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3月15日讯 近日,青岛市科技局公布了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获奖企业名单。包括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国测海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6家青岛高新区企业斩获相关奖项,获奖企业总数占全市32.65%。其中,有12家企业来自孵化器和产业园区,彰显出高新区产业载体较强的科技企业培育能力。据悉,2022年青岛高新区新获批省、市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平台近40家,引进优质入孵项目260个,以更强的创新载体平台加大力度培育创新主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2019年,青岛简码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位于青岛高新区的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主要研发基因即时检测新技术。通过园区的培育孵化,该企业现已成为核酸检测产品的领跑者,其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是山东省内首个、国内首批符合欧盟市场准入条件的核酸检测产品。在此次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中,简码基因成功斩获一等奖的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需要企业持之以恒的创新研发,“它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升华和提高的过程。”简码基因创始人石超表示。成绩的背后同时也离不开载体平台的支持。此前,在了解到简码基因面临着产品升级带来的资金压力后,青岛市工业技术研究院的服务小组仅用1天时间,就为企业对接到20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服务理念。”青岛市工研院院长滕云枫表示。近期,青岛市工研院组织召开了2023年度第一次项目入园专家评审会,来自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高创卓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界各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参加评审会的项目包括由康复大学专家领衔的药食同源产品开发项目,精准研发亚健康和慢病群体健康管理产品,聚焦胰岛素抵抗和肝损伤的底层逻辑,管理患群营养膳食;由中科院过程所博士领衔的5N超高纯钛(99.999%)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将有效改善国内高纯钛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还包括高精密计量核心部件产业化加速项目、气控阀门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多个高科技项目。接下来,青岛市工研院将不断探索好用管用的机制做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使创新的活力持续涌流,让更多优秀科技成果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为科技企业注入强劲动力
用好载体平台力量,能为科技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依托产业载体,青岛高新区不断撬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发挥载体力量对创新创业的“助推器”作用,助力企业腾飞、产业集聚,提升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
“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离不开平台的支持。”青岛星邦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阳告诉观海新闻记者,依托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核心团队的技术优势,他们公司围绕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研发、销售与行业应用,开发了用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的精准三维模型数据内容的快速构建方法,以市场为导向,提供面向三维演示、文物保护、智慧旅游、智慧城市、三维GIS等行业领域的完整的虚拟现实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目前公司拥有知识产权26项(软著),发明专利两项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2018年9月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青岛赛区初创组行业二等奖并晋级行业总决赛,2019年7月成为青岛市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千帆计划入库企业,2020年12月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获批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2022年获批青岛市智慧运维管理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产业载体培育科技企业,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强化发展这一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以更实举措做强创新平台
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各类产业载体是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也是青岛高新区推动实现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以康复大学建设为契机,康复产业孵化器围绕以康养为特色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发展,以赛招才、以投引才,推动项目、人才实现“一体化”落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康复产业孵化器推动康复大学(筹)、中科院等高校院所高层次创业人才项目落地,累计引进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6名。高层次人才带来了“脑卒中治疗和监测设备的产业化”“外骨骼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双引擎动态混合能量手术系统”“智能心电采集机器人”等多个高水平项目在青转化。
聚焦高新区“1+2+1”现代产业体系,青岛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不断升级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增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整体运营服务水平。2022年,助力6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获评2022年度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企业获评青岛市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单位/企业获评青岛市重点实验室、2家企业入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2家企业获评青岛市2022年度雏鹰企业、2家企业获评青岛市2022年度创新型中小企业……
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坚持“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释放科技创新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以更实举措做强创新平台,以更大力度培育创新主体,以更高标准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通讯员 肖玲玲)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