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教练团”亮相,上千“学霸”报名,青岛举全市之力寻找“最强大脑”!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28日8版

让更多拥有学科特长的孩子进入名校,成为“强基计划”人才,青岛开始了一项举全市之力的培育计划。近日,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教科院具体实施的全市“强基计划”学员遴选报名结束,近期将组织测试,以确定最终培优名单。这也意味着青岛市推进“强基计划”工作进入实施阶段。青岛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建立起学科特殊禀赋学生领航培养体系,促进全市高中教育质量持续有效提升,培养质量全省领先;再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争取进入全国领先行列。

培训分散,无法稳定帮优生敲开“强基”大门

今年是新高考元年,也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一年。2020年起,教育部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国家重大战略”是文件里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与自主招生考试不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主要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36所试点强基计划的“双一流”建设高校里,招生学科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

综合素质优秀如何来体现?高考成绩和校考综合素质评价是比较公平的考查方式。基础学科拔尖用什么衡量?五大学科竞赛一直是业界公认的金字招牌。按照现有招生政策,要获得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奥赛)金牌进入国家队,才有保送北大、清华等顶尖名校的资格。

秋季学期,五大奥赛陆续公布成绩。近日,山东省数学会公布了2020年省高中数学联赛获奖名单,其中一等奖83人。青岛学子有5人获得省一等奖,分别是青岛二中4人,青岛五十八中1人。但因为没有进入全省前13名,这些学生未能进入省队,就无缘全国比赛,无法进国家队,也就意味着明年高考时,青岛无人能通过数学奥赛破格进入清北等名校的“强基计划”。

有家长因此对青岛的培养水平提出疑问。但实际上,青岛学生也曾有过傲人的成绩。在2019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里,青岛二中学生陈晓琨获得金牌,打破了青岛自2007年以来再无金牌的历史,他也因此与北大签约,获得保送资格。“成绩不稳定的原因和生源有关,和家长的态度有关,也和培养分散、形不成合力有关。”一位学科竞赛辅导老师表示,目前,青岛奥赛教练还是以学校为单位,各自为战。

集合优势师资,全市统筹建设培训基地校

为了拼奥赛,暂停学业一年,专门备战,这在一些省份的学科竞赛中是常见操作。而一旦奥赛的路走不通,正常的学业也面临巨大断档。正因为如此,青岛各高中为奥赛组队时会遇到教练招不到学生的情况,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在报名时会犹豫:到底是全力备战高考,还是拿出大量的时间拼竞赛?

“确实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参与‘强基计划’培训。”青岛市教科院副院长尹逊朋介绍,因为参加“强基计划”不但要参加校考,还要考查高考成绩,所以高考能达到670分以上,在清华、北大的裸分录取分数线下20分的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强基计划”冲击清北;高考成绩在650分到670分之间的,可以冲击除了清北之外有“强基计划”的名校;650分以下的学生则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高考备考上,不适合参加“强基计划”。据了解,今年就有学生靠竞赛入围“强基计划”校测,但因高考成绩太低未能被录取的情况。

“想要通过奥赛这条路取得强基计划校测资格,需要有好生源、有好教练、有好家长,缺一不可。”一位带奥赛的老师坦言,要取得好成绩,首先学生需要有极强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但有时候学生有兴趣,家长不支持,也会让成绩打折扣。同时,师资原因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没有师范学院专门培养竞赛教练,从事竞赛辅导的老师一定是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拔尖,并且热爱奥赛的。”尹逊朋说,好的竞赛苗子就像千里马,好的竞赛教练则是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的老师志在钻研奥赛,但所在学校比较弱势,没有学生教学相长,久而久之也就荒废了才学。有的老师一身武艺,但没有同行交流切磋,很快就进入发展瓶颈。

为了集合优势的师资,今后,青岛市将统筹教练员资源,以建基地校的形式打破校际界线,教练互相交流学习,共同培育学生。根据工作安排,全市成立6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设2个左右基地校,共同承担项目培养工作。数学基地校是青岛二中、西海岸新区一中,项目组设在青岛二中;物理基地校为青岛实验高中、青岛中学,项目组设在青岛实验高中;化学基地校是青岛九中、胶州一中,项目组设在青岛九中;生物基地校是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项目组设在青岛市教科院;信息学基地校是青岛二中、城阳一中,项目组设在青岛市教育装备与信息中心;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地校是青岛一中、青岛五十八中、青岛六十七中,项目组设在青岛五十八中。

豪华教练团亮相,上千“学霸”报名角逐

此次“强基计划”培养的学生面向2020级在籍在读高一新生遴选,要求综合素质优秀,具有一定学科特殊禀赋潜力。在学生报名、学校老师推荐后,教科院会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有特殊禀赋的学生集中培养,假期请全国知名教练上课,开学之后,利用周末时间上网课,一对一指导。

青岛版的“强基计划”不但培养学生,也培养教练。教师学员面向各单位学科优秀教师、区市优秀教研员招选,需要从事本学科教学三年以上,乐于从事本学科竞赛研究与辅导工作。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培养项目组学员还应具有本学科相关研究成果。

按照规划,各基地校学员数量根据培养模式确定。培养模式包括游学培养,即日常培养和学科培养均在基地校;协同培养,即生源校负责日常培养、基地校负责远程学科培养;集训培养,即以项目组方式集训。其中游学培养每学科一般不超过25人,协同培养、集训培养每学科一般不超过40人;承担基地校任务两科及以上且采用游学培养的学校,所接收的外校学员总数一般不超过40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报名已经超过了1100人。

学生热情高涨,与优秀师资不无关系。在教练员名单里,青岛二中数学骨干教师、数学奥赛首席教练员侯界飞,青岛九中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化学奥赛主教练官福荣,山东省生物特级教师、青岛二中生物奥赛首席教练郭京君,青岛二中信息学首席教练、全国信息学金牌教练胡芳等大咖坐镇,各学科辅导奥赛经验丰富的老师均上榜。

报名结束后会进行选拔考试,“计划第一期每个学科吸纳50名学员进行培训,但这个数字不固定,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合适的学生,会扩大规模。”作为数学奥赛教练,青岛市高中数学教研员魏清泉信心满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黎)

责任编辑:李婧菲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