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报会客厅 |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煜全:引领,需要看清未来

青岛日报2020年10月29日5版

王煜全

人物小传

王煜全,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

作为风险投资人,资深市场营销和战略投资专家,王煜全近年来在投资海外高科技企业方面十分活跃,先后投资了无线充电明星企业Witricity,先进制造机器人公司Soft Robotics,情感机器人公司HansonRobotics,大幅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新能源公司 1366以及电子皮肤传感器公司MC10等技术壁垒高、转化能力强的海外高科技企业,帮助这些企业获得更快速的成长。

核心观点

引领和跟随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看清未来。未来的科技创新,核心考验不是技术,而是产业协调能力。

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资本正在推动全球化的隐性回归,科技的全球化是大概率事件;能不能实现科技的前瞻性布局、持续的科技升级,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创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产业生态布局能力,青岛有望成为继深圳之后下一个创新产业生态繁荣的城市;全球视角、全球信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企业家、产业者们要从全球角度看科技产业,懂得全球化的商业合作规则,建立全球化的信用。

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中国区首席顾问王煜全:青岛有望成为下一个创新生态繁荣的城市

引领,需要看清未来

早在几天前,王煜全就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上向全球科技创业人才发出邀约:“如果你相信科技,那就来青岛吧,这里应该是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了!”28日,借着2020青岛创新节这个汇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的大平台,王煜全带着前哨大会首次走进了青岛。

“你好,我是王煜全。”不管是在线下演讲还是线上写作,不管是面对一个听众还是一百个听众,这句话是王煜全经典不变的开场白。说完这句话,王煜全就会带你走进一场智慧激荡的盛宴。

国际变局中蕴含着怎样的中国机遇?比较优势在今日国际合作中有什么新含义?全球科技创新有哪些趋势与产业机会?青岛该如何抓住未来全球科技的创新红利?在四个小时的个人演讲中,王煜全以时间为“度”,通过“年”“十年”“百年”的阶段性梳理,剖析科技发展背后的规律,寻找创新发展未来的逻辑。

一年看变化:改变总在悄悄发生

以“年”为度,王煜全形容2020年是“不能被忽略的一年”。对此,他给出了3个“论据”:2020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人们的思想、文化、观念都出现了重大转变;2020年是科技价值的集中表达,IT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正在显露出价值;2020年是未来趋势的清晰展现,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科技创新引领的未来。

“科技公司想方设法让大家做到却没有做到的事,一次百年难遇的疫情却做到了。”王煜全这句话,指的是科技创新融入生活各个方面的被接受程度。他说,科技改变世界,疫情带来的很多不确定因素恰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在美国,百年历史老店纷纷申请破产保护,伴随的是线上产业的激增,2020年的电子商务占到零售总额的16%,大大超过了往年。

王煜全接着说,与美国不同,中国早就习惯了电商的线上购物。“从电商优势到配送优势,适应变化、接受新事物,对中国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中国,几乎听不到反对新技术的声音,全国上下对创新都是高度认同的。”他说。因此,很多国内司空见惯的事情,在海外人士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比如前哨大会的听众从五湖四海奔赴青岛,都离不开线上“健康码”。

不过,王煜全也指出,今天的优势很有可能变成明天的劣势。他提到了“内卷化风险”这个词。什么叫“内卷化”?简单来说,就是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或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升级”。王煜全举了两个例子:美国信用卡过于便利,所以没有诞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中国的人力配送系统过于成熟,太多的外卖小哥“又便宜又好用”,所以在无人机、无人车的配送自动化领域落后于美国。

可以预见,未来的配送一定属于无人配送。虽然中国暂时落后,王煜全对此并不悲观,他说,中国要从现在开始,不要只盯着中国的市场需求,而要盯着全世界的市场需求,用硬件制造优势抢占国外的配送市场。“当你拥有全世界市场的时候,本地的竞争对手就不再是威胁。”他说。

引领和跟随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看清未来。王煜全说,未来的科技创新,核心考验不是技术,而是产业协调能力。“所以,中国引入特斯拉也不能真正带动电动车产业,因为特斯拉真正的核心技术是电池管理系统、FSD芯片和软件,这些是无法完全国产化的。”他说。

谈到这里,王煜全总结道,中美之间的冲突本质上是利益问题。“真实世界是一张网络,里面没有谁替代谁的问题,只有贡献大小的问题,贡献大小决定了话语权大小。”王煜全给出了一组数字:过去一年,约有2000亿美元从海外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截至今年6月,海外公司持有的中国股票和债券分别增长了50%和28%。在你没注意到的时候,中国的改变正在“悄悄发生”,门在慢慢打开,钱在慢慢涌入。

变化之下,更要看懂世界运行的大规律。

百年寻规律:中国成为科技制造强国靠的是“能力圈层”

向历史要经验。顺着“来时的路”回溯,王煜全尝试在过去百年的发展中,找到创新的规律。

“群体与技术的相互选择中,生产者就是消费者。每一轮的新技术满足新需求,就会达成更大规模的新平衡。”王煜全说,“这其中要遵循三条规律。”

第一,技术进步就是对人类需求满足的深化。从福特车到五颜六色的定制汽车、从银行存储到私人理财,每次技术革命过程中,人的需求都存在从批量到个性化的转变。

第二,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链式反应。汽车刚出来的时候,人的活动范围大了,这是行为改变;更大的活动范围催生了交通、旅游、家电、超市和娱乐产业,这是环境带来的系统改变;家庭规模缩小,个人意识扩大,这是观念改变。

第三,每次颠覆式创新进入社会,都会带来社会动荡,经历一段具有破坏性的“阵痛期”。特斯拉作为新物种出现的时候,遭到经销商以“禁止直销”为由的抵制,至今美国仍有近一半的州买不到特斯拉。

带着这样的经验,王煜全分析,中国成为科技制造强国的秘密是“能力圈层”。从天南海北汇聚到一起的创业者们,不是以宗亲关系建立圈子,以宗族地位确立层次,而是以产业关系建立圈子,以经营实力建立层次。这种模式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圈层社会,也融合了欧美开放的信用体系。王煜全把这种为了顺应科技创新的需求而建立起的新的、基于产业和能力的圈层关系,叫作“能力圈层”。

王煜全现场还提到,未来社会的心理需求一定越来越“童年化”。他说,成人是追求社会认同,然后追求自我实现;而儿童追求探索,进而追求挑战。所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技术,将催生下一个巨无霸企业,进而催生出下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产业。

十年看趋势:技术与社会相互影响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顺着创新的逻辑往前看,王煜全剖析了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走向。

“芯片产业正在发生一场巨变。”这是王煜全的第一个结论。他说,上一轮的芯片产业是由Intel和AMD主导的,但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Intel被落下已成定局,未来属于NVIDIA和AMD。“这是技术更替带来的结果,也向我们揭示了:企业一旦停止前沿技术布局,就注定跟不上这个时代。”他说。

王煜全的第二个判断是,我们正在迎来虚实融合的世界。他以iphone12的激光雷达技术举例,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技术进步,因为它进一步完善了“激光雷达家谱”。手机激光雷达能测几米远,工业级3D相机能测量几十米远,自动驾驶的激光雷达能测到200米,大疆无人机的激光雷达能测到450米。未来诞生上千米测距的激光雷达只是时间问题,虚实融合、数字化的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大数据正在变现,未来竞争是对数据的争夺。”王煜全说,“利用已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去和各个行业领域的专业数据结合,提供专业领域的行业服务,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收入利润的关键。”

AI医疗是王煜全认为正在到来的下一个大风口。“今年开始,已经有好几家的人工智能医疗产品获得了药监局的批准,其中就有AI医疗企业Airdoc,通过对眼底的观察来判断并筛查早期糖尿病。随着这些公司的发展壮大,它们将会很快上市,中国的股市上将会出现AI医疗赛道。”他说。

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走出车间,走出工厂。王煜全介绍,世界顶级的高校正在利用机器人没日没夜地做实验,实验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如此看来,十年之内,每个家庭都有望拥有“机器臂”。

王煜全还判断,十年内,企业logo将会过时,每个企业都将有自己的专属形象。通过logo来辨认公司将成为过去,代表公司形象的或许将是像“Sophia”这样的美女机器人。

此外,无人机将掀起又一场从坦克到闪电战的战争理论革命。“未来战争规则会发生巨变,这些投入巨额经费、研发顶尖导弹的专家们可能没意识到,未来打败他们的是一堆廉价无人机的机海战术。”王煜全说。

还有正在成为新的制造方式的3D打印技术。放眼全球,3D打印的独角兽产品和设备正在走进市场;中国也迎来了新的创业机会。

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不只是3D打印,还有印刷技术。印刷术本来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但现在TCL也在用印刷技术来制造显示屏幕。印刷原理虽然简单,但制造里面有大量的高科技,有非常多的“know-how”在里面。王煜全认为,这也是中国制造优势的体现。

当然,中国制造也有隐忧。特斯拉宣布三年内电动车价格降到25000美元。中国制造既然那么先进,为什么没人敢站出来应战?王煜全认为,制造就是高科技,也要前瞻性布局,提前预埋下一轮新技术。“中国要开始警醒,别以为过去三十年制造领先,未来也会一直领先。”他在前哨大会现场发出了这样的“警示”。

提到制造,王煜全又强调,中国不是简单的制造代工,还能超越制造。他介绍,海银资本投资的盲人眼镜将在明年做完所有的试验并完成全部申报,第一批产品将造福中国五百万盲人。以此为例,王煜全希望中国不光要把技术产品化造福人类,更要用技术能力反哺科研,让科研在技术推动下产生更多认知科学领域的革命性成果。

从化学药到生物药再到生物治疗,经历变革的还有生物技术。王煜全补充,基因编辑也正在兴起,被前沿的科学家推进技术应用;长寿科技的到来将让人类进入“百岁社会”;基于合成生物学,利用细胞或基因这样的底层物质来进行组合培养出来的肉将成为“人造肉”的未来方向……

最后,王煜全特别提到,能源焦虑并不成立。“我们正在迎来清洁能源时代,未来的终极解决方案是可燃冰和核聚变。”他说,“在此之前,正在兴起的页岩气和太阳能也可以大大缓解今天的能源危机。”

演讲的最后,王煜全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未来十年,技术与社会将如何相互影响?

资本正在推动全球化的隐性回归。未来十年,科技的全球化是大概率事件,逆全球化声音还会一直存在,但只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股逆流。

技术企业分化,考验的是企业面向未来的战略能力。能不能实现科技的前瞻性布局、持续的科技升级,是下一个成功企业的关键。

创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需要创新产业生态布局能力。正如当年的深圳,有一批走在前沿的人先“做出来”,成功了再推广到其他地方。现在看,青岛有望成为下一个创新产业生态繁荣的城市。

全球视角、全球信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企业家、产业者们要从全球角度看科技产业,懂得全球化的商业合作规则,建立全球化的信用。

马云在最近的一场峰会演讲中反复谈及“面向未来”:相比与国际接轨,更该思考如何与未来接轨。今天的前哨大会2020,王煜全就是带领大家看见未来,一起行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专访王煜全

问:面对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青岛如何抢抓发展机遇?

王煜全:纵览全球发展,中国经济正逐渐从“跟随跑”变成“领跑”。从这个角度上说,全国各个城市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面对新产业、新科技、新领域带来的机遇,就看哪个城市能率先发力,抓住精髓。

从“跟跑”到“领跑”,对城市发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跟跑”的时候比较“简单”,谁做得好就跟谁学;“领跑”的时候则需要营造全方位发展的创新生态。

首先,青岛要注意城市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如果把一个城市的发展比作一辆汽车,那一座城市要发展就应该进行“整车生产”,而不是把玻璃、轮胎、发动机等部件分开生产。“整车生产”,就是指创新生态的营造和多个产业之间的协作。比如,中国的芯片产业,以前是受企业间协作不强的掣肘,没能形成成熟的产品生态;现在,通过鼓励各个环节企业协作,产业发展迅速提速。

其次,是城市的发展生态要互相配套。就像一家企业,不能只做赚钱的业务,不做不赚钱的业务,这样生态就容易“失衡”。

再次,从更大层面上看,一座城市要有创新的文化。创新就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因此很容易被质疑,被“堵路”。因此,城市发展需要整个地区有支持创新的文化。前哨大会此次走进青岛,看中的就是青岛从市委书记开始顶格推进,助力青岛打造活跃的创新文化。这也是青岛的优势所在。

问:当下的青岛正在打造创业城市,需要在哪些方面领先一步?

王煜全:我认为,青岛已经构建了支持创新的文化,还应该进一步构建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

青岛应该突破以往“点”的思维,拓宽“面”的思维,不能只注重某个技术或者企业的繁荣,而是要让整个创新生态繁荣起来。从全球角度看,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生态繁荣的“副产品”。比如苹果的诞生不是因为乔布斯,而是因为美国有硅谷这样创新的土壤,有完整的芯片、元器件的制造和应用体系。一个完整的生态,就像是一棵参天大树,需要有适合的土壤,在沙漠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

城市发展很难做到每一个产业领域都繁荣,青岛还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就像杭州发展互联网产业,深圳发展电子器件制造产业。

现在,海银资本正在与青岛对接,将共同利用青岛自然环境优美宜居的优势,打造长寿科技产业。长寿科技的需求人群已经不再是“病人”,而是每一个人提升生活品质的“刚需”。而且,青岛旅游资源丰富,可以与长寿科技相结合,把疗养等产业做大。

科技产业不应该为了赶风口而赶风口,风口来了再抓,就只能错过风口。所以,城市的发展要有前瞻性,要有更强的布局规划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于长寿科技,我判断它大概率会是未来的产业风口。在这个领域,青岛已经提前谋划布局。

问:您曾经说,创新早就已经工业化,它有一套规律。这个规律的奥秘是什么?

王煜全:我认为,科研都是高校的事,产业化都是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应该以企业家为主导,而不是以科学家为主导。

“科”和“技”是两回事,“科”是学术行为,“技”是企业行为。对于产业发展来说,“技”要比“科”重要。比如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就是四个技术而不是四门科学。即使在没有掌握磁场原理的时候,我们已经造出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指南针;在不知道材料特性的时候,我们已经造出了纸。

创业实际上是一项技能。所以对企业来说,与其强调科研院所的技术,不如找准企业的掌舵人。一个好的企业掌舵者,不仅要有技术背景,还要有商业背景,有长时间的产业实践积累。

要知道,企业经营不是“教授”出来的,而是“实践”出来的。理论上的知识要在实践过程中实际应用了才能真正理解。因此,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工作多年后再去读MBA,成熟的创业者年龄一般也比较大。(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王世锋)

责任编辑:刘聪聪

分享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