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 | 雷声惊醒了蛰伏的动物?跟梨又有什么关系?

今日4时36分,

“惊蛰”到。

融融春光中,

岛城迎来赏花踏春的好时节。

市民定格初春的腊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健鹏 摄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认为,

惊蛰时节雷鸣惊醒了百虫。

安然度过冬季的水鸟开始追逐嬉戏,一对赤膀鸭在湿地清澈的水面上觅食。“青岛观”摄影师 王海滨 摄(资料图)

事实上,

“惊蛰始雷”只与我国南方

部分地区的气候比较吻合,

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而在北方大部地区,

此时还鲜有雷鸣,

二十四节气发源地黄河流域,

雷声一般在3月末甚至更晚时才出现。

春回日暖,两只绿头鸭在巡游。观海摄影师 王海滨 摄 (资料图)

雷的“闹钟”功能

与布谷鸟的 “催耕”功能一样,

都是人们丰富的联想。

真正唤醒冬眠动物的,

不是有声的惊雷,

而是无声的温度。

3月4日,在小麦岛,有不少市民在草坪上席地而坐,聆听歌手唱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志文 摄

“惊蛰梨,祸远离。”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

总听人说惊蛰宜吃梨,

还说寓意与害虫别离。

从健康的角度来说,

惊蛰吃梨有什么依据?

莱西市日庄镇万亩梨花绽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邢志峰 摄

春天肝气旺容易伤脾,

多吃具有润燥特点的

甘味食物可以滋补脾胃。

梨性寒、味甘,入肺、胃经,

是清热养阴的首选。

平度市东阁街道水石埠村,果农收获的梨。(资料图)

再加上梨同“离”,

有远离疾病,

也有离家创业之意。

因此,

民间惊蛰吃梨的习俗

既有对身体健康的祈愿,

也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岛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综合自中国天气网、养生中国、青岛卫生健康

责任编辑:荣潇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