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制造业观察③ | 橡胶轮胎产业:青岛探路“高端化”

在技术、模式、全球化布局、细分赛道多个维度发力

橡胶轮胎产业:青岛探路“高端化”

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历史与青岛“母亲工业”纺织相差无几;在2022全球行业75强榜单中拿下三席,企业实力与家电相媲美……翻开青岛制造业家谱,橡胶轮胎产业“存在感”十分强。观察青岛制造业进化,橡胶轮胎产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维度。

世界橡胶看中国,中国橡胶看青岛。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青岛橡胶轮胎产业就凭借对技术的重视从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产业高地。彼时,青岛拥有当时全国橡胶企业最完善、最先进的试验室;研制出了品质优良的车用轮胎、飞机轮胎。此后,有着“中国橡胶工业黄埔军校”之称的青岛科技大学诞生,青岛橡胶轮胎产业“技术创新”的标签不断被强化,成为引领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产业的进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轮胎产量为16.4亿条,而中国轮胎产量就达6.97亿条,是名副其实的轮胎大国。但另一方面,目前居于全球轮胎行业第一梯队的仍然是欧美和日本企业。在2022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前10强企业2021年销售额占全球轮胎销售总额的60.6%,但中国企业在前10强企业中仅占两席。在全球高端市场争夺更多话语权,仍然是中国橡胶轮胎行业努力的方向。

如何从拼产能真正转向拼创新、如何从拼价格升级为拼品牌、拼附加值,面对我国橡胶轮胎行业新的发展命题,“引领者”青岛如何思考和作答?

做颠覆式创新,打破行业“魔咒”

今年2月,赛轮集团发布四大系列“液体黄金”轮胎新品,再次引发行业关注。在橡胶轮胎行业,“魔鬼三角”定律一直是困扰行业的难题。滚动阻力、抗湿滑性能、耐磨性能,轮胎的这三个关键指标似乎总是不能同时改善。要改善某个指标,通常就要降低其他指标。突破这一技术瓶颈,于世界橡胶轮胎工业而言是一次不折不扣的里程碑式跨越。而率先打破“魔鬼三角”行业“魔咒”的,正是赛轮的“液体黄金”轮胎。依托全球首创的化学炼胶方法,“液体黄金”轮胎能在降低轮胎滚动阻力的同时,提升抗湿滑和耐磨性能。

从模仿、改进到颠覆式创新,在创新升级的道路上,青岛橡胶轮胎产业已经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颠覆性创新,离不开对产业的深刻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制定行业规则的能力,决定着行业话语权。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青岛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产学研创新机制。在青岛,由高校和企业联合承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年来充分发挥轮胎行业科研技术与创新管理服务平台的作用,不断孕育原始创新的力量。如今,国橡中心旗下已经凝聚了100余家企业,构建了从化工橡胶原材料、信息软件、装备制造、生产工艺、轮胎产品、废旧轮胎循环利用、国际营销网络到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完整链条,在行业内形成了示范效果。

不只是行业核心技术,青岛还在引领橡胶轮胎行业拓展创新的边界,重新定义行业价值。

“通过芯片联网到平台后,可以实时了解轮胎的胎温、磨损等情况,我们据此提供相应服务……轮胎使用成本比原来能降低10%。”对双星轮胎大胎新零售总监薛玉忠来说,每当拜访新客户,推介胎联网业务早已成为与介绍产品技术指标同等重要的常规动作之一。

胎联网是双星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搭建的轮胎服务生态体系,可实现对轮胎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行业内首家大规模实现胎联网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双星将轮胎企业“卖产品”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卖公里数”,实现了价值模式的颠覆。“目前,双星胎联网平台在线运营轮位已超过60万个,同比增长5倍以上,胎联网定制化轮胎附加值提升20%以上。”薛玉忠介绍,通过这种模式创新,双星已将胎联网应用在港口、网络货运、普货运输、快递快运、公交等各类物流运输行业中,与用户的连接更直接、黏性更强,用户体验也更好,胎联网平台用户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深化全球布局,撬动更优资源

越是高端的产业竞争,越考验资源配置能力。

在“双反”贸易壁垒的倒逼下,中国橡胶轮胎企业早早便赴东南亚建厂,以此降低出口成本。通过产能布局的优化,中国橡胶轮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夺取越来越多份额。事实上,中国橡胶轮胎头部企业,也正是由于果断抓住了出海建厂的窗口期,得以进一步壮大。即便是这两年,海外扩产能依然是中国橡胶轮胎行业的一大关键词。青岛的赛轮、森麒麟以及双星,也纷纷加码布局海外工厂。

但很多时候,趋势比现状更值得关注。在行业聚焦的产能扩张之外,青岛橡胶轮胎企业也在创新资源、资本并购等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在汽车轮胎、航空轮胎等领域均深耕多年的森麒麟,“833Plus”战略已经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头号战略”。“第一个‘8’代表全球产能布局,即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最终形成8座数字化轮胎智能制造基地;后面的两个‘3’则是代表要建立3座全球化研发中心,包括中国、欧洲、北美各一座以及3座全球用户体验中心。”森麒麟董事兼董事会秘书金胜勇介绍,3座全球化研发中心将更好辐射8座数字化轮胎智能制造基地,保障产品的高品质、高性能、高定位;用户体验中心将集产品展示、制造体验、驾乘体验于一体,更好打造森麒麟更安全、更绿色、更舒适的生活体验供应商的品牌形象。“未来,还将择机并购一家全球知名轮胎制造商,即‘plus’。” 金胜勇表示。

如果说生产制造的全球布局更多的是一种生产能力的对外输出,那么研发环节的全球化则更侧重于“输入”和“吸收”,能够让更多全球优质创新资源“为我所用”,是产业和企业快速成长十分有效的手段。与全球研发资源进行更多的双向交流和互动,青岛橡胶轮胎产业将获益良多。

森麒麟绝非孤例。早在5年前,双星便出资39亿元人民币控股了曾名列全球前十的韩国锦湖轮胎。锦湖轮胎在乘用车胎领域优势明显,而双星则在卡客车胎领域具有优势,以资本为撬动,双星在战略、技术、制造等方面进一步整合全球资源。如今,双星与锦湖的协同,也正在为中国橡胶轮胎行业注入更多创新。已经在天津拥有研发中心的锦湖轮胎,还将在南京布局研究分院,计划建设专业的路面测试赛道,测试自产轮胎的同时,还将制定轮胎测试标准向全国推广。

“后生”崭露头角,集群生态更丰沛

除了龙头大企业,青岛橡胶轮胎产业也涌现出在细分赛道上十分有实力的“后生”。

去年底,青岛泰凯英专用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启动上市辅导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关注。目前,青岛已经拥有轮胎上市企业3家,在当下A股9家轮胎上市企业中占比达1/3。而泰凯英将冲击青岛第4家轮胎上市公司的位置。

与已经上市的3家青岛企业相比,泰凯英的产品更多是应用在矿山和建筑工程车上。泰凯英服务的用户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包括特雷克斯(现多田野)、山特维克、阿特拉斯科普柯、斗山、三一等世界知名企业。

显然,这些以成为行业隐形冠军为目标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了青岛橡胶轮胎的产业版图,丰富了青岛的产业梯度。

愈加丰沛的产业生态为青岛橡胶轮胎产业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关信息显示,青岛橡胶新材料与制品产业已入选山东省第四批雁阵形产业集群,其中高端轮胎产量居全省第一。在今年初公布的市级重点项目中,西海岸新区的国橡中心功能性新材料产业园、即墨区的轮胎数字化生态管理体验中心等多个项目入选。

青岛也正在从宏观层面积极谋划橡胶轮胎产业更好协同发展。据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青岛将继续完善橡胶产业链发展规划,组织专家研讨,梳理橡胶制品原料供应、设计、生产、使用等环节以及橡胶装备等全产业链企业;同时,依托赛轮、双星、森麒麟、耐克森等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橡胶产业链头部企业,进一步推动产业向低碳、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孙欣)

责任编辑:张慕鑫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