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造·青岛有礼”-大咖说② | 康健:让手造扮靓生活,激发手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开栏语】

钟灵毓秀的齐鲁大地上,蕴含着丰富的手造产业,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如同一座令人目眩的传统手工艺宝库。山东的岱青海蓝间沉淀着文化,一陶一瓦里都藏着故事,胶东手造更是山东手造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青岛贝雕、烟台银壶、潍坊风筝、威海大花饽饽、日照黑陶……一方水土养一方风物,胶东地区拥有33家“山东手造·优选100”首批“山东手造”优质单位,一针一线、一钉一铆都写满了胶东文化的传承,为手造产业注入独特的灵魂……“胶东手造”从岁月沉淀走来,串联起文化传承的针脚,也蕴含着产业发展的新活力。

关于“山东手造”,听听大咖们怎么说。

本期我们采访到的是潍坊虎行天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健,听他讲述对于潍坊手造以及手造文化产业的见解。

康健

潍坊虎行天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

“小孩小孩你别哭,你爹去了登州府,花啦棒、泥老虎,咕嘎咕嘎两毛五。” 在这首曾流传于青齐之地的童谣中,会叫的泥老虎正是高密聂家庄泥塑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叫虎”。

“做瓷叫虎是源于我个人一个很深的文化情结,小时候过节家家户户都会有一只这种泥叫虎,泥叫虎作为国家非遗传统文化,它本身就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我们以泥叫虎为原型,做了这样一系列产品。”说起做瓷叫虎的初心,潍坊瓷叫虎创始人康健陷入了儿时的回忆。

作为胶东手造的鲜明代表,潍坊高密的泥叫虎承载着几百年的文化印记,因其憨厚可爱的外观和吉祥美好的寓意深受人们喜爱。而瓷叫虎承载了泥叫虎的岁月故事,结合了现代的审美并加以创新。“胶东地区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底蕴,像泥叫虎,就是胶东一带典型的非遗文化。”提到胶东手造的发展之路,康健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非遗手造在当代社会的定位应该是带着文化色彩的工业产品,不应该只局限于其身上所传递出的岁月沧桑感、历史厚重感,要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让非遗‘活起来’。当然与周边其他城市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加强沟通和学习,让产品与产品对话,让胶东地区的非遗文化相互碰撞,这样手造才能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产品系列—虎虎生威

每一件艺术品的诞生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想要了解这段故事,便绕不开讲故事的人。1999年,康健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专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他来到了上海。在上海的十余年时间里,康健先后从事工业设计、工艺品制作等与文化产品相关的工作,这也为他后来从事手造产业埋下了一粒种子。2015年,康健返回潍坊,2018年,以高密泥塑“泥叫虎”为原型,将原料由泥巴变为瓷泥,康健开发出瓷叫虎。

五虎临门小夜灯系列

在谈到康健的故乡潍坊时,他说:“潍坊是手造产业很丰富的城市,他有年画、风筝、刺绣等,但因为缺乏创新,要做到产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还是有难度,如果没有创新,市场就会慢慢缩小,手造产业的生存空间就小。”康健认为手造既是文化也是产业,产业化发展是手造创新的落脚点,以开拓性、创新性思维实现手造产品的落地转化,才是继承和发展的必经之路。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造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淘汰,还面临着失传的困境,泥老虎也不例外。对此,康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助推手造产业化发展的方式首先是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来适应市场,跟上市场,市场才是有力的推手。就拿瓷叫虎来说,18年我们来创意高密泥叫虎的时候,就对它的发展历史、生存现状和市场做了调查,后来对材质、纹饰等都做了设计和改观,以及加入的实用功能,都是基于现代人的审美和市场需要。”

香薰虎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从2018年开始创作,2019年成型到2020年开始走向市场,从最初的一年不到两万的销售额,到慢慢地被市场发现,被消费者接受,康健,一直坚定地走在这条手造之路上。

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传承着前辈们的智慧结晶,融合了当代的技艺与审美,赋予了手造更鲜活的时代内涵,他们激发了手造产业的社会价值,用自己的方式把一代人最简单的童年快乐,打造成民俗大观园里的一抹亮色,而那清脆响亮的“咕嘎”声,犹如文脉传承中碰撞出的百年回响,带领我们回望那个遥远的年代。(智慧青岛记者  杨旭彤)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