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塑造海洋装备产业新动能

围绕政策引领、平台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持续发力——

青岛塑造海洋装备产业新动能

青岛日前启动2022年度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支持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企业做大做强。这意味着青岛正落实《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等文件,支持海洋装备等产业发展的各项举措正在逐步落地。

海洋装备产业是青岛近年来重点打造的优势特色产业,是24条重点产业链中鼓励做大做强的七大优势产业链之一。记者从市海洋发展局获悉,青岛海洋装备产业扶持体系初步形成,高端创新平台支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态势基本建立,精准招商促进海洋装备产业升级发展的成效持续彰显。今年,青岛将围绕政策引领、平台建设、项目推进等方面继续发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持续迈进高端、实现集聚发展,塑造海洋装备产业新动能新优势。

在政策支持方面,青岛加强规划引领,顶层推进海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印发《关于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的意见》,围绕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出壮大船舶海工装备制造业,打造国内一流的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基地的任务目标。印发《青岛市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鼓励引进高端船舶海工设计机构,支持新建深海油气开发装备、高技术船舶项目,鼓励船舶海工配套产品通过国际船级社认证等精准扶持政策,鼓励青岛船舶海工企业积极争取高端产品订单,积累高端产品的加工建造能力,提升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发展。“随着政策效应逐步释放,青岛海洋装备产业有望持续向高端迈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平台建设方面,青岛汇聚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42家涉海科研院所,拥有驻青全职涉海院士20人,约占全国25%,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首位。在此基础上,海洋领域唯一国家实验室——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组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正式运营,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山东省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支撑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态势基本建立。

今年,青岛将着重推进六大平台建设,其中之一为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目前,该研究院已建成青岛、北京两处研发基地,组建了水下能源动力、海洋动力工程等专业研究中心,构建了“金字塔”型海工科技创新机制,孵化了一批产业化公司,通过集聚清华大学高等顶尖工科力量及国内海工装备高端研发团队,加快船用动力设备仪器、海洋领域核能应用、海工绿色低碳材料等核心技术及产品攻关突破,着力打造青岛又一高端海工装备研发产业综合体。

在项目推进方面,青岛以“大型、高端、深水、智能”为目标,抢抓中船集团总部搬迁上海、众多机构重新布局,以及北海造船调整为中国船舶一级子公司的机遇,依托中船“7厂8所”和海西湾基地集聚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央企总部对接,聚焦通讯导航、水下生产系统等关键领域开展精准招商。

今年,青岛梳理海洋产业发展短板、产业链缺失环节,持续发力涉海项目招引和建设,提升产业能级。其中,在海洋装备产业领域,加快推动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汉缆海洋工程产业链基地(二期)、青岛雷旺达船舶等一批海洋装备类项目,系列项目在2023年海洋领域重点项目清单中占比超过30%,推动更多海洋装备研发设计、高端产品和关键配套在青落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