟庆贤回忆,战斗结束后,有的班伤亡过半,每一场胜利背后都是志愿军战士的鲜血与誓言。

讲述起那段永生难忘的峥嵘岁月,孟庆贤感慨地说:“我是幸运的,亲眼看到了祖国的日渐强盛!现在,我们有了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跟过去再也不一样了!”在与公交志愿者的交谈中,孟庆贤也说出了自己的嘱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希望你们能将这份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勇气传承下去!”

绝不掉队的女兵

10月24日,青岛市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文娜和工作人员带着鲜花和慰问品来到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干部李芸兰老人家中,为老人送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感谢党和国家记得我们。”当李文娜郑重地将纪念章送到老人手上时,老人一边抚摸着闪闪发光的奖章,一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李芸兰出生于湖北武汉,1951年2月随部队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当年武汉唯一参加抗美援朝的女兵。老人当年在部队主要从事信息接收和宣导工作。老人回忆说,那年冬天,在冰天雪地中,她随着部队翻山越岭,虽然脚上打起了无数水泡,皮肉都冻烂了,但她始终没有掉队。由于战地信号不好,她经常让战友把她绑在高高的树上,接收中央和上级的信息,晚上再将中央的政策宣讲给作战人员,有时还要做战俘的思想工作。“翻译后来告诉我说,那个战俘说我很厉害!”提起一次做战俘的思想工作,老人十分开心和骄傲地笑了起来,像个孩子。

在家中,老人珍藏着很多奖章、证书等纪念物品。最珍贵的一张照片是她跟丈夫的一张合影,多年来一直挂在墙上。老人说,那不是结婚照,而是她跟丈夫从朝鲜一起回到北京时在前门一家照相馆前拍的,“当时,我们两人相互看看,说咱们都没有缺胳膊少腿地回来了,拍张照片纪念一下吧!”

如今,老人已93岁高龄,但依然保持着早起运动、关心时事和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她的一张作息表上详细地写着什么时间起床、锻炼、读书看报、看新闻等,每天还坚持唱几首当年的老歌。老人的精神状态让前来探望的志愿者生出无限敬意。

“从老人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无论是老人当年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绝不掉队的精神,还是现在仍然保持积极向上不服输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将以英雄们为榜样,传承弘扬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非凡品格和伟大精神,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中创造出新的业绩。”李文娜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 通讯员  薛嘉文 韩尧钰 孙丽敏)

责任编辑:岳文燕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