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互式量体室、千衣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流水线、实现了数字化治理的生产车间……4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的镜头聚焦到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企业——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凭借多年来的主动创新思路,改变传统以产定销的工业批量生产模式,实现从“供需”到“需供”的转变,再到深度拥抱数字化浪潮,形成以“互联网+工业”的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成为数字化智能制造方案供应商,酷特智能在C2M方面的实践,为制造业数字时代的转型升级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路人正是酷特智能董事长张蕴蓝。
“公司转型的初衷,就是为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回忆这段变革之路,张蕴蓝表示,决定用工业化、规模化的方式生产个性化定制产品时,最大的阻力来自公司内部。“我们的员工都是业内人士,你告诉他一条流水线上面,有没有可能制作不同的衣服?他说完全不可能。有没有可能瞬间就出来一个版?他说不可能,至少得一天而且不休息,才能打造一个版。”
从2003年开始,以3000余人的自有服装工厂为试验室载体,酷特智能原董事长张代理和现任董事长张蕴蓝父女开启了一场对数字化的探索。如今,在酷特智能的交互式量体设备前,名叫“小酷”的机器人,只需要几秒钟时间,就可以自动采集人体19个部位的22个尺寸,掌握合格的人体数据。客户的人体数据采集完成后,会传输到数据平台上,RFID制卡人员把全部数据录入到一个电子标签内。此后,这个像身份证一样的标签会跟随与其相对应的那件衣服一直走完全部的生产流程。每道加工工序的工人拿到一件分配的衣服,会首先刷卡读数,根据代码转译成的指令来完成诸如剪裁、钉扣、刺绣等具体操作。而在制版环节,酷特智能建立了数量达几百万种版型的版型库,足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工厂接单后,可以根据客户的数据实时生成适合他们的版型,完全摆脱了对制版师的依赖,成本也大幅缩减。
经过十多年的转型实践,在制造端,酷特智能打造了以版型数据库、款式数据库、工艺数据库、BOM数据库等为核心的定制数据库系统,打破了服装行业甚至制造业中“个性化与工业化”的矛盾,真正实现了“一人一版,一衣一款,一件一流,7个工作日交付”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解决了传统服装高库存的瓶颈以及传统个性化定制高成本、无法量产的痛点。
多年来,酷特智能在产业互联网跨界领域持续深耕布局,持续开展系列科技创新研发储备,并且已经成长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方案的供应商。目前,酷特智能已研发出一整套完整的工业升级改造方案,包含全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截至2022年底,已在包括服装鞋帽、机械、电子、化工、医疗、家居建材、门窗等30多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持续的发力效果正在显现:今年一季报显示,酷特智能营业收入较2022年同期增长20.09%,归母净利润较同期增长61.65%,扣非归母净利润较同期增长74.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比2022年同期增长90.15%。
在张蕴蓝眼中,未来的酷特智能将形成以“科技为核心、服装为载体、资本为关键”的三足鼎立战略布局。“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中国C2M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引领者,为国家‘产业兴国、数字兴国’贡献酷特力量。”张蕴蓝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责任编辑:单蓓蓓