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3日讯 20日上午,“我与院士面对面”暨“惠禾”微讲堂活动在青岛农业大学智能温室小麦实验基地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育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双聘院士赵振东在麦田里,为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代表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赵振东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一级研究员、首席专家。赵振东长期从事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带领团队育成高产优质面包小麦济南17、面条小麦济麦19、面包面条兼用小麦济麦20和超高产广适小麦济麦22等优良小麦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超过4亿亩,增产小麦400多亿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在国家和省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参编专著5部。
微讲堂上,赵振东回顾了自己从学生到院士的成长历程,分享自己因童年尝过挨饿的苦,所以立志学农。大学毕业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祖国边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观察小麦,他每天在地里要走25公里。在兵团从事15年小麦生产的经历锻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搞育种就要跟麦子一起经历酷暑和严寒的考验,稳住心神,扑下身子,才能培育出优质高产的好品种。”赵振东说。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赵振东表示,农业科研工作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服务,只有农民富裕了,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他还与同学们就“守学农爱农初心、担强农兴农使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希望同学们能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树立“一朝学农,终身爱农”的理念,争做新时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现代农业人才,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扎实提升科研能力,练就服务“三农”事业的过硬本领,将学到的知识和本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赵振东的分享引起青年学子的强烈共鸣。“赵院士提到的‘优秀是一种习惯’让我深受触动,一个新品种的选育至少需要十年时间,但让老百姓吃饱吃好,是我们的心愿和责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把自己的科研方向与祖国的发展、人民的需求紧密融合在一起,向老一代农大人看齐,向自己身边的榜样看齐,涵养家国情怀,磨砺科研品质,争取接好农业科技的接力棒。”种子科学与工程(创新)2001班宁富迪表示。现场,大家踊跃提问,就“如何做好育种工作”“提升科研能力”等与赵振东院士进行深入交流,到场学生纷纷表示将以更加奋进的姿态投身到伟大实践中,不断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让青春在农村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绽放绚丽之花。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