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有为勇当人工智能产业“头雁”,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

创新有为勇当人工智能产业“头雁”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性战略性技术、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成为科技和产业创新的“超级风口”。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城市之一,青岛早在2014年率先制定人工智能推广应用支持政策。

8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量变到质变,青岛以创新有为勇当人工智能产业的“头雁”。

近期,人工智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站在产业革新的风口上,青岛又有了新担当。

2023年2月23日,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开园活动在青岛国际创新园软件大厦一楼大厅举行。

至此,长江以北“双算力”第一园正式开园,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由此开启“新纪元”。

01

久久为功

从“青岛实践”到“青岛打法”

开园现场,巨大而醒目的“AI”成为当天最耀眼的字母组合。AI就是人工智能的简称,也是“爱”的谐音。人工智能是开启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时代的“钥匙”,被誉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也被行业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核。

向海而生、向海而荣的青岛,对于新技术有着天生的敏锐性和亲和度,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人工智能推广应用支持政策,鼓励和支持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016年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这一年,谷歌旗下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两次击败围棋冠军,引发轰动。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出《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计划实施方案》。

敢于先行先试,源于青岛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为人工智能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海尔、海信、中车四方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青岛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和智能硬件等领域形成了先发优势。2019年,崂山区在全省区县中率先发布《崂山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以三年为期限明确了多项任务的具体指标,操作性和执行性很强,共包含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4大板块。

2019年,青岛获批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其中的重要任务便是在重点领域为AI技术的创新应用探路。2021年9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出台《青岛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标,2022年青岛市共有22条相关政策公布。

以应用为牵引,过去几年青岛逐渐建立起人工智能产业链条,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华为、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科技、海康威视等15家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发起成立“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极视角、以萨技术、创新奇智等独角兽企业总部落户青岛。2022年,青岛将人工智能列为24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之一,规划建设多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已在多个维度上取得突破性发展。

当天开园的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是今年青岛第一个挂牌的市级专业产业园区。

02

跨越发展

“一谷两翼”打造创新应用先导区

当天开园的片区,曾经是崂山城市更新的一块低效片区,崂山区借助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积极导入优质、高端产业资源,加快集聚“四新经济”项目。

前来参观的嘉宾详细了解项目情况、发展愿景,对于崂山区的城市更新的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脚下这片热土即将迎来华丽转身。

会上,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举办了揭牌仪式,山东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陆治原,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共同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

近年来,青岛市按照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紧抓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建设机遇,大力支持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市场主导,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将打造创新能力辐射青岛、综合实力全省领先、智能应用全国一流的产业载体。

会上,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作了园区推介。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总占地面积2918亩,规划了“一谷两翼”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青岛智算谷为中心园区,赋能带动海尔科创生态园、海信全球研发中心两翼园区创新发展。园区依托人工智能双算力中心、国创中心两大核心支撑,围绕算力服务供给、软硬件融合创新、智能化应用引领三个主攻方向,聚焦智能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六大AI应用场景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新名片。预计到2028年,青岛智算谷(中心园区)产业规模将突破600亿元。

近年来,崂山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培育独角兽企业8家、隐形冠军企业10家、瞪羚企业24家,高新技术企业628家、专精特新企业386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崂山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具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人工智能产业是全市24条产业链的重要一极,也是崂山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崂山区凭借良好的产业资源、科研基础等优势,正在加快发展成为青岛及山东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承载区。截至2022年,崂山区集聚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及相关机构170家,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10亿元。

当前,崂山区正以全国首个智能家电领域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引领,形成了人工智能创新平台雁阵,聚集了中科曙光、歌尔微电子等一批产业骨干企业以及海尔、海信等众多行业应用企业。

03

产城融合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

会上,市工信局副局长卢阳发布了《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共有11个条款,其中3条为市区一体化新突破政策,6条为市、区两级现有政策,2条为崂山区新出台政策。拟从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支持企业集聚发展、强化产业技术支撑、优化生产要素保障四个方面给予园区企业支持,加快推进青岛市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青岛智算谷),青岛市、崂山区构建起“五个一”工作体系,健全一套市区一体化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召开调度会专题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园区挂牌进程。区级层面,成立由区政府副区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专班下设一办、五组,形成了“工作专班+平台公司”的园区建设运营架构。

编制一组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园区产业生态组织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产业生态组织规划方面,提出了“12336”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其中,“1”即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总体定位;“2”即依托人工智能双算力中心、国创中心两大核心支撑;两个“3”分别为打造算力服务支撑供给地、软硬件融合创新策源地、产业智能化应用引领地3大主攻方向和发力AI信创硬件制造赛道、AI复杂算法软件研发赛道、AI模型训练与数据服务赛道3条新兴赛道;“6”为聚焦智慧家居、工业智能、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生命健康、空天地海六大AI应用场景。城市建设规划方面,将园区放在张村河、株洲路两个城市更新低效片区中进行整体设计,确定了“一芯塑地标,两轴串山水,三带融产城”的规划结构,提出区域统筹、产城互促、场景营城、智能主导四大空间发展策略,着力打造富有未来感、科技范的特色产业园区典范。

加快招引建设一批产业项目。坚持按图招商、链主企业生态招商、平台招商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绘制了产业招商图谱、链主企业生态图谱,制定了产业链招商方案,新引进黄河科技、阿帕数字等重点项目21个,腾讯人工智能北方创新基地、深圳行知机器人等20余个项目正在加快洽谈引进。

设立一组产业基金。拟组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10亿元。用好2支已设立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的银盛泰润博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发展基金和10亿元的海创智链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

《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出台,方案提出,青岛将以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应用为先导,以培育一流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主攻方向,夯实人工智能算力算法等核心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力争到2024年,建设1个国内领先的算法商城和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布局5个左右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和融合赋能中心,形成具有示范推广效应的100个算法产品和应用典型案例,打造全国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开发应用高地。

04

超前布局

长江以北“双算力”第一园落地崂山

有了产业应用,更要有基础和底座。作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数据、算法、算力)之一,算力被誉为人工智能“发动机”。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浪潮,都离不开算力的提升。

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性能计算专委会秘书长张云泉认为,在算力中每投入1元,带动3—4元经济产出,算力发展指数每提高1点,GDP增长约1293亿元。

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正如电网一样,算力正成为城市争相布局的数字经济新基建。无处不在的“算力”,正成为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驱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算力对经济所产生的带动作用有据可查。国际数据公司IDC编制的《2021-2022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5‰和1.8‰。

去年5月份,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开工建设,投资约3.9亿元,首期具备100P算力,相当于5万台高性能PC的算力,将基于人工智能芯片构建的人工智能计算机集群,面向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普惠公共算力服务。

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市委常委、秘书长常红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华为中国区集群计算业务部总裁李国涛,青岛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赞科共同按下启动键,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正式上线。

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将打造立足于青岛的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平台,提供从底层芯片算力到顶层应用使能的人工智能全栈能力。

期间,中科曙光集团副总裁李传军、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签约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重点招商项目。青岛“海之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项目总投资约3.96亿元,采取企业与政府共建方式建设运营,一期算力为150P。计算中心以“国产 CPU+GPU”为核心,以通用和专用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具有可拓展性。引入第三方开发者平台和运营平台,与在建算力中心形成“一园双算力布局”,实现技术互补、生态互补。计算中心采用液冷、微模块、高密度等新型技术,可有效解决先进计算的功耗和散热问题。通过软硬件技术创新,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服务、应用创新、产业孵化、生态汇聚,为大模型训练及产业化应用落地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算力及大模型数据集,支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虚拟现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赋能千行百业。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罗新军,市委常委、秘书长常红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中科曙光集团总裁历军等共同登台见签。

在全国30多个城市竞相建设算力中心的新赛道上,青岛市抢先布局长江以北“双算力”第一园。算力上的突破,是青岛崂山全速竞逐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的有力注解。

当前,人工智能正结合新一代应用场景,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并持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与此同时,产生的数据处理需求也在爆发式增长。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青岛首条“智慧道路”预计今年年内建成。该项目是由青岛华通图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该公司总经理曹晶峥介绍,城市更新应坚持智慧+民生的理念,智慧本质就是为民生服务。“我们为设计、建设单位提供技术指导,推动了建设方案的调整优化,从技术层面实现借助安装的感知、传输、计算设备,就可以及时提醒司机规避风险。”

借助算力中心,位于崂山区的自然语义(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将启动中国版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建设。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孙雁群介绍,中国版建设内部代号MOSS,取自《流浪地球2》中那台量子计算机的名字,MOSS在当前国内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平台基础上增加推理能力,使之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模型,更将具备初步的创造能力。

双算力中心的建成将助力行业智慧应用高效开发,把算力转化为一种共享的社会资源,推动人工智能数据集等AI要素进一步流动和共享,利用AI算力发展图像识别、语言搜索、生物制药、医疗健康、海洋生物等产业,促进家电、汽车等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算力、应用创新和产业链聚合平台,助力崂山培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为崂山新一轮科技竞争赢得主动权。

05

创新赋能

青岛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

会上,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一级巡视员 罗新军,市委常委、秘书长常红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青岛市政府秘书长李虎成,崂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克敏,青岛家电国创中心总经理王晔参加了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部基地启动仪式。

国创中心是家电领域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省第二个、青岛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作为承接国家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创新载体,对于巩固和提升我国智能家电制造业龙头地位,抢占行业创新制高点和国际标准话语权,打造国家级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将数字经济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也点明了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

青岛拥有41个工业门类中的39个,应用场景丰富, “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浪潮奔涌,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理想之城”。

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性的新型技术能力,也正在被视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包括AI算法、算力在内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在2025年将达到13.8万亿元,并通过13.8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带动各产业间的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数字化转型是事关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青岛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一项城市战略,不断推进各领域数字变革创新,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数字青岛。

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3年将在推进数字青岛建设上持续用力。根据《青岛市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工赋青岛·智造强市”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青岛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全覆盖,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0%以上,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保持产业数字化领先优势,创建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和“智能制造先行区”。

智慧引领未来、数字赋能发展,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园是青岛市超前谋篇布局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围绕三大主攻方向,抢占三大新兴赛道,赋能六大 AI 应用场景,促进要素资源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链竞争优势,致力将崂山打造全国一流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近年来,崂山区强力发展现代化产业,高水平布局人工智能等7条新兴产业链,高标准打造人工智能等4大专业化园区,加快打造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示范窗口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青岛不但准备好了,而且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蓝图绘就催人进,奋楫扬帆启新程。高山巍峨拔地起,绿水长流天上来。在热闹的园区现场,张村河水泛起阵阵涟漪,最美地铁线11号线穿行而过,在这片“千难万难不离崂山”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一个个美好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