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产业+”,山东抢滩人工智能

瞄准“产业+”,山东抢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平台引领推动发展成效明显

“捕捉”到烟雾,第一时间将可调动的应急资源推送给救援队员并规划最高效的救灾路线,也可基于对着火地点地形、植被、地下管线分布等综合因素的识别判断可能诱发的灾害链——借助济南能源集团所属神思电子公司“城市应急生命线”项目,今后在各种灾害救援中,救援效率将大幅提升,需要人员冒着巨大风险深入一线勘查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数据采集设施日渐完备,让城市‘生命体征’的细微变化越发透明,再以人工智能手段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与规律挖掘,就能提供即时性研判与主动式服务。”神思电子“城市应急生命线”项目相关负责人道出其中“奥秘”。

今年以来,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热度不断攀升。记者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山东同时拥有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济南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两块“国字号”招牌,目前,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从业企业超过9.4万家,其中拥有人工智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超过1900家,已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行业应用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ChatGPT向公众展现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巨大跃升。在山东,人工智能技术也已成为数字技术创新十分活跃的领域之一,并在许多行业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省人工智能协会秘书长苏冠群说。近日,海信网络科技公司与鹏城实验室、北京大学等联合申报的“特征流与模型流协同的大规模视频智能处理技术及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斩获2022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据介绍,海信负责研发的交通视频特征多维大数据分析平台目前已在青岛、深圳、西安等30余个大中城市进行规模应用,在交通信控缓堵、智慧公交降本增效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不久前,全球首条高端VR产品智能制造生产线在歌尔集团投入使用,新产品采用人工智能算法,确保光学模组这一决定头显产品体验的关键核心部件能实现高精度组装、校准,由此有效规避视觉错位带来的眩晕感。“机器人、传感器等硬件制造细分领域,山东的实力也在全国前列。”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室副研究员刘明伟介绍。

2019年5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并确立了150家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这是全国首个“产业+人工智能”的省级政府文件。作为实体经济大省,山东拥有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成熟的工业制造流程,为人工智能的渗透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业内普遍认为,“产业+”模式或将成为山东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突破口。

“人工智能最大的活力在应用。不少人工智能企业技术产品落地难、高科技难以转为高收益的困惑主要就来自于应用场景不足。”省工信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为进一步突破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山东在各地持续举办“百企百景”对接洽谈会,优选100项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解决方案与100项场景技术需求,帮企业突破应用边界,为技术找到用武之地。

中小企业数量多、覆盖广,许多潜在需求有待挖掘,对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也是有力支撑。考虑到这点,山东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获批以来,已争取到济南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青岛面向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应用场景公共服务平台和面向智慧家庭的异构系统智能交互公共服务平台三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统计数据,全省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启用时间90%以上为近两年,70%以上为近一年,显示近两年我省人工智能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平台引领推动发展成效明显。

■专家视点

做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文章

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主要客户来自公安、政务、国土资源等城市管理运营领域,工业在人工智能市场份额中仅占约5%,整体处于待开发状态。“截至2022年底,山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4万户,如此庞大的体量全国少见。”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闵万里表示,山东如能做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文章,所释放的价值将是惊人的。

“数据密集、资金密集、许多场景极端依赖人的经验,这三个特点决定了工业场景与人工智能具有极高的适配性。”闵万里说,过去工业生产主要凭借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重要环节把关,而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海量学习、深入分析并由此建立生产模型,人工经验判断的内容就能转化为数字智能决策,这不仅可以在人工判断所能实现的“最优解”上更进一步,对当前不少受困于新老更迭及人力资源成本高的企业而言,也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一流产线却生产二流产品”的苦恼。

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借由“双跨”平台走向市场,工业企业整体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底层硬件、计算框架、开发平台等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工业领域的建设还不普遍,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只能点状分布于工业应用场景。“着眼数据价值释放,加快突破这些硬性条件限制,做好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两者将能实现双赢。”闵万里说。(记者 付玉婷)

责任编辑:周晓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