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丨医疗器械创新,青岛再迎“零的突破” !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28日1版

医疗器械创新,青岛再迎“零的突破”

海信彩超产品正式上市,产品性能达国际领先水平,填补山东超声医疗影像设备产业空白

青岛医疗器械创新纪录再次被改写。

就在大约一周前,海信首款彩超产品正式全球发布。产品被命名为“泰山”,是山东首台由省内企业自主研发的超声医疗影像设备,填补了山东产业空白,已入选山东省“首台套”设备采购名单。

再迎“零的突破”,青岛医疗器械产业“高端化”之路将再提速。近年来,青岛致力于技术创新的产业新星不断涌现。海泰新光、百洋智能科技、博益特等企业开始崭露头角,在内窥镜、AI辅助诊疗系统、高附加值医用耗材等领域叫响了青岛品牌。

布局近10年的海信,将在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领域拉升青岛产业高度。在海信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制造能力加持下,泰山系列彩超产品整体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个别指标上甚至达到国际领先,能完美实现国产替代。

伴随着产品的全球首发,海信也透露了下一步打算。“未来要形成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产业群。”海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CTO陈永健表示。

九年磨一剑

医疗器械是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高端产品,不仅技术门槛高,且严重依赖行业经验,是不折不扣的高端制造业。每一次激动人心的产业突破背后,都有一段格外漫长和艰辛的研发和攻关故事。

海信的这次突破就可以追溯到9年前。2011年前后,海信医疗还是集团的一个研究所,超声影像设备相关技术储备就已启动,瞄准国产替代的广阔市场。

超声波诊断设备是四大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之一。在家电、手机乃至汽车等一个又一个产业相继成为中国企业的舞台时,医疗器械仍是欧美以及日本企业的天下。具体到超声产品,GE、飞利浦、东芝、日立、西门子仍是全球最主要“玩家”。在国内,这些企业“垄断”了超过70%的中高端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内对超声产品需求大幅上升。“我们做过调研,那时中国每万人拥有彩超的数量是2.1台,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海信医疗一位技术人员回忆。

3年孵化,3年提升,3年攻坚,海信彩超产品终于在2019年底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完全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海信医疗首席科学家杨文琳自豪地说。

城市成全企业创意创新是青岛用平台思维发展产业的重要方式。海信提出要围绕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的全场景智慧生活,打造引领智慧城市发展的产业生态。这是海信全球研发中心俯瞰图。

但这也意味着,团队没有捷径可走。

产品开发前,进行了超过2000项前期调研;研发中,17位工程师写代码超过120万行,用A4纸打印出来相当于9本辞海;通过与临床机构合作试用,积累3万多例临床试用、10万多张AI训练图像。

甚至在生产制造环节,也不曾放松。作为精密仪器,海信一台超声产品有18个印刷电路板、近200颗芯片、1000多种物料、9000多个元器件,即便是最精密电视的制造难度也不到其十分之一。为保证质量,海信使用行业最严格的质检标准,每台出厂的机器都必须经过10道检查测试工序,才能通过可靠性测试。

智慧医疗关键一子

泰山系列彩超产品研发成功并上市,是海信布局智慧医疗产业落下的关键一子,也将是引领青岛医疗器械产业借力新风口迭代赶超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能时代,硬件性能早已不是衡量医疗设备好坏的唯一指标。海信在研发超声产品时,就提出要实现三大目标,除了画质卓越的影像、用户至简的操作体验外,还强调要具备临床实用的智能影像功能。

如今,理想已照进现实。

依托海信强大的显示技术积累,泰山系列彩超产品,能针对高频浅表模式、腹部模式、心脏模式、妇产科模式、容积成像模式等不同使用场景的临床需求,提供更为清晰的影像,便于医生做出精准诊断。

一则临床试用中的案例完美展现了这种“画质卓越的影像”。发布会现场,中华医学会青岛超声分会主委、青大附院超声科主任王志斌展示了一张妇产科超声图片,一个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用手捂住嘴做出了一个飞吻的动作。如若没有优质的影像处理技术,这个“天使之吻”难以被清晰捕捉到。

更重要的是,产品在智能化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不仅在二维、彩色和多普勒模式上均支持智能一键优化、一键恢复最佳图像等功能,还能深入学习和改善医生的常用操作行为。以产科AI自动测量技术为例,可自动定位6个标准切面完成自动测量,相对于需要数步操作的传统手动测量,AI自动测量只需要一次按键,即按即得。

在图像和智能方面形成的经验和技术积累,将为海信进一步在高端医疗影像领域开疆拓土提供重要借鉴。据介绍,产品共有100多处创新、50多项专利,尤其是大胆创新采用了全球领先的GPU并行架构平台,能实现对原始采样数据的纳秒级处理,达到国内行业领先水平,运算能力较传统方案提升一倍,响应速度提升20%。海信独有的立体频谱多普勒技术应用到血流量自动测量中,精准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做后来居上者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海信每一次产业拓展都有两条铁律。“一要关系国计民生,二要掌握核心技术。”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陈维强说。而一旦开始一个新产业,海信就会义无反顾,努力做成行业最好的。智能交通、光通信均如是。今天,海信是国内智能交通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全球50%以上的接入网光模块均来自海信。

医疗领域也绝不会是例外。虽然这是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产业,但海信已经习惯了以10年期孵化一个新产业,它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

近年来,依托在图像处理技术、显示技术与信息交互技术方面的技术积累,海信已相继推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CAS)、医用显示、医护终端、阅片系统、分导诊系统以及数字化手术室、数字化手术部、远程医疗等系统解决方案产品。

其中,自主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成功应用在全国100多家三级以上医院,救治疑难疾病患者10000多例。2019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久前,进入全球顶尖的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微创手术实验室,用于探索将系统的三维重建技术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深度融合,助力计算机手术导航进一步创新。

在国产超声领域,迈瑞、开立等作为医疗器械企业早已先行一步,2010年前后就陆续有产品推出。但有了核心技术加持的海信,立志要成为后来居上者。“我们有信心在五年内做到国内超声品牌前三甲。”陈永健说。

以海信为引领,青岛乃至整个山东都有望成为我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国产化高地。

“现在超声研发团队每月都要给分管科技领域的凌文副省长写项目进度汇报。”海信医疗超声事业部总经理王桂成介绍,海信是山东省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超声自主研发能力的团队,开发将有助于打造山东省超声产业链,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据陈永健介绍,未来海信还将探索内窥镜手术设备、微创手术机器人等影像设备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通过新产品研发,打造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创新的产业发展平台,打通从器件自主、算法创新、产品研制、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应用到医院临床认证的全产业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 欣)

责任编辑:李婧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