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时间她每晚陪学生吃饭,说什么不重要,老师的陪伴已让暖流涌动

“排骨给你吃,老师减肥!”晚餐时间,在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办公室里,班主任于瑶把一大块排骨夹给学生。对面的学生或是推辞,或是评论一下当天的晚餐,渐渐放下拘谨,打开了话匣子。跟学生一起吃饭是于瑶坚持了一年半的行动,给学生夹菜则是屡试不爽的社交办法。

于瑶的班级是“3+4”班,学生完成3年中职学段学习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青岛理工大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已有近30年教龄的于瑶做了20年班主任,带班对她来说不是难事。但她很快发现,这个班不好带。于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仔细地分析了现状,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一天晚自习,于瑶看着在教室里用餐的学生,心生一计:不如以后每晚与一名学生单独吃饭吧!说干就干,于瑶按学号顺序制定了每天的“用餐名单”,并立刻开始实行。

刚开始,学生并不习惯这种“新奇”的做法,一起用餐时相当拘束。为了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于瑶特地将自己的荤菜送给他们吃。慢慢地,学生卸下心防,开始在每天的吃饭时间真诚地与于瑶分享今天发生的大事小事,用餐逐渐代替了师生谈心。于瑶趁这难得的独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一年半的时间,于瑶与每名学生都一起用餐了三到四次。于瑶的孩子已经初三,正是需要家长陪伴的时候,于瑶却把宝贵的交流时间留给了学生。

班里有个特殊的学生,于瑶叫他“涛哥”。涛哥的数学常常是单科第一名,聪明异常,却性格敏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与人相处。一次,涛哥偶然迟到,老师对他的行为提出批评。对一般的孩子来说,这批评无伤大雅,可对涛哥而言,却像是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回到家,他一句话也不说,躺在床上直直看着天花板。妈妈无数次追问,他只有一句话:“我不想上学了!”家长震惊之余弄不清原因,只好向于瑶求助。如何让涛哥变得开朗起来?于瑶针对他的数学优势,帮他树立起了数学天才的“人设”。“你们谁有不会的数学题都可以去问涛哥。”“看咱班有没人能问倒涛哥。”渐渐地,涛哥变得自信了起来。他不再反感社交活动,一点点儿打开了自己的心门,也慢慢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这些变化如此明显,以至于学生家长都感到不可思议。妈妈问孩子,为何改变,涛哥神秘一笑:“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她就是于老师。”惊喜的家长特地给学校写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于瑶对学生的付出。

如今,于瑶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了变化。曾经不懂礼节、莽莽撞撞的他们成了其他老师口里“最有礼貌的学生”,还会主动与邻里打招呼。他们认真完成作业,积极与教师互动,班集体的凝聚力空前增强,一举拿下了“青岛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目前正在参评“山东省优秀班集体”。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更是在青岛市比赛中获得高中组一等奖,是职业学校中唯一一个获奖班级。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杨海涛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