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观察 | 电力设备行业抢抓“风”“光”机遇;食品饮料行业探索新兴赛道

电力设备行业:抢抓“风”“光”机遇

近年来,电力设备以及新能源一直是绿色低碳经济的“风口”行业。在全球能源革命和我国“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电力设备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不论是国家大手笔投入的特高压电力新基建,还是加速构建的以新能源为重要构成的新型电力系统,对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

在青岛上市公司军团中,电力设备企业是一支重要力量。至少8家企业业务与电力及新能源相关,涵盖电缆、输电线路铁塔、输变电设备、电力载波通信、储能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多家企业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已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从过往的积累和过去一年的布局中看,2023年青岛电力设备企业有望迎来更好的发展。

新能源发展孕育巨大商机

行业分析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近年来,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技术不断成熟,成本持续降低。从趋势表现来看,2023年市场将持续快速攀升。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2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52.60GW,同比增长105.79%,维持高增速长。同时,国外快速增长的需求也推高了我国光伏的出口量。2022年1-9月,我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量为126.04GW,同比增长73.47%。西部证券预测,2023-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将分别为350GW和460GW,同比增长31%和30%。

同样作为新能源主力之一的风电,随着海上风电进入平价时代,产业链迎来更大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海上风机中标价格稳定在3500-3800元/KW,较2020年底下降超过40%。从各地的“十四五”规划来看,部署海上风电的步伐也在提速。西部证券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福建、海南、广东、江苏等多个省份 “十四五”期间合计规划装机容量约达75.49GW。而这些需求将在未来几年陆续释放。据预测,2023年国内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约为12GW,同比增长100%。

新能源发电具有明显的“看天吃饭”的特点。要保证电网的稳定,就离不开储能设施的支撑。2023年新能源装机量的持续增长,势必也将催生旺盛的储能需求。过去一年国内储能市场招标越来越活跃,已经表现出这样的趋势。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统计,2022年国内仅新型储能项目就投运231个,总装机规模较2021年增长接近两倍。

政策层面,新能源强制配储已经被越来越多省份写入规划。截至2022年11月,全国已有近30个省份出台相关文件,对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风电的配套建设储能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将进一步推动2023年储能行业发展。

与此同时,特高压建设经历了2022年的放缓后,有望在2023年迎来全年提速。国内风光大基地的持续推进建设,叠加社会用电需求的持续蹿高,对电网输送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开报道显示,2023年国家电网投资将超过52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而据中信证券预测,2023-2024年有望释放特高压投资约1500-1600亿元。

从“传统”步入“新兴”

梳理青岛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可以发现,企业基本以传统电力设施生产制造业务起家。汇金通、东方铁塔、天能重工、汉缆股份、特锐德等企业聚焦于电力建设基础设施领域,包括输电线路铁塔、风机塔架、户外箱式电力设备、电缆等领域。此外,东软载波从事载波通信业务,载波通信模块广泛应用于国内智能电表中。

面对近年来能源行业的大变革,青岛企业纷纷瞄准机遇,或延展产业链、拓展新业务,或优化产能布局,构建起青岛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新格局。

从生产制造向新能源发电业务延展是青岛企业开拓新业务的路径之一。从事风机塔架制造的天能重工,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业务,储备、投资建设并持有运营风力发电场、光伏发电站业务。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发电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8亿元,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近1/4。

从事电缆业务的汉缆股份,在加快拓展海缆业务的同时,培育发展了氢能业务。而氢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方向,正是储能。汉缆股份旗下恒劲动力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有较深厚的技术积累。汉缆股份也已出资成立了青岛汉河氢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通信、电力、医院、数据中心等氢能备用电源和氢能热电联供等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

特锐德和东软载波,则不约而同将目光瞄准了能源管理服务。越来越多的分布式发电接入,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对应用光伏或风力发电的企业或者园区来说,就需要对内部电网进行管理,能源管理服务的需求应运而生。目前,特锐德在新能源微电网业务领域,已经推出包含光伏、储能、充电的新能源微网产品,如园区级的新能源微网系统,将园区的用能、屋顶的光伏、电动汽车的充电、放电、储能等综合管理起来。东软载波已经搭建了电力物联网云平台,可应用于各类能源服务应用场景,其中包括微电网系统、园区能源管理系统、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储能系统等。同时,也开展微电网、分布式能源、节能改造、智能配电工程等的规划、设计、实施、运维业务。

完善产能布局,大举拓展新业务

订单充足、新基地投产、新业务加码、产品创新取得新突破……从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面对2023年的行业机遇,青岛电力设备上市公司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过去一年,多家企业陆续中标重大项目,为2023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去年8月到12月,主营输电线路铁塔、通讯塔、光伏支架等设备的汇金通先后3次发布电网项目中标公告,预计合计中标金额达5.76亿元,约占公司2021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3.05%。

聚焦于风电领域的天能重工,一方面持续优化产能布局,另一方面加码风电项目建设,继续加大新能源并网发电业务的规模。今年1月,天能重工发布公告,将向特定对象发行募资不超过15亿元,用于天能重工武川150M风电项目,以及多个生产线技改项目。而就在2022年度,天能重工已对吉林大安、江苏、广东等地工厂进行技改,目前公司在全国共有13个塔筒生产基地(含在建)。

汉缆股份2023年将在海缆产能上实现新突破。根据公司最新发布的公开信息,新建海缆项目预计今年上半年投产,投产后公司海缆产能将达到20亿以上,这将有助于海缆股份进一步提升在海缆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同时,汉缆股份的海缆新产品研发也步入快车道,500kV三芯高压交流光电复合海底电缆、500kv单芯海缆、±535kV直流海底电缆等多个项目在2022年均有新进展,想必这样的势头在2023年将延续。(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食品饮料行业:逆势承压向上,探索新兴赛道

刚刚过去的2022年,食品饮料行业业绩承压,但凭借刚需、高频的赛道属性,仍然凸显出较强的韧劲。青岛啤酒、青岛食品、日辰股份三家上市公司总体表现稳健,利和味道、一船小鲜、乐饮创新等新锐企业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3年,随着扩内需、稳增长政策出台,消费场景快速修复,居民消费意愿显著增强,食品饮料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利好。与此同时,新消费新业态崛起、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速融合等趋势,也在考验着食品饮料企业的应变能力。

今年春节已经显露出“暖春”的信号——文旅部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国内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88.6%。中国烹饪协会开展的“兔年春节期间重点餐饮企业经营情况调研”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27日)受访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4.7%,与2019年春节相比上涨1.9%;客流量与去年春节相比上涨26%,与2019年春节基本持平,春节餐饮消费明显回暖。

龙头企业表现稳健

面对2022年疫情反复与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龙头企业展现出“领头雁”作用,业绩表现持续亮眼。

作为青岛食品饮料产业链链主企业,青岛啤酒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和品质优势,克服疫情对国内部分餐饮、夜场等市场的影响,创新营销模式,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持续推进品牌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积极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实现了产品销量、收入、利润的全面增长。青岛啤酒还以体育营销+音乐营销+体验营销为主线,加速布局200多家TSINGTAO 1903青岛啤酒吧,首创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全面丰富和提升青岛啤酒品牌的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内涵。

同样表现稳健的还有青岛食品,2022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青岛食品在产品研发上侧重于大健康系列产品的创新与迭代,在品牌宣传上升级“青食”钙奶饼干、休闲饼干、大健康系列等饼干的形象,在营销方面实现区域市场的高效覆盖、扩大市场占有率。青岛食品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经在石家庄和大连建设了2家营销中心,后期还要建设6家营销中心。

生产复合调味料的日辰股份表示,由于疫情冲击,预计2022年业绩有所下滑,但随着国内餐饮消费逐步恢复,未来业务将触底回升。日辰股份还酝酿进军预制菜,依托现有的餐饮连锁渠道和线下商超渠道,凭借坚实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客户基础,拓展新品类,贡献第二增长曲线。

高端化换挡提速

进入后疫情消费时代,随着消费场景的复苏,食品饮料行业有望在2023年迎来快速发展。

从短期来看,餐饮消费的恢复是酒企销售加速的主要驱动力。中国啤酒产量在2022年12月产量出现较大增长,呈现淡季不淡的状态。行业专家认为,12月啤酒销量增长,除了世界杯的影响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兔年春节较往年提前一个月左右,行业压货、铺货提前,进而影响产销。

兔年春节以及元宵节期间,青岛啤酒加密了青岛原浆、鸿运当头等产品的生产频次,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生鲜产品的需求,并在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时光海岸精酿啤酒花园以及仙居崂山民宿等打造时尚消费新场景,进一步深化两业融合创新实践。

从长期来看,以高端化转型为发展方向的产业结构升级是酒企持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继2022年推出“一世传奇”后,青岛啤酒在2023年年初又推出“一世传奇”桶陈年份酒,以全球首款过桶烈性琥珀拉格年份酒,重新定义啤酒的文化属性,带动行业高端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链主企业青岛饮料集团也在推动青岛葡萄酒、崂山矿泉水两个百年老字号品牌战略升级,向打造“饮、养、智、造”融合发展的大健康特色产业集团战略定位不断转型,此前已发布青岛麦芽威士忌、冻凌系列透明质酸钠葡萄酒等新品。

新兴赛道群雄逐鹿

食品饮料位列青岛24条产业链中的七大传统优势产业链。除了充分竞争的传统领域,青岛在预制菜、咖啡茶饮、休闲食品等新兴赛道涌现了不少实力派选手。

盘点2023年可能爆发的新兴赛道,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预制菜。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全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竞争状况与年度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

在万亿风口下,受到资本青睐的青岛企业纷纷摩拳擦掌、跑步进场。完成D轮融资的利和味道(青岛)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惠灵顿牛排、蒲烧鳗鱼、芝士牛肉卷等多款现象级爆品,旗下品牌“朕宅”快速成长为国内领先的预制菜品牌。聚焦特色鱼水饺的青岛一船小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投产了一条预制菜生产线,主攻鲜食小海鲜和汤两大品类。

咖啡、茶饮、烘焙市场也不容小觑。专注于精品速溶咖啡产品工业化解决方案的乐饮创新科技(青岛)有限公司,完成近5000万元A轮融资,用于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充。完成第三轮融资的荷田水铺(山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瞄准国内养生茶饮的第一品牌目标,扩大全国线下门店布局。打造社区烘焙连锁品牌的青岛萨么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近期亦完成600万元Pre-A轮投资。

青岛沃隆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1月6日递交IPO上会稿,其上交所主板上市的进程又前进一步。这家开创“每日坚果”品类的公司正逐步向多品类、多层次的综合型休闲食品生产商发展,致力于“做坚果中的大队长”。

相关分析研报预测,2023年居民收入水平会进一步提升,走亲访友、朋友聚餐的消费场景明显增加,对高端消费形成支撑,食品饮料行业有望迎来一波业绩上扬。(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晓峰)

青岛日报2023年2月16日6版

(点击版面查看更多内容)

责任编辑:孙源熙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